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是最真實的家教,你教孩子這些餐桌禮儀了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父母該教孩子的餐桌禮儀

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

有的孩子吃相不雅:一人趴在桌上,目中無人,用筷子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海」,一邊嚼著「美味佳肴」,一邊「高談闊論」,唾沫橫飛。

使周圍與他一起用餐的人食慾大減;有的孩子見到自己喜歡吃的,不顧他人,獨霸、獨吞、獨占、獨享……父母見怪不怪,習以為常。


其實,每個孩子從他在餐桌上的「吃相」,都可看到他背後家庭的文化,教養和每個人的修養品位,當然這不是即興「表演」,而是家庭長期薰陶的結果。

今天,作為孩子的父母,考慮得比較多的也許是如何給孩子增加營養,讓孩子吃得好一點,吃得多一點,卻很少考慮餐桌上的家庭教育。


餐桌上,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學校食堂,經常會看到學生將整碗白米飯灑在一地,棄之泔腳,卻毫無珍惜之心。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作為父母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其實,餐桌是最好的課堂。


重視對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絕對不會放棄餐桌上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

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珍惜每一粒飯,每一葉菜;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知足常樂,珍惜今日生活來之不易。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懷感恩之心」應從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餐桌上,培養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與父母共同進餐;在社會,與朋友同學一起聚餐;如果能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這是保證孩子將來社會規範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從小能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的,無限的。

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孩子在餐桌上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

1.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後,方可動筷;


2.學習正確端碗、吃飯: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餘四個指頭放在碗底(龍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勢;鳳點頭,右手拿勺筷吃飯的姿勢),並養成習慣;

3.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用餐時,細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不翻撿盤中食物(對飲食,勿揀擇),有些菜食使用公筷、母匙;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用餐過程中要安靜(食不言);


7.單手不可同時拿兩種餐具;


8.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9.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食適可,勿過則);


10.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說:「請慢用,我先走了」。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每個人的教養。

每個人的「吃相」,不是個人私事,在社交場合,與朋友一起吃飯,「吃相」便成了社交禮儀。

文明的「吃相」應從小培養,父母自己首先應為孩子做出榜樣。


餐桌上,讓孩子學會分享承擔責任

有一位中學生曾經寫了一篇作文,她的題目是:「媽媽喜歡吃魚頭」。

在他們家,只要餐桌上有魚,媽媽吃魚頭,爸爸吃尾巴,中段理所當然屬於孩子的。

在這樣的家庭里,由於過分凸現了獨生子女的「獨」字,助長了孩子的獨食,獨霸、獨享的家風,長此以往,家庭中會形成一種父母與孩子不平等的文化,在餐桌上,孩子「以我為中心」,家庭中在物質上難以實現家人之間的共同分享,在精神上便無法獲得共同分享的快樂。


餐桌上的分享何止是物質上的分享,更為重要的還應倡導餐桌上的精神的分享,文化的分享,學習成果的分享,具體表現在:晚餐時,家人團聚,互相關懷一天的生活;談論交流生活中的趣事,營造餐桌上和諧寬鬆的氛圍;交流一日來的各自獲得的各種信息,所見所聞,所感所悟。


有很多家庭把每天一小時的晚餐時間稱之為「晚餐論壇」,成為親子之間共同交流,相互學習,共同分享的平台。

但也有個別家庭,每日晚餐,父母口中嚼著飯菜,手把著飯碗,便開始對孩子「三堂會審」,這樣的晚餐對孩子的「身」與「心」有百弊而無一利。


作為家庭中的每一成員,都是家庭的主人,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既可分享家庭中的成果、快樂,又應承擔家庭中的責任和義務。

吃完飯,讓子女承擔一點洗碗掃地的任務,可能不是無關緊要的小事,而是從小培養孩子家庭責任心的重要途經。


餐後,親子交流的學問

每天晚上,一家人團團圍坐在餐桌前,一邊用餐,一邊說話,正是一天之中親子之間分享天倫之樂的美好時光。

但不少父母都抓住吃飯的半個小時,不是板著臉了解孩子在校表現,考試成績;就是嘮嘮叨叨對孩子訓話,引起孩子的反感。

其實,每一個人都有一張嘴,嘴巴有兩個功能:一是吃飯,二是說話。

吃飯人人都會,但說話並非是一件容易事。

說什麼話?怎麼說?說得不好,餐桌的氣氛就會變得緊張而帶有火藥味。

說得好即為溝通,交流分享,既可密切親子關係,又可提高孩子交流表達能力。


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在學習中提升自己嘴巴的說話水平。

首先對孩子要多說鼓勵的話,關愛的話,讚美的話,寬容的話,誠懇的話,幽默的話,智慧的話;少說,不說粗魯的話,虛偽的話,鄙俗的話,侮辱的話,誹謗的話,愚昧的話。

其次是用「愛心」說話———平等、尊重、豁達、開朗、寬厚、誠懇,多用討論式,少用命令式,了解情況,傾聽是最佳策略,不輕易下結論,不急於批評。

時代郵刊微商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餐桌禮儀,決定未來的發展與未來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

一日三餐中的家庭教育

先講兩個故事,都跟餐桌禮儀有關:故事一:學霸毅軒去應聘某500強企業,表現突出,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試飯局。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毅軒憤怒異常,覺得一定...

育兒經驗,餐桌上有很多講究,孩子一定要學!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有的孩子斯文有禮,有的卻吃相不雅,趴在桌上,目中無人,把盆里的食物「翻江倒海」,更有的見到自己喜歡吃的,不顧他人感受,直接一盤子都給承包了。其實,通過觀察每個孩子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