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小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是人們熟悉的一種心理現象,通常稱「專心」。

小孩子在聽廣播、看電視卡通片時,會聚精會神,而對周圍的人和事會聽而不聞、視而不見,這就是注意力。

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應該在學齡前就開始。

這是因為,學前期的主要任務就在於通過一些學習活動為孩子的正規學習準備條件。

良好的注意力,就是必備條件之一,能夠使孩子上學後學習專心。

不少家長只關心孩子學齡前學了多少字、畫了多少畫,而忽視了對孩子注意力的培養,致使這些孩子上小學後,很難適應正規學習,表現在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提高。

怎樣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呢?最初應從生活習慣方面,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採取的方式也不是疾風暴雨,而是從小事把握。

比如要求孩子準時就寢、起床;按時飲食,吃飯碗裡不留飯;玩具用過就還原;做事要認真做好,否則重來……離開了細節就沒有教育。

但也不是所有的小事都要管,而是選擇那些對孩子的成長、品質的形成具有本質意義的「小事」。

孩子從未見過、聽過的事物,都能以獨特的魅力吸引孩子的注意。

因此,應把孩子帶入大自然觀看奇花異草和造型奇特的建築,培養孩子的興趣。

興趣是觀察、專心的動力。

要幫助孩子確定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因為兒童喜歡東張西望,目的性不強,抓不住要領,因而得不到收穫。

因此,家長應有意向孩子提出一些要求和目的,告知方法,引導孩子抓住本質,從淺入深,專心致志。

在幼兒學習中遇到困難和干擾,或碰到不感興趣的內容,僅靠注意力是不夠的,必須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從於活動的目的和任務。

家長可以通過幼兒在一段時間內專心做一件事,如繪畫、練琴、練書法等等,來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不要一會兒叫做這事,一會兒又叫做那事。

訓練最好有固定的時間和固定的地點,以便形成一種心理活動的定向。

孩子對某事物的興趣越濃,越容易形成穩定和集中的注意力。

家長不要整天把孩子關在房間裡學習,要鼓勵他們從事各種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發掘和發展自己的能力及興趣,並藉以培養自己的注意力。

作息不定時、生活無規律是孩子注意力分散的主要原因。

學習是腦力勞動,要消耗大量的腦內氧氣,若望子成龍心切,整天強迫孩子長時間從事單調的學習活動,必然造成孩子大腦疲勞而精神分散。

心理實驗證明:3歲幼兒注意力可維持3~5分鐘,4歲孩子10分鐘,5~6歲兒童也只有15分鐘。

因此,合理制定孩子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明確什麼時候可以盡情地玩,什麼時候必須專心完成學習任務,養成勞逸結合的好習慣。

同時,要創造安靜的家庭學習氣氛,要讓孩子專心學習,家長首先要自己安靜,不要做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事,如看電視、大聲議論或哈哈大笑等。

家長也可認真看書學習,以模範行為讓孩子效仿。

在孩子學習時,不要過度關心地嘮叨,問這問那,更不要在孩子學習的房間接待客人,干擾孩子,使他無法集中注意力。

據調查,「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使許多父母頭痛的問題,要矯正此毛病,可從孩子的健康情況、個性及家庭環境入手。

研究顯示,孩子分心的程度與年齡成反比:兩歲的兒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長度為七分鐘;四歲為十二分鐘,五歲為十四分鐘。

孩子年齡越大越會逐漸懂得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漸增加專注的時間。

因此,判斷孩子是否專心,應依據其年齡的專心時間長度,而非依據家長的主觀感覺。

孩子不專心,通常表現為兩種情況:其一是注意力飄浮不定,專注的目標會經常轉移;其二是心不在焉,常沉浸於白日夢而忘記眼前的事情,後者其實不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是將注意放錯。

只要家長用心糾正,使他們將心事轉移到主要事情上去,往往會有驚人的表現和成就。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甚多,在生理方面,孩子若身體不適,警力或知覺發展不良,天生好動,以及神經系統或大腦微功能發生問題時,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這些情況都必須由醫生檢查和治療。

