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願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幾天和倆朋友結伴帶娃去上海迪士尼,五歲的六六帶著四歲的兩個弟弟妹妹。
原本美好的旅行,倆朋友卻被娃折磨的要崩潰:乾淨不乾淨的到處摸,能碰不能碰的非要碰,吃飯不咽就在嘴裡含著,有勺子不用抓的兩手都是油,眼瞅快誤機了就是磨磨蹭蹭不快走,讓他慢走看路的時候又歡脫的像個兔子……每天要和孩子說好多好多話,說的口水都幹了,可還是感覺沒啥用。
在這種對比下,我和六六的溝通,顯得有效輕鬆多了。
晚上把孩子們哄睡後,世界終於安靜了。
幾個女人坐在一起聊天兒,自然的聊到了這個問題。
每天說了那麼多的「不對」「不能」「不可以」,孩子們卻總是選擇性的裝失聰,這是為什麼呢?她們找我討教經驗,問六六是不是一直都那麼好溝通。
說真的,沒有孩子時刻是天使。
雖然六六一直算比較好帶的孩子,但也有段時間看起來很不可理喻。
去年八月份帶她去北歐時,她就處於非常難溝通的階段,給她指令她當沒聽見,明明看起來不高興,卻都憋著不說。
發現問題後,我自己先進行了一系列調整,逐漸恢復了和六六的有效溝通。
吃著小龍蝦的時候,把自己的一些小經驗分享給了那倆朋友,而在隨後的實踐中,她們都認為是有效的。
所以,今兒也跟大家聊聊。
怎樣說,孩子才會聽?
1
◆ ◆ ◆
不要用說教和長篇大論,
越簡短越容易讓孩子理解和接受
一張口就剎不住車,講道理、同理心,全都用盡了,這種「耐下性子的共情」卻成了家長和孩子溝通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
為什麼呢?因為信息量太大,孩子的專注點原本就不在你的話上,反而會在你「不允許」的那些事情上。
對他而說,篇幅越大的語句,越難引起他的注意,反而更像是節奏平和的背景音樂。
這也就是好多家長覺得「我溫和的說了很多道理,孩子卻跟聽不到一樣」的原因。
如果是說教,再加上脾氣暴躁,那就更糟。
小孩子也是有脾氣的,可別低估了他的逆反心。
在迪士尼的皇家宴會廳吃飯,朋友家兒子總是忽然發出大分貝的尖叫聲,並以此為樂趣。
餐廳是比較安靜的,這麼一來,難免引來周圍客人的各種側目。
估計這樣的情景不是一次兩次了,朋友剛開始很平和但語速很快的跟兒子擺事實講道理,流暢的像背書一樣,可孩子卻完全無視。
朋友怒氣上來了,雖刻意壓低分貝也難掩暴躁的對兒子吼了幾句,這下孩子更來勁了,嗷嗷的故意大叫起來。
正當事態有些難以控制的時候,我嘗試了一個舉動。
「噓。
」伸出食指放在嘴邊,依次對著吵鬧的男孩、六六,和另外一個小朋友做出這個表示安靜的動作。
小孩子都有很強烈的模仿願望,在另外兩個小朋友很自然的隨我一起做起這個動作之後,小男孩愣了一下,也伸出食指輕輕說,「噓」。
「對呀,餐廳很安靜,不能吵鬧,因為會吵到別人,不禮貌。
」趁著小男孩安靜的空,我用緩慢卻有重音的語調,跟他說出了這句話。
告訴他「不能吵鬧」,因為「不禮貌」。
「你們都是懂禮貌的好孩子,對嗎?」
孩子們都在點頭,我想,小男孩聽懂了話里的「重點」。
總結:對孩子說話,情緒平和還不夠,簡短、有節奏、有重點,孩子才更容易聽。
2
◆ ◆ ◆
給直接的指令
而非不要做什麼,別做什麼
曾經看到過一些觀點,說管教孩子時,不要用指令句式,要多用商量詢問的疑問句。
但我在一個美國T2H3的管教課程里,看到了完全相反的說法,並且在我們的實踐中,直接指令是更有效的。
如果孩子在地上坐著時,你跟他說「別坐地上,裙子都髒了!」或者「不要坐在地上好嗎?裙子會弄髒的呀!」這些都不是最好的表達,因為對於孩子尤其是小寶寶而言,他們接受到的信息重點首先是坐地上,這是不利於他們正確理解指令的;而對於大些的寶寶而言,疑問句後如果孩子回答是「不好」,家長又該怎麼做呢?而經歷過T2階段的家長都知道「不好」「不要」這些回答,實在不要太常見了。
跟孩子下指令時,最適合的表達,應該是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比如「你坐到沙發上去」
「咱們快走兩句,該遲到趕不上飛機了~」
總結:以最直接的表達,讓孩子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麼,更方便他們理解指令。
有些家長會說了,下直接指令沒有用啊,孩子不聽怎麼辦?
