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漫畫告訴你:哪9件事家長真不該禁止孩子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養成良好規矩習慣,懂得遵守規則會讓孩子一生受用。
但適當的規矩會讓孩子有安全感,一些不恰當的限制卻會阻礙孩子的發展。
下面就是一些孩子成長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養育孩子時遇到這幾類問題,家長可能會覺得煩,但千萬謹記不要呵斥和懲罰孩子,給他們一些鼓勵,長大後孩子肯定會感激你的。
提問
錯誤做法:
女兒:彩虹從哪裡來的呢?
爸爸:問你媽媽去!
正確做法:
女兒:彩虹從哪裡來的呢?
爸爸:我也記不清了,我們一起來查查看吧!
孩子逐漸長大,對這個世界的認識越來越多,自然也有了很多問題。
家長每天工作很辛苦,很難在有限的時間裡耐心回答孩子所有的問題。
但父母一定不能打擊孩子提問的積極性。
孩子有想法、有疑惑會不由自主地向父母提問,一不是想刁難父母,二不是想要一個教科書式的標準答案。
所以,父母大可不必搜腸刮肚,一本正經地回答孩子的所有問題。
即使能答的,也不能一答了之。
父母可啟發孩子自己回答這個問題,或者換個角度思考。
給他們一點耐心,不僅有利於他們的發展,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即使孩子長大,你們的感情也會很好。
哭泣
很多家長並不在意孩子為什麼哭,他們只想簡單粗暴地讓孩子停止哭泣。
但孩子很敏感,不要禁止他們哭泣,也不要諷刺、羞辱他們,幫他們分析一下,看他們到底為什麼哭,然後找出其他的應對方法。
合格的爸媽,最重要的標誌是接納、允許自己有情緒,繼而也接納、允許孩子有情緒。
懂得「同理」自己,才會「同理」孩子,「同理」在前,才會順藤摸瓜理清情緒來源。
情緒來源才是父母療愈孩子情緒的最好「抓手」。
貪婪
錯誤做法:
媽媽:把那個鏟子給小朋友,別這麼貪心!
正確做法:
媽媽:如果你要玩鏟子,不妨給他玩球吧?
孩子有權利獨享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強迫他們分享,也不要因為他們不願意分享而斥責。
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能夠讓孩子學會區分自己與他人的界限,逐漸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對孩子順利步入社會,在交往中受到歡迎有著積極的意義。
拒絕
孩子不是你的所有物,他們是平等的家庭成員。
不許他們說「不」是侵犯他們的權利。
相反,當孩子拒絕時,試著與他們溝通,找出他們拒絕的原因,或者商量一種雙方都認可的方法。
在某些情況下,孩子說「不」是在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也說明了孩子在慢慢的長大,正確的處理孩子說不,不僅僅會讓很多問題及時的解決,更重要的是接納孩子說不,也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是給孩子的成長一個更加自由、寬鬆的空間。
允許孩子說不,並不是對孩子放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是要從孩子說不的事情裡面尋找教育的契機,聽聽孩子為什麼會說不,當孩子說不的時候,情緒是什麼樣子的,表達了孩子內心的何種想法。
其實,孩子說不就是在向父母傳遞信息,也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千萬不要錯誤的理解為孩子不聽話,逆反。
吵鬧
錯誤做法:
爸爸:安靜點別吵啦!
正確做法:
陪孩子一起玩
童年時代是人一生中最自由的階段,不要破壞他們的童年,讓他們盡情唱歌、吵鬧。
當然了,如果在公共場合太過吵鬧影響到他人的話,家長也要堅決制止,不能姑息縱容。
害怕
很多小孩比較膽小,會害怕醫生、陌生的親友,這沒什麼大不了。
他們可以害怕,你只要告訴他們,你在他們身邊,沒有什麼可怕的!
爸爸和媽媽不僅要充分的讓孩子感受到有爸爸和媽媽在,不要讓他有孤單的感覺,再就是要鼓勵他多接觸外面的世界,比方說讓他和小夥伴玩耍,帶他去參加各種活動。
語言和行動上讓他感覺到這個世界不可怕,多多鼓勵,相信會有幫助的。
有秘密
錯誤做法:
媽媽:我們彼此之間不該有秘密。
正確做法:
女兒:這是我的秘密!
媽媽:好的,那我不看了。
孩子越大,秘密越多。
你應該知道他們的生活中發生了什麼,但不要侵犯他們的隱私。
孩子的信任是無價的,不要偷看他們的日記,或者刺探他們的秘密。
感到憤怒、嫉妒
孩子也是人,也會有消極的情緒。
他們沒有經過太多挫折,當然沒有超強的意志,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太好,就因為他們感覺憤怒、嫉妒,就認定他們做得不對,性格有問題,那就太偏頗了。
孩子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感受。
研究表明,生活在充滿嫉妒的家庭中的孩子,因受家庭成員的影響,也往往具有較強的嫉妒心。
所以,家長要率先垂範,以自己美好的言行來教育孩子。
當家長發現孩子顯露出嫉妒的萌芽時,不要嚴加指責,更不能冷嘲熱諷,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應態度誠懇地耐心傾聽孩子的訴說,然後和孩子共同分析問題,在和風細雨中消除其心中的種種困惑。
犯錯
錯誤做法:
媽媽:你太慢了!我來吧!
正確做法:
媽媽:好孩子,繼續吧!
沒人會故意犯錯,家長的怒罵會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經常因為孩子做錯事罵他們,他們以後可能什麼都不想做。
在孩子犯錯的這個問題上,父母一定要站在一個立場。
當一方管教孩子時,另一方千萬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跟管教的一方發生口角戰,怕孩子受委屈去維護孩子。
當家長因管教孩子而出現鬥爭,孩子會趨向護著自己的那方,久而久之,也不將問題當成事兒了。
教育非常重要。
孩子學著認識世界,家長也在學習如何教育孩子。
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鏡子,而不是附屬品,情況應該會好很多。
不要再阻止孩子做上面那些事了,這是他們成長的方式啊。
————— End —————
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針對良好家庭環境的營造,親寶專門研發了一部寓教於樂的動畫《咕力咕力》,非常適合家長和小朋友一起觀看,可以幫助小朋友和家長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維習慣。
關注頭條號或者搜索可以觀看《咕力咕力》動畫視頻。
好習慣的養成除了說教是不夠的,更需要輔助教育工具,就像同樣的一件事情會出現父母和孩子說孩子不聽,但是老師說孩子就會聽的情況。
《咕力咕力》行為養成動畫,是輔助父母家庭教育的有效工具,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小朋友的行為習慣,幫助小朋友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以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是父母的好幫手!
教育孩子的本質就是兩個字「規範」
家長們經常會抱怨孩子又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比如: 孩子常撒謊 、 孩子喜歡打人、孩子膽小 、孩子愛發脾氣、孩子總喜歡故意打擾父母 、孩子不服管教、孩子自卑、孩子自私、孩子嫉妒心強、 孩子不尊重別...
父母的這3種管教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難管!
我們認為管教,就是對孩子所犯的錯誤進行懲罰,是責備和說教,是打屁股,甚至是沒收玩具和取消特權。總之,就是讓他遭受痛苦!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吸取教訓,從此不再犯錯。
靠打罵教育孩子為何不靠譜?看似高效簡單,實則暗藏這些不良後果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都曾見過或是聽說過這樣的孩子:他們或暴躁易怒,可以在公共場合因為一點小小的不滿足就對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大發脾氣,耍賴撒潑樣樣在行;他們或脆弱敏感,會莫名其妙地在不合時宜的場合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