此外,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不足,過分依賴、缺乏耐心或情緒困擾,亦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這些情況大多數是教育方式和成長的環境所造成的。

除了解決生理上的問題外,家長應該認識到,專心其實是一種可以訓練、學習和培養的行為習慣。

因此在埋怨孩子不專心的同時,亦要反省自己有無不對之處。

例如,孩子玩遊戲時全身投入,正是在培養聚精會神的習慣,此時家長切不可任意打擾、干涉和打斷。

平時家長可以將遊戲時間與日常生活配合恰當,並指定一個固定的玩遊戲的角落,將環境安排得有條不紊,以減少孩子分心的外界事物。

家長亦切勿要求孩子做不感興趣或超過能力所及的事。

以免他們借著不斷變換活動來逃避大人的責備。

此外,家中的氣氛亦必須穩定,避免經常搬家及家中太多的人出入。

亦切忌同時買太多的玩具及圖書給孩子;使他們左顧右盼,不知所措,而無從培養仔細、有耐心、反覆和專注一件物件的習慣。

家長應該以身作則,表現出專心、堅持和耐心的榜樣。

一但發現孩子有專心的表現,更應加以鼓勵和稱讚。

對於年齡小的幼兒,可從說一則故事開始,不斷地增加數量來加以訓練。

至於年齡較大的孩子,則鼓勵他們做有興趣和可勝任的工作,並且做完一件以後再開始做另外一件,投入的時間逐漸增加。

除了要他們自已提醒自已不分心以外,家長亦要表現和善的態度。

只要採取這些方法,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即可改善。

對不同類型不合群孩子應採取的措施

至於孩子膽小

①如果是孩子長久獨居,加上父母不善交際,很少與外界接觸,不習慣與陌生人交往,形成孩子性格孤僻。

那麼,父母在孩子的穿著、言談、舉止、生活習慣等方面應設法與周圍的孩子保持一致,減少孩子因為與眾不同而產生不自在的感覺。

可適當地鼓勵孩子邀請一些小客人來家作客,家長要熱情招待,為孩子作出榜樣;早上到幼兒園時,可邀鄰近的小夥伴同行;買了新玩具要與小夥伴一起玩,以使幼兒逐漸習慣並適應集體生活。

②如果孩子在家中較活躍,在集體中卻不聲不響。

那多半是因孩子在家中經常聽到父母的讚揚,到集體中感到自己不如同伴,因而喪失了自信心,遇事退縮。

大人要與教師配合,發現和利用孩子某一長處,讓他在集體中顯示出來,當他受到教師和同伴的讚揚時,便會有信心,也能與同伴自在地相處了。

③如果孩子與同伴相處中因不肯吃虧而造成不合群。

那末家長應對孩子嚴格要求,並為孩子創造與小同伴玩耍的條件。

這樣就有助於孩子與夥伴和睦相處,建立友情。

糾正孩子不合群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1.分步強化。

當孩子由不理睬小朋友的邀請,到偶爾理睬,即使是拒絕參加的理睬,也應給予注意。

當孩子表示了願意參加的願望,要及時鼓勵。

當孩子由被邀請變得能主動要求參加小朋友們的活動時,要給予強化。

這樣可以促使孩子一步一步地向理想的目標邁進。

2.強化「邀請人」的行為。

就社會交往技能而言,是一個自然的過程。

如果有適當的交往環境,社會交往就會發生。

對於已經形成不合群行為的孩子更需要交往鍛鍊。

因此,你要熱情歡迎自動上門的孩子,給他們提供遊戲場所和玩具,鼓勵你的孩子和他們玩。

3.如果你的孩子一直由家裡人照顧,那麼你最好送他到幼兒園。

這裡是社會化的理想環境。

除此之外,你應該多帶孩子到小朋友多的地方去,保證孩子有一定的交往機會。

4.根據你孩子的具體情況,教給他所欠缺的社會交往知識與技能。

對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怎麼辦?

