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六歲前,一定要捨得對他說「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3歲前,哭鬧反映出他身體上的痛苦,可是到了3歲之後,哭鬧常常伴隨著孩子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
比如,想要買玩具,家長不給買,就哭。
很多家長一見到孩子哭,就心軟了,之前的規矩原則都只能拋到腦後,乖乖答應孩子的要求,於是,孩子的目的就達到了。
父母總是狠不下心對孩子說「不」。
拒絕孩子,他那撕心裂肺的哭聲和委屈的小臉會一遍遍撕扯著家長的心;稍稍妥協,孩子高興,自己心裡也好受了,何樂不為呢?
就這樣,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妥協中,孩子不斷放任自己,從來聽不進道理,只懂得無節制滿足自己的慾望,最終成長為一個自私、無賴的「巨嬰」。
一、六歲前說「不」,是一項重要的早期訓練
有些家長認為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這一點沒錯,孩子的成長需要「愛」。
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和滿足,更不是百般的遷就,還包括給孩子立規矩,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世界秩序,教他明辨是非。
孩子小的時候,要求得不到滿足,最多不過撒潑打滾、哭鬧一番,還是離不了父母。
可是當他大了,你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有可能做出各種極端行為,離家出走,跳樓自殺、直接動手打父母,更讓人絕望。
孩子小時候,如果父母過度縱容、毫無原則滿足孩子要求,