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經驗,餐桌上有很多講究,孩子一定要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有的孩子斯文有禮,有的卻吃相不雅,趴在桌上,目中無人,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更有的見到自己喜歡吃的,不顧他人感受,直接一盤子都給承包了。
其實,通過觀察每個孩子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後家庭的文化,教養和修養,當然這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薰陶的結果。
餐桌上課培養的品質
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學校課間餐,我們經常會看到學生將食物灑在一地,毫無珍惜之心。
作為父母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餐桌恰是最好的課堂。
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珍惜飯菜,會尊敬父母長輩,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知足常樂,珍惜今日生活來之不易。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懷感恩之心」應從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培養孩子的文明素養
在家中,與父母共同進餐;在社會,與朋友同學一起聚餐。
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範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從小能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的,無限的。
餐桌上許遵守的「餐桌禮儀」
請長輩先入座,先給長輩盛飯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
在長輩還未動筷之前,晚輩不應自顧自地先吃起來。
在家長把碗遞給孩子時,孩子應雙手把碗接過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
吃完飯之前不要離開座位
除了飯前洗手外,最好讓孩子養成吃飯前處理完上廁所的問題,這樣可以更安心、放鬆地享受美食。
正確的拿筷子
其實只要1個小時媽媽就可以教會孩子用筷子,單單是一個用筷子,就可以讓一個人顯得很有教養,我們老祖宗發明了筷子,一種道具可以用於各種食物,蘊含著深厚的以不變應萬變、以簡單應對複雜的傳統文化精髓,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傳承的。
避免在盤子中翻來翻去
不要為了挑自己喜歡吃的菜而用勺子或筷子在盤中翻來翻去,有的人甚至將自己喜歡的菜從盤中全部調走,而把不好吃的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很失禮的行為,並且顯得比較自私。
不要一邊吃飯一邊做別的事情
吃飯的時間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時間,也是加強親子溝通的最佳時間,孩子也會有很多事情想與爸爸媽媽分享,請珍惜這段時間。
提醒孩子,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
吃飯時也儘量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不要讓孩子邊吃飯邊看電視。
同時也要提醒爸爸媽媽,再忙也不要在吃飯時長時間接手機了,畢竟在這麼繁忙的現代社會,一家人和和美美地、不受任何打擾地在一起吃一頓飯,其實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吃飯的時候儘可能的聲音要小
教育孩子嚼飯的時候儘量閉著嘴,喝湯的時候等湯涼了再喝,不要上來就西里呼嚕地喝。
吃完飯提前離開跟長輩打招呼
這也是一項最基本的禮儀。
吃好了跟長輩說,我吃好了,您慢用。
飯後幫助清理餐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讓孩子參與基礎的家庭勞動,讓他知道父母的辛苦不易,從而產生家庭責任感,也是為孩子獨立生活打下基礎。
一日三餐中的家庭教育
先講兩個故事,都跟餐桌禮儀有關:故事一:學霸毅軒去應聘某500強企業,表現突出,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試飯局。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毅軒憤怒異常,覺得一定...
掌握了這些 將會是孩子幸福一生籌碼
禮儀是給人提供愉快的體驗、替別人著想的一種習慣,而餐桌上的禮儀,可以適用於各種禮儀。具備基本的禮儀,就可以堂堂正正地出現在任何場合任何地點,周圍的人會覺得你是個很有品位、替別人著想的人,禮儀是被...
教養是什麼?這23個禮儀習慣應該早點教給孩子
網上說,十一假期,萬里長城輸給了沒教養:在八達嶺長城,一對年輕情侶用鑰匙在牆磚上刻字,路過的遊客上前制止,兩人沒有停手,我行我素。而「禁止刻畫」的警示牌就在不遠處……
你家用餐時第一筷子菜夾給誰?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其實都不是小節
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很多父母往往將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說:「寶貝快吃!這是媽媽特意給你做的。」爺爺奶奶也不示弱,紛紛夾菜到孫兒碗裡:「這個菜有營養,寶寶得多吃。」這樣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