當指令無效時,就到了咱們要講的第三點。
3
◆ ◆ ◆
注意溝通的技巧
有次六六和我在樓下健身器材玩,第一次讓她回家的時候,她不同意,我就說那看著表再玩十分鐘吧。
可十分鐘後讓她走,她又做出依依不捨狀。
我想了一下,沒有繼續去強迫她,跟她說「六六,咱倆比賽吧,看誰先跑到樓棟口,誰先跑到就可以讓對方當木頭人!」,然後說句「我先跑了啊」就開始跑,然後她也忘記了要繼續健身器材那件事,喊著「我要當第一名」就超過我往家跑去。
在迪士尼玩具區,同行的小妹妹玩的不願走,朋友一邊說「不玩了,走去那邊看錶演,可好看了」,一邊拉扯著孩子離開,小女孩使勁抻著媽媽不願離開的畫面很不和諧;
我帶著六六走到他們身邊跟六六說 「哇,那邊表演好好看呀,是你喜歡的冰雪奇緣哦,安娜公主會出來的~」,一聽這話,小女孩大喊著「我也要看我也要看」,就順從的跟著我們離開了。
總結:溝通技巧的使用,是不好照搬以及複製的,了解孩子的性格以及喜好後隨機應變,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可能當媽的大多有過這樣的體會,有時跟孩子絮叨的口乾舌燥真心累,可有時想跟孩子好好說說話,想要傾聽孩子的內心世界時,往往他們又不願意說了,這是為什麼呢?於是這就到了另外一個問題:
怎麼聽,孩子才會說?
孩子年紀小時大多都是愛跟爸爸媽媽說話的,因為在他小小的世界裡,家人就是最親近的朋友。
而年紀越大,社交越廣,似乎和爸爸媽媽的話就越來越少了。
也許在孩子學齡前,這個問題並不是很突出,但「傾聽」這門功課,卻是家長需要提早學習的。
因為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長無意間的錯誤做法下,失去了傾訴的熱情。
1
◆ ◆ ◆
過於主動的揣測小寶寶的想法
讓孩子覺得沒講話的必要。
在和朋友們的聊天中,發現很多開口講話晚的孩子,家裡都有一個事無巨細,妥帖照顧的老人家。
不需要說自己想要什麼,一個動作,一聲嗯啊,家長就能猜到想喝水呢,還是想要玩具。
於是有些原本身體上早就做好說話準備的孩子,慢慢養成了不愛說話的習慣,長大後當意圖不能被正確猜到後,會著急會煩躁,卻不太習慣去表達自己。
所以,在小寶寶面前,不要過於善解人意,要儘量給孩子說的機會,讓他們知道一些訴求要在說出來後才能被滿足,那樣比較有利於養成和家長有效溝通的習慣。
2
◆ ◆ ◆
傾聽的過程心不在焉
或是經常打斷,都會讓孩子感到氣餒。
常常幫助孩子回顧一整天發生的事情,或是詢問幼兒園和入學的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不僅可以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有助於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活動,是對親子關係的有效提升。
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家長認真傾聽的基礎上的。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說話嘛,不必當回事,該幹嘛幹嘛,裝作在聽就好。
可這個把戲真的很容易被孩子識破,他們會常常問,「媽媽,你在聽嗎?」
此時說多少句「在聽」,都比不上在孩子的陳述過程中,表現出的認真和回應來的真實。
另外,孩子的表達往往欠缺邏輯,說著說著就跑了題。
這時需要家長適當的引導,而不是否定性的打斷。
每晚臨睡前我都會跟六六聊聊當天發生的事情,這個習慣從她1歲多的時候保持到現在。
當她語言表達還不足以敘述的時候,我就說給她聽。
後來她能說出短句、整句,以及一段話的時候,我就鼓勵著她自己去說。
