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把小姑子惹怒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周末我們一家三口回婆婆家吃飯,老公的大哥大嫂人沒回去,但是孩子送回去了,剛好小姑和孩子也在,好不熱鬧!
他也是家裡的老大,孩子們的哥,家裡最寵的小霸王。
公公叫了好幾次孩子都沒有去吃飯,只能把放著動畫片的電視機給關了,誰知道這可把小霸王惹怒了。
掄起玩具槍就往爺爺手上砸去,爺爺並沒有作出反應,倒是我兒子「啊」了一聲,顯然是被哥哥的舉動嚇到了。
哥哥聽見了弟弟有反應,作勢要把槍往兒子身上打,我出於母親的本能,把孩子的餐椅往自己身邊拉了下,沒想到我這一小舉動把小姑惹怒了。
小姑說「孩子又不是真打了,用得著這樣子嗎?」
我:「我怕萬一打到了,孩子哭了就不能好好吃飯了。
」
小姑把筷子一甩「你就是看我哥不在家,就想著法子欺負我們老大是吧!」
我沒有說什麼,因為我知道再說下去,就是無休止的罵戰了。
這時候小霸王早已經坐在他的位置上吃飯了,只不過米飯都往桌子灑了,碗裡滿滿都是肉,筷子還在菜盤子裡翻。
邊吃還邊說,奶奶,你給我拿碗湯來,我吃不下飯了!奶奶,你做的菜不好吃,我不要這個,你再給我夾一個雞腿......我再看看自己的孩子,左手扶著碗,細嚼慢咽,靜靜地吃飯,桌上掉了粒米飯趕緊撿起來吃掉,我的內心還是很欣慰的。
我忽然覺得,餐桌教育,對中國普遍家庭來說,到底重要嗎?餐桌不僅僅是教育孩子的地方,更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最溫馨場所。
良好的「餐桌文化」氛圍,可使家人放鬆心情調理生理,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起到積極作用。
可不少家長飯碗一端上手,便喋喋不休,對孩子學業成績不理想橫加指責,勢必挫傷孩子的自尊。
如果飯桌上的指責取代了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對吃飯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懼怵和恐慌,孩子在飯桌上會如坐針氈,備受壓抑和困擾,長此以往,容易誘發心理疾病。
餐桌上,要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還小,吃飯灑了不會當作一回事,但是作為父母該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餐桌是最好的課堂。
重視對孩子感恩教育的父母是絕對不會放棄餐桌上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珍惜每一粒米飯,每一葉菜;常懷感恩之心的孩子,會知足常樂,珍惜今日生活來之不易。
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常懷感恩之心」應從生活中每一件小事起步,從節約每一粒糧食做起。
餐桌上,培養孩子的文明「吃相
在家中,與父母共同進餐;在社會,與朋友同學一起聚餐;如果能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習慣,這是保證孩子將來社交禮儀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如果從小能養成文明的用餐習慣,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的,無限的。
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孩子在餐桌上要養成哪些好習慣呢?
1.用餐前(長者先,幼者後),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下後,方可動筷;
2.學習正確端碗、吃飯:幼兒大拇指在碗邊緣、其餘四個指頭放在碗底(龍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勢;鳳點頭,右手拿勺筷吃飯的姿勢),並養成習慣;
3.用餐過程中,隨時保持桌面的整潔;
4.用餐時,細嚼慢咽,食物在口中不說話;吃東西,喝湯不出聲;
5.不翻撿盤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時不夾菜;
6.用餐過程中要安靜(食不言);
7.單手不可同時拿兩種餐具;
8.不可揮動餐具指人;
9.三餐定時、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費;
10.退席時要將殘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內,坐椅放正,向同桌上的長輩u說:「請慢用,我先走了」。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每個人的教養。
每個人的「吃相」,不是個人私事,在社交場合,與朋友一起吃飯,「吃相」便成了社交禮儀。
文明的「吃相」應從小培養,父母自己首先應為孩子做出榜樣。
在餐桌上,孩子不僅僅是要吃飽,還要吃好,家長也要儘量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進餐氣氛,這樣才能讓孩子吃得開心,吃得舒心。
孕期、育兒、餵養問題可免費諮詢哦
歡迎加入我們的大家庭
吃飯體現孩子的教養,別讓自家寶貝成為餐桌上出洋相的熊孩子
一位媽媽對孩子的餐桌禮儀要求很嚴格:吃飯的時候不允許看電視、聽音樂、玩手機等;吃飯時手要扶碗,手肘不能撐在桌子上吃飯;吃東西、喝湯的時候也不准有聲音。一次周末吃晚飯的時候,小女兒手肘撐著桌子啃雞...
一日三餐中的家庭教育
先講兩個故事,都跟餐桌禮儀有關:故事一:學霸毅軒去應聘某500強企業,表現突出,順利受邀參加公司高管在座的面試飯局。席間,他自覺言行舉止相當得體,可是,應聘成功的卻不是他。毅軒憤怒異常,覺得一定...
你家用餐時第一筷子菜夾給誰?生活里的每一個細節其實都不是小節
孩子和父母、爺爺奶奶一起吃飯,很多父母往往將第一筷子菜夾給孩子,說:「寶貝快吃!這是媽媽特意給你做的。」爺爺奶奶也不示弱,紛紛夾菜到孫兒碗裡:「這個菜有營養,寶寶得多吃。」這樣的一幕是不是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