這些行為對孩子來說不是愛,是傷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愛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天性,可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怎麼去愛。

盲目的愛只會讓孩子養成壞習慣,甚至影響孩子的心智。

希望廣大家長都能讓孩子遠離以「愛」為名,實則扼殺孩子的行為。

1.這個不可以,危險;那個不可以,危險!

國外一個教育專家奧爾麥曾說:「不拿剪刀給寶寶玩的父母,不是合格的父母」,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但事事被阻撓的孩子,他們會變得小心謹慎、缺乏創造精神。

建議:當孩子表現出好奇心的時候,不要急著阻止,一切沒有危險的事情,都可以讓孩子去嘗試。

實在不放心可以在一旁裝作不經意的觀察,但是不要讓孩子發現你的意圖。

2.你太小,還是我來吧

有多少父母說過類似的話?「你太小,還不會穿衣服」,「你太小,不會自己吃飯」,「你太小,會摔倒」……孩子本性勤勞,他們會嘗試各種事情,可是,父母的這些言行,會讓孩子養成習慣——我太小,不適宜做這樣的事情;我這也不會做,那也不會做。

小懶蟲就是這樣養成的。

建議:不要錯過孩子的主動學習的興趣,當他表現出想要做某事的時候,給他正確的示範,並給予鼓勵,這樣不但能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讓孩子感受勞動的樂趣。

3.你再…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停止哭,我就不要你了」,「你再搗亂,我就喊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下」,「你再不好好學,小心爸爸會揍你」……這種愛,看似是為了孩子好,但這類有條件的愛,是一種恐嚇,條件就是你必須聽我的,按我的要求去做,照我的規划去成長,否則我就不愛你。

無形中會給孩子帶來壓力,逐漸變得膽小、循規蹈矩。

建議:當孩子犯了錯,或是對抗大人意見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平復情緒,冷靜的和孩子溝通,尋找出事情的根源,再加以解決。

以暴制暴或是語言恐嚇不是解決辦法。

4.我都是為你好

「爸爸媽媽累死累活供你上學,你竟然只知道玩兒,你太讓我失望了」,「讓你學舞蹈、學音樂,都是為了你的前途」…這種愛非常沉重,會讓孩子心理壓力非常大,稍不達到父母的要求,會非常內疚和壓抑,影響孩子的心理成長。

建議:孩子雖小,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有自己的思維。

父母不能一味站在自己過去的經驗角度上去規劃孩子的人生,因為這樣換來的結果往往不如人意。

先了解孩子的喜好和興趣,再在彼此都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給出幾個選擇,讓孩子做決定,這樣既尊重了孩子的意見,又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5.你快點…趕緊…

「你快點穿鞋,要遲到了」,「你快點吃,鵬鵬都比你快」,「你要不趕緊,我不等你了」……法國兒童精神專家、心理學家克里斯汀·弗拉薇尼表示,經常被打亂節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早熟、易煩躁、耐性差的特徵,或截然相反,反應遲緩、自我壓抑、對某些事物過分依賴。

建議: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這樣才能讓孩子懂得如何合理安排事情的輕重緩解。

家長可以這樣訓練孩子的時間觀念,可以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某項任務,比如,多久洗完臉、多久刷好牙,可以用小鬧鐘作為提醒的工具,讓孩子有一定的危機感。

6.毫無原則,對孩子有求必應

「媽媽,我還要買一個蛋糕」,「媽媽,我今天不想上學」……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日日泡在蜜罐里被呵護著、被寵愛著、囂張跋扈著……長大後必定會備受挫折,而讓他付出慘痛代價的始作俑者,是你無原則的「愛」。

建議:當孩子提出要求的時候,不要輕易滿足孩子,不能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對孩子的要求要看是否合理該滿足的滿足,不該滿足的一定不要答應孩子。

要知道除了家人,沒有其他人會這樣無限度的包容你的孩子,你的「溺愛」只會讓孩子以後失去獨自生存的能力。

不要用「溺愛」毀掉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被寵壞的7大表現,看你家娃中了幾條?

為了孩子健康成長,父母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愛,但愛得過度就變成了溺愛。溺愛是一種不健康的親子之愛。以下7大表現,就是孩子被寵壞的信號,請家長迅速自測,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中了幾項。1經常對家人和外人發...

怎樣正確地拒絕和滿足孩子的要求?

很多孩子跟父母出去玩時,都有要東西的習慣,看見自己喜歡的忍不住讓父母買,特別是很多男孩子,面對喜歡的樂高和電子產品,幾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提出沒完沒了的要求,作為父母的我們,既害怕一味的拒絕傷...

家長溺愛孩子的6大「典型」,你家占幾種?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以下6種溺愛的形式,你家有嗎?特殊待遇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如吃「獨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