噓!家長要做好哪些準備,寶寶就要上幼兒園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再過一兩個月,即將有一批小朋友要開始他們的新生活——上幼兒園。

一下子進入幼兒園,小朋友們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嗎?小朋友第一次長期和其他同齡孩子相處在一起,他們到了陌生的環境,作為即將榮升為幼兒園小朋友家長的粑粑麻麻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做好準備以幫助寶寶更好地度過適應期呢?

一、心理準備

一)帶孩子參觀幼兒園

上幼兒園前,可以先帶孩子去幼兒園,看看小朋友們上課、玩耍,使孩子逐漸有「幼兒園」的概念,帶他去操場走走、玩玩,看看花草、玩玩大型器械等等,熟悉幼兒園的環境。

讓孩子會對「幼兒園」有直觀的美好感受,幫助他在心理上嚮往幼兒園的生活。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分誇張幼兒園生活的美好,以免給孩子造成錯覺,上幼兒園後易產生強大的落差,反而影響孩子的入園適應。

(二)幫孩子認識小夥伴

在孩子正式入園前,應該儘量幫助孩子認識同一個班級的夥伴,只要認識一兩個就可以。

這樣,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後,班級里有熟悉的夥伴會減少他們的陌生和不安全感,是孩子更容易適應群體生活。

二、生活準備

一)鍛鍊孩子能獨立吃飯

孩子不能獨立吃飯並非孩子本身的問題,而是家長沒有放手讓孩子去嘗試造成的。

做家長的不必過分擔心孩子會把飯灑得到處都是,也不必由於孩子會吃到臉上、手上、衣服上都是油漬而嫌麻煩或者不衛生,你可以事先準備一些如小圍兜、袖套等物品從而避免給你增加家務。

最重要的是家長應積極鼓勵孩子獨立進餐,千萬不要因為怕麻煩而放棄給孩子鍛鍊的機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

(二)孩子會自己大小便嗎?

新上幼兒園的孩子常會把褲子尿濕了或把大便弄到褲子裡,主要是由於大多數孩子不會獨立上廁所。

孩子要學會上廁所,首先要解除他的緊張心理,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能自己上廁所了。

(三)孩子會洗手嗎?

只要孩子能夠把手洗乾淨(包括手心、手背、指頭、指縫、手腕等)則說明孩子已經學會洗手,不必過分關注洗手的先後步驟。

(四)孩子會穿脫衣服嗎?

孩子進入幼兒園,家長適宜給孩子提供一些方便穿脫的衣服、褲子和鞋(不要穿背帶褲、後背系扣的衣服、繫鞋帶的鞋),不要僅僅考慮美觀等因素。

服裝穿脫如果過於繁瑣,會給孩子增加很多困難,穿、脫時間較長在幼兒園常常會落後,還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每個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穿脫衣服的方法,只要孩子穿得快、穿得好,不必拘泥於一種模式。

(五)孩子有午睡習慣嗎?

幼兒園作息制度中的午睡,是保證孩子有充足睡眠,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

對於在家裡沒有午睡習慣的孩子,最好在上幼兒園之前能養成午睡習慣。

當然,可能會有個別孩子不需要午睡,他們不但極難養成午睡習慣,也可能不會因為缺少午睡而精力匱乏,但這樣的孩子並不多見。

因此做家長的我們儘量按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來安排孩子的睡眠,如遇有特殊情況也應該與老師一起商討,共同解決。

(六)孩子有規則意識嗎?

嚴格地說,讓3歲的孩子具備完整的規則意識是不現實的,但3歲的孩子需要逐漸發展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的建立與孩子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日常生活的作息規律、遊戲中的規則、以及家長對待孩子的獎懲方式與原則等等,都可以使孩子從中學習和發展規則意識。

家長是孩子模仿的第一個對象,因此家長的行為非常重要。

三、語言準備

(一)孩子身體不舒服時,會對老師說嗎?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交流從他出生就開始了,孩子有時不用說話,僅僅一個表情或一個動作就能讓父母明白他的需要。

但當孩子到幼兒園之後,有些表情和動作就難以被老師或同伴理解,以至於孩子的願望得不到滿足,會使他們感到委屈,從而影響孩子上幼兒園的情緒。

因此,要讓孩子建立表達願望的習慣,並且用語言來表達他們的要求和所想。

(二)你用「娃娃腔」對孩子說話嗎?

有的父母對孩子這樣說話:「寶寶,快坐下,凳凳在這裡,飯飯在桌桌上,寶寶拿勺吃飯飯……」。

他們的孩子說話時也經常這樣說疊音字。

要知道,孩子學說話是從聽和模仿成人說話開始的。

成人給予他們的任何一個口頭言語的刺激都是他們聽、說能力的訓練。

父母是孩子學習語言的第一個模仿對象,所以父母的語言水平將直接影響孩子的口語發展。

為了收到較好的效果,父母對孩子說話時,要儘量清楚、禮貌、語氣溫和,說話時的發音儘量準確,用詞儘量恰當,表達儘量有條理。

如果可能,還要儘量形象生動,幽默有趣。

孩子長期生活在這樣的語言環境裡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孩子說話清楚嗎?

