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家長怎麼引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首先培養起來的是自我意識,所以做事情很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懂得考慮別人的感受。

只要自己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久而久之就會發展成為自私。

自私的孩子往往有多種表現,當家長發現孩子變得自私之後,一定要耐心的引導他們改正自私的壞習慣。

「不愛分享」是自私的表現嗎?

寶寶從物權意識發展到樂於分享,需要一個過程,按照孩子的成長規律來說,寶寶一般要到五歲左右才開始喜歡喝別人分享物品。

寶寶在兩三歲的時候,物權意識開始萌芽,以自我為中心,什麼都是我的,媽媽是我的,爸爸是我的,什麼都是我的,這並不是說寶寶自私,他已經能夠意識到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已不再是原來那個玩具被人拿走都不知道的懵懵懂懂的小人兒了。

寶寶有了物權意識,就會開始維護自己的物權,所以說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不分享是正常的,寶媽們也不要過於擔心。

孩子自私的原因

1、獨生子女的特殊性

現在的獨生子女幾乎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自私的問題。

由於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寵愛於一身,甚至壟斷了父母的整個身心。

家裡有什麼好吃的東西都先盡他一個人享用,他有什麼要求家長就儘量滿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養成了自私的毛病。

加之沒有兄弟姐妹,缺乏合作、分享、謙讓、奉獻等集體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觀念。

2、周圍的不良影響。

孩子自私心理的產生,與其周圍人們的不良影響也有很大關係。

例如,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自私自利,愛貪圖小便宜,或與人共事斤斤計較,過於「小氣」;有的父母或家庭成員常常叮囑孩子自己的東西不給別人吃,玩具不許別人玩等。

這些,都會助長孩子的自私心理。

應對策略

1、創造分享的家庭氛圍

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合理滿足需求。

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與其他成員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

如果孩子獨占喜愛的食物,家長就要把食物拿過來公平地分開,不能再放任不管。

一開始,孩子可能會大哭大鬧或苦苦哀求,但家長絕不能讓步,一定要堅持到底。

如果有一次妥協,孩子就知道下次有機可乘,所以,家長要有狠心、恆心和耐心及堅持到底的決心。

2、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讓孩子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只有勤快的孩子才會懂事。

知道關心體貼別人。

一般情況下,勤快是培養出來的,所以家長要樹立這種觀念,並付諸行動。

要循序漸進地教會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膽放手讓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確的方法,幫2~3歲寶寶度過物權意識敏感期

當孩子滿2歲後,很多父母會發現寶寶和別的小朋友玩兒時,表現得很不友好。公用的玩具他要搶著玩兒,自己的玩具更是要獨自玩兒,哪怕一個人玩兒不過來,或者本身就是可以多人一起玩兒的玩具,寶寶也不願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