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2歲|關於孩子的物權,家長必須知道的錦囊妙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先來科普一下,什麼叫可怕的2歲?

專業名詞上又稱為「terrible two 」,意為寶寶的第一個反抗期,是一個自主意識高爆發時期。

其中一個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寶寶超重的「物權意識」

很多家長表示,寶寶到了2歲的時候很難帶,打人,咬人的情況時常發生,帶他出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總是跟人家道歉個沒完,都不好意思帶出去;

喜歡搶人家玩具的同時,自己的玩具又不願意分享,嚴厲批評、好語相勸,通通都沒效,難以調教,搞到父母焦頭爛額。

「拿他一個東西都不行,脾氣大得不得了…」

「以前挺大方的一個小孩,現在變得越來越小氣…」

圖片來源:太平洋攝影部落

理解寶寶的「物權意識」背後的原因

其實,這些現象都是因為:

寶寶進入兩歲之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開始對屬於自己的東西表現出強烈的支配慾望,別人不能夠隨便拿。

他們常常會說 」 這 是我的」 「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連爸爸媽媽也很難要到他們手裡的東西。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認為寶寶自私、小氣,其實這是因為寶寶進入了物權意識敏感期

寶寶通過對物品歸屬權的確認,來認知他自己與物品的關係。

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是個極易被人忽視而又對孩子健康成長很有意義的問題。

國外的教育專家常說,兩歲寶寶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

所以,家長首先應該理解寶寶這個階段的行為,而不是亂貼標籤,為寶寶變得「小氣」而頻惱,

其次,教導孩子與人分享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尊重孩子的物權有什麼益處?

  • 孩子能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愛

在家長確立和尊重孩子的物權過程中,孩子能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愛。

這樣一來,孩子也更願意尊重別人人的物權,就不會因為別人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食物而大哭大鬧。

·

  • 孩子能意識到自己是物品的主人

尊重孩子的物權,孩子就能明白這些物品都是自己的,自己有權處置它們。

這樣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自豪感、自信心、責任心和自主意識,還能減少孩子的依賴性。

  • 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尊重孩子的物權,孩子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在收拾、放 置、使用、保存物品的同時,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管理能力並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 先建立孩子的物權意識, 孩子才能學會分享

讓孩子明白物品是屬於他的,他有權利處置 自己的物品。

如果孩子被家長強追分享,而有不被尊重的感受的經歷,

那麼,一旦要把自己的東西再次分享給別人時,孩子就會更加堅決地拒絕。

培養孩子正確的物權意識,我們可以這樣做:

1. 引導孩子樹立「交換」或「輪流」的觀念

孩子出於好奇,有可能會強行拿別人的物品。

我們不妨趁此機會引導孩子樹立「輪流」或「交換」的觀念。

比如我們可以說:「再等10分鐘,你才可以玩,現在先讓妹妹玩。

」,或者說:「這是妹妹的玩具,你可以用你的玩具和妹妹交換著玩。

2. 制訂規則

父母要給孩子制訂規矩,比如規定在公共場所或是別人家中,什麼東西可以拿,什麼東西是絕對不能拿的;

同時還要鼓勵孩子有什麼想要的一定要告訴父母。

一旦父母制定了規矩,就要嚴格遵守。

3. 讓孩子知道任何事都有商量的餘地

孩子在沒有確立物權意識前,也許還不明白為什麼見到喜歡的物品不可以拿走。

家長不妨告訴孩子:「你想要這個東西,可以先告訴媽媽,讓媽媽看看可不可以。

」 這樣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親子之間是平等的、有商量的餘地。

4.守承諾

家長千萬不要用哄騙的方式來處理孩子搶奪別人東西的行為。

隨口的承諾,最後卻不了了之,破壞了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孩子以後就很難再相信家長了。

以上招式,你都get到了嗎?

培養孩子正確的「物權意識」,讓孩子懂得分享,是個漫長的學習過程。

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淡定淡定還是淡定,相信你的孩子們。

這是他們在成長的標誌性里程碑呢。

願你我都能收穫一個更好的自己與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不喜歡分享就是小氣嗎?

當你想讓寶寶分享的時候,你是否這樣說:「把你的玩具給小朋友玩玩吧。」「把你的零食和分點給其他小朋友吧!」而寶寶的態度是:「不給、不給,這是我的!」寶寶這麼堅決,感到很尷尬,心中有個疑

孩子小氣,不愛分享怎麼辦?

你和孩子在沙灘上玩玩具,另一個孩子走了過來,想一起玩。你的孩子死死地護著玩具不讓他玩。一家人吃麥當勞時,你對孩子說:可以吃一根你的薯條嗎?寶寶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這些場景是不是家長們都覺得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