3歲孩子的發音器官尚未得到充分發育,也常有聽音不準和發音錯誤的情況出現。

常會把「姑」說成「嘟」,把「吃」說成「七」等等。

由於語言是通過語音表現出來的,如果發音不正確,就不能正確表達語言內容,當然也就會影響正常的語言交往。

3歲的孩子具有驚人的語言接受能力,由於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句子,言語積極性很高。

孩子喜歡聽成人給他講故事、說兒歌等,也樂於和成人說話。

因此,家長可以經常給孩子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朗讀短小的詩歌,收聽廣播,看童話電視或演唱孩子喜歡的歌曲。

同時,成人應該利用這些機會教孩子正確的發音。

(四)孩子經常纏著你問問題嗎?

富於好奇心是幼兒的一大特點,他們往往對周圍的新鮮事物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愛提問,好追究,喜探索。

有的家長想,孩子總是喋喋不休地纏著問問題,是否其語言表達能力一定很強?其實不然。

(孩子提問,語言表達只是一個方面,家長更需要重視的是:孩子問的是什麼問題以及為什麼要問。

)如果家長留心,可以從孩子的問題中感受到強烈的探究精神,而這種精神正是創造力的先導。

對於常纏著問問題的孩子,家長要善於發現其主動性和積極性的萌芽,保護和支持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究行為,這將有益於孩子的終生。

四、交往準備

有的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不讓他出去與小夥伴玩,怕孩子吃虧、怕孩子出去玩影響學習,把這麼小的孩子關在家裡認字寫字、數數等。

這些做法,會束縛孩子的身心發展。

孩子的身心是在多種多樣的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的。

一切實踐活動,都離不開社會交往,而同齡孩子間的交往比孩子與成人的交往,更具有重要的意義。

孩子們在一起,為了玩好,需要互相商量,這就培養了他尊重別人意見、互相友愛的品質,在遊戲中還可以發揮他們個體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一) 孩子合群嗎?

當今社會,家庭規模小型化,決定了家庭人際關係簡單;單元住房,又給孩子的人際交往帶來了不便。

3歲的孩子開始喜歡結交朋友,由於家中沒有年齡相近的同伴,他們格外盼望著有小朋友一塊玩兒。

在孩子們彼此接觸的過程中,又因家庭環境及孩子性格的差異,剛剛涉世的孩子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經驗,很容易表現出「合群」與「不合群」。

孩子的「合群」與「不合群」,其主要因素決定於父母的引導和教育。

父母在愛孩子的同時,一定要教孩子懂得愛,並學會給予愛。

懂得愛就是讓孩子體驗愛的美好,知道父母在給予愛時所付出的辛勞,從而使孩子產生尊敬、感激之情。

學會給予愛,即教孩子關心他人、幫助他人,去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父母還就鼓勵孩子多與同伴交往,在交往中引導孩子從「自我中心」的「殼」中解脫出來,了解自己與同伴的差距,學習同伴的長處,與同伴分享玩具和食品,建立良好的朋友關係,體驗交往的樂趣,培養互助精神,增強團結友愛的意識。

(二) 孩子有同情心嗎?

幼兒2歲時對於別人的挫折不能表示同情。

但在3歲以後,如果他看見別的幼兒遇上麻煩(例如,看見別的孩子因跌倒而有痛苦的表現),就開始懂得作出同情的反應。

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同情心逐漸增強。

一般幼兒表示同情的方式,包括幫助和安慰身處困境的人,或者別人的困難轉告成年人或其他幼兒,或者撫摸不幸者以表示關注。

不過,成年人不要對幼兒的同情心寄期望太大。

學齡前的幼兒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還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考慮別人的感覺,因此,幼兒有時也可能做出不同情別人的行為。

(三) 孩子與同伴打架嗎?

3歲是孩子最常發生爭執的年齡,因為這個時期自我意識比較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適應群體生活,爭執就會慢慢減少。

男孩通常比女孩更容易發生爭執,男孩傾向用動作,而女孩則傾向於用語言。

爭執甚至打架也是孩子自我表現的一種方式,這些行為大多由於爭搶物品而引起。

孩子打架時表現很激動,如「尖叫、啼哭、踢打、咬人等」。

但孩子間打架之後,不會記仇,很快就會把打架的事情忘掉,繼續一起玩。

一般情況下,孩子與同伴交往過程中能夠學會分享,即使發生爭執,也無需大人參與就能夠自行解決。

當出現孩子難以解決的問題時,父母應該弄清情況,向孩子講道理,並引導他們自己去解決矛盾,恢復友誼。

讓先打人的孩子向被打的孩子道歉,被打的孩子要取原諒的態度,大家仍然是好朋友,要友好相處。

如果生硬地將孩子拉回家離開小夥伴,反倒會使孩子感到「離群」的難受,如果再說一些類似「誰打你,你就打誰」的話,混淆了孩子頭腦中的是非界限,那就更不對了。

更有甚者,當孩子打架時,父母也不問青紅皂白,感情用事地責罵對方,親自「出馬」打上門去,或同孩子家長吵鬧起來,這種做法是極其有害的,這樣只能培養孩子粗野、打人、不與同伴友好相處等不良品質,應該絕對避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怕生,家長如何才能教會孩子適應環境?

有的學生去到陌生的環境會哭鬧,並且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個人獨來獨往。在其他同學參加集體活動時,他卻無動於衷。他是不屑一顧還是不合群?孩子的父母也會擔心這種情況,現在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像這...

如何教會孩子在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相處?

入園之後,有的寶寶沒多久就完全適應了,可有些寶寶,入園都好幾個月了,還是孤獨的樣子,沒有好朋友。其實讓寶寶更快的適應幼兒園生活、感受到幼兒園帶給他的快樂,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導幼兒學會與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