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懂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立規矩的父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資料圖片: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因此,孩子有犯錯的動機,同時家長也有錯的時候,所以不能懲罰孩子,而是要坦誠指出彼此的錯誤。

打是教育方法之一,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中國幾千年的傳統。

而對現代父母來說,打孩子雖不被認可,但也是沒有辦法的方法。

不少父母經常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動了手,事後又生怕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西方也有省了棍子慣壞了孩子的諺語。

《聖經》里也多次強調父母要用杖責打孩子。

可見打孩子是世界公認的很普遍的教育方法。

但打孩子可是一門學問。

首先,打孩子不能帶著情緒。

當你很生氣很想打孩子的時候,是最不能打孩子的時候,因為你受情緒左右。

當你憤怒過後不想打孩子的時候,卻是你應該打的時候了,因為規矩不能隨便改。

很多父母打孩子並不是出於立規矩,而是被情緒左右。

他們在打的過程中很解氣,但打完又心疼,這本身就是不正確的。

帶著規矩去打,即使情緒沒有了,但規矩還在。

其次,為了避免帶著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交流。

打之前一定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打他,打後要多溝通,強調以後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或犯錯時,盛怒之下就將孩子拉過來,掄起巴掌、抄起掃把就打,但這樣的做法只會讓孩子害怕家長,而且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打孩子也需要技巧的,注意打孩子只能打手心和屁股,但一定要打疼,不然起不了任何作用。

建議準備一根家法棍,當孩子犯錯時拿出來,家長先跟孩子交流,指出孩子的錯誤,真打時就拉過小手或脫了褲子抽三下。

這樣不但起到威懾作用,還能讓孩子明白,不是父母不疼愛他才打他,而是因為他犯了錯,父母不得不打他。

這樣才能讓孩子害怕規矩,而不是害怕父母。

李明拿了家裡的錢,家長發現了以後試著讓他自己說這個錢是他拿的,他自己也承認了錯誤,家長並沒有打他。

第二天爸爸在他下課的時候,在學校門口等他,爸爸準備了一個皮夾裡面放了一百塊。

爸爸說:「雖然偷錢這件事情是你不對,但是我們也有錯,因為我們忘記了你要有自己的零用錢,這個皮夾是你的,以後我們會每個月給你一百元錢。

這個部分是我們的錯,但是偷錢是你的不對。

」這樣會讓孩子體會到愛,而不是恐懼。

相信李明從此以後不會犯這樣的錯誤了。

正所謂「養不教,父之過」,孩子犯錯,大多數情況下是父母教育存在紕漏。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是因為父母事先沒有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把話講清楚。

因此,孩子有犯錯的動機,同時家長也有錯的時候,所以不能懲罰孩子,而是要坦誠指出彼此的錯誤。

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將失去感恩;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將學會自卑;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會失去敬畏;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將學會謙卑和自信。

沒有不懂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立規矩的父母。

文/樂夏

管教孩子的原則:

1、管教的態度必須堅定,不能今天可以明天就不可以。

2、管教時間必須及時,尤其是越小的孩子越要如此。

3、家長管教孩子前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愛和管教要平衡,讓自己在情緒方面更成熟,如果情緒失控,會讓孩子有不被愛的錯覺。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微信用戶可關注 中國家庭報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話題 | 不打不成器?孩子犯錯究竟該不該打?

導讀中國有兩句老話叫「不打不成器」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我國傳統的教育手段離不開「打」字。的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總會有各種各樣讓父母氣憤難耐,甚至束手無策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父母就認...

孩子犯錯該不該打?打孩子掌握四個原則

核心提示:為了避免帶著情緒打孩子,就需要事先跟孩子有語言交流。要清楚而理性地告訴孩子為什麼要打他,打幾下,這是立規矩的過程。要讓孩子知道,不是爸媽要打你,是規矩要打你,規矩在父母之上。這個過程對...

為人父母到底該不該打罵孩子?

中國自古對孩子的教育就信奉「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類似的老說法還有 「下雨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老子打兒子不犯法」、「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子不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