當然其中會有很多說錯的地方,比如她曾說白天媽媽上班時姥姥帶她去公園看到有奶奶跳舞,還有大象、大老虎、大熊、還有馬、猴子……
我沒有打斷她,而是誇讚她,「六六能說出這麼多動物,真好。
」
繼而引導她,「可是這些動物不是在公園裡看到的吧?我記得是不是咱們上周末一起去動物園看到的呢?」
與人交談的時候,咱們一定是不喜歡被漠視、敷衍或打斷的,哪怕自己表達的並不完美,也希望能得到重視認真的聆聽。
其實,孩子也是一樣。
3
◆ ◆ ◆
聽後不回應
或是不當個事兒,都會讓孩子有碰壁感
大部分孩子遇到困難或是情緒障礙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傾訴對象都是爸爸媽媽。
但如若爸爸媽媽不能真正做到像朋友一樣體諒以及積極參與到解決難題的過程中來,就會讓孩子覺得很受挫。
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很多家長雖然口口聲聲想要和孩子做朋友,但卻不自覺的認為孩子就是孩子,孩子能有什麼大事兒。
確實,於我們而言孩子的心事都很雞毛蒜皮,但在孩子看來卻是天大的坎兒。
和小朋友爭玩具爭輸了、心愛的娃娃被刮破了、和小夥伴鬧彆扭了,這些和成人世界中的升職被人撬了名額、昂貴的包包被劃道口子、和閨蜜吵架翻臉這些並沒有什麼不同。
家長的無視,讓孩子感到碰壁後,就好像小火苗被潑下一盆水一樣,熱情熄滅真是分分鐘的事。
曾在網絡上看到過一個故事,一個網友說她在讀初中的時候,因為一些事情一度抑鬱,鼓起勇氣和媽媽說自己不開心,可能是有點抑鬱傾向了,可還沒來得及詳說心事,就被媽媽一句話頂了回去:
還不是不想去上學!胡亂找什麼藉口!明天按時上學去!不上學,想都不要想!
那位網友說,雖然後來有幸並未得抑鬱症,但自此以後,再也沒有跟媽媽說過心事。
雖然媽媽有時也會問她一些事情,但她真的不想說,那種不被理解和重視的感覺,太難受了。
尊重孩子是和我們一樣的獨立個體,重視他們的情緒,不要覺得他們小,什麼都不懂就可以隨隨便便的戲謔。
真誠以待,這個道理對於孩子也一樣適用。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會說,其中的技巧掌握的得當,才更利於建立良好的亦師亦友的親子關係。
什麼時候都不算早,什麼時候都不會晚,優質有效的溝通,就從現在開始吧。
兩個字,就能拉近你和孩子的距離
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完全不在一個頻道才是造成孩子無法和父母溝通,家庭關係不和諧的主要根源。我們在孩子面前關上了傾聽的耳朵,卻打開了訓斥與責罵的嘴巴,孩子不反感才怪!1 傾聽是與孩子成功溝通的橋樑...
孩子由爸媽帶還是老人帶,老師竟能一眼看出來?
每到開學季,即將送寶寶上托班、上幼兒園的爸爸媽媽們難免都有點焦慮:寶寶能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呀?寶寶在幼兒園哭了、餓了怎麼辦,那麼多孩子,老師能照顧的過來嗎?我要怎麼和老師溝通?爸爸媽媽們的忐忑不...
你越吼,孩子越不聽話,5個正確溝通方法保准管用!
Professor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中國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就像火星撞地球一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一個嚎啕大哭的孩子和一個聲嘶力竭大吼的家長一起對峙的局面。你也是這樣的一位家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