在幼兒園裡,我們發現有的孩子表現得較孤僻,不願和小朋友一起遊戲,不願參加集體活動,常常一個人獨自呆在角落裡,不讓別人接近他。

這種孩子還伴有小心眼、遇事不開朗、愛鑽牛角尖的現象。

他們不輕易招惹別人。

但是,一旦內心鬱積的不滿爆發時,則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常會使人意想不到地為之驚訝。

孤僻、不合群會給孩子身心發展造成一定障礙,難以使他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教師和家長對此應引起重視,並給以及時矯正。

針對導致幼兒孤僻、不合群的一些原因,這裡介紹幾種具體方法。

(1)用愛來溫暖孩子的孤寂的心。

從小缺乏母愛(或父愛),對愛的渴求沒得到滿足,是造成幼兒孤僻不合群的重要因素。

因此家長和老師應當給孩子更多的愛,尤其是當孩子感到別人都不理解他時,如果父母、教師能夠體貼關心他,站在他的立場傾聽他的心聲,孩子很快就會跟你親近起來,並且改變態度。

在溫和、親密的環境裡,孩子孤僻、不合群的心理會逐漸消除。

(2)讓孩子與夥伴共同遊戲。

從小在成人的環境中長大,缺乏與同伴遊戲的機會,這很容易使孩子養成不合群的性格。

因此,孩子3歲以後,有條件的話,家長應把他送幼兒園,讓他過一段集體生活,這對於防止孩子產生孤僻、不合群的性格是很有益的。

沒條件上幼兒園的孩子,父母也應為他創造與同伴遊戲的機會,鼓勵他與鄰居小朋友一起玩耍。

在幼兒園裡,對那些不合群的孩子,教師應吸引他們參加集體和小組遊戲,在遊戲中要注意發揮他們的作用,培養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對同夥的信賴和情感上的共鳴,這有利於孩子克服不合群的心理障礙。

(3)提高孩子的能力,教給他們與人交往的方式方法。

有的孩子能力較差,不會與人交往。

在遊戲中不能與同伴很好地配合,常被同伴拒絕,甚至開除出遊戲小組。

這種交往中的失敗,也是造成幼兒不合群的因素之一。

因此,教師在教育幼兒互相幫助、團結友好的同時,還應注意提高個別幼兒的能力,使他們掌握與同伴交往的方式方法。

家長也應注意,有目的地利用各種機會,鍛鍊孩子的能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4)要消除各種不利因素。

許多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孤僻、不合群。

除了以上幾方面外,教師和家長還應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具體分析,具體對待。

例如:有的孩子個人衛生較差,身上又髒又臭,因而小朋友都不喜歡他。

對這樣的孩子,成人要幫助他搞好個人衛生,把他打扮得乾淨利索,使小朋友對他轉變看法。

有的孩子在一次與同伴交往中受了委屈,玩具被搶走了,甚至還挨了打。

因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從此再不願和小朋友一起玩。

對這樣的孩子,可以暫時讓他獨自玩一段時間,然後再幫他選擇性情溫和,懂得謙讓的夥伴一起遊戲,使他重新產生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同時還要教育他能原諒別人的過錯。

總之,形成幼兒孤僻、不合群的因素是很複雜的。

教師和家長應當用滿腔的熱情和極大的耐心,對孩子施以教育,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使他們健康活潑地成長。

何改變孩子的孤僻性情

據一些學者推算,我國目前約有30-50萬兒童患有孤獨症,或孤僻性情。

父母應學會觀察並發現孩子的異常表現,及早採取措施,糾正孩子的性格缺陷。

有孤僻性情的孩子常有以下表現:

1.言語及認識方面異常。

表現為2歲以後不愛講話,不愛與其他人接近、交往,對別人的呼喊沒有反應,也不跟人打招呼。

針對這種表現,家長應引導孩子多與小朋友一起學習和玩耍,培養孩子與集體相處的能力。

2.社會交往能力和行為異常。

表現為對親友無親近感,缺乏社會交往方面的興趣和反應,不愛與夥伴一起玩耍。

為糾正這一行為,父母平時要經常在適當場合,培養孩子多發言,讓孩子為客人唱唱兒歌,跳跳舞等節目,為孩子廣泛地接觸各種人創造條件。

3.不關心別人。

心理學家認為兒童個性的發展和社會化過程的實現,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

讓孩子學會關心別人,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體驗人和人之間的正常關係,有利於良好個性的形成,有利於克服孤僻性情。

另外,心理學家的試驗結果表明運動刺激對兒童心理發展是很重要的。

因此,對於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兒童,要多讓孩子和其他兒童一起鍛鍊,一起做遊戲,共同活動以培養孩子熱愛集體和良好性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幼兒專注力培養的小妙招

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今後學習的有力保障,但是專注力可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需要我們後天對孩子進行培養的,孩子的注意力總是被破壞,得不到有效的方法進行改善時,注意力就會渙散,所以,如何讓孩子從容的完成他...

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幾乎是幼兒的特徵之一。一方面是 因幼兒的好奇心強,活動力大,另一方面,跟大人一樣,他們餓了、累了、煩了,或情緒不好的時候,注意力亦無法集中。此外,幼兒的個性亦有不同。然而對有...

竹兜育兒套裝,和孩子一起度過歡樂時光

所謂專心,就是集中注意力。對於孩子來說,這並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需要父母對他有意識地培養: 一、興趣是保持專心的首要條件,父母要為孩子提供豐富的、有趣的遊戲材料。激發 兒童遊戲 的興趣。 二、...

解讀寶寶的「不合群」

掃描家長的煩惱家長甲:我女兒都四歲多了,哪兒都好,就是太「獨」了,不愛和小朋友一起玩。家長乙: 我的孩子見到長輩或別的小朋友不愛打招呼,總躲。家長丙:我那兒子更出格,在幼兒園裡不是招這個,就是惹...

孩子習慣性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常指注意力障礙。兒童階段注意不集中,對學齡期的孩子影響巨大,不及時進行改善或治療,將耽誤孩子學習文化知識的黃金時間,影響將來升學和就業,甚至影響孩子一生。如果孩子習慣性的注意力...

孩子怕生,家長如何才能教會孩子適應環境?

有的學生去到陌生的環境會哭鬧,並且不願意與其他小朋友交往,一個人獨來獨往。在其他同學參加集體活動時,他卻無動於衷。他是不屑一顧還是不合群?孩子的父母也會擔心這種情況,現在的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像這...

如何科學正確的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過:「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沒有足夠的注意力,會影響學習的品質和效果;相反的,對任何事若能專心、投入的學習,不僅學習品質佳,相對地,學習成果也會高人一等。由此可見...

孩子不合群,只喜歡一個人玩,該怎麼辦?

【家長心事問答】Q:孩子平時在家的時候歡蹦亂跳的,可是一出家門就是顯得畏畏縮縮,他不喜歡和其他小朋友玩兒,只喜歡自己待在家裡。究竟這樣的孩子應該怎樣教育呢?A: 孩子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並不是什麼...

如何改變一個幼兒的內向孤僻性格

孩子孤僻膽小,做家長的會感到痛苦與無奈。難道這樣的性格是天生的嗎?當然不是,原因還是成長環境。做家長的記住這麼一句話: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得為孩子創造什麼樣的環境。如果孩子性格你想要他改...

老師快瘋了,說:把你的孩子領回家吧?

記得兒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他很喜歡幼兒園,有漂亮的阿姨,還有那麼多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唯一的缺點是他特別好動,用老師的話來說就是根本停不下來,耐心那麼好的老師被他氣得沒脾氣,當然,現在好多了。

去「小學化」後,幼兒園孩子要學什麼?

幼兒園孩子要學什麼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生活習慣不但有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更是為孩子日後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身體基礎。生活習慣主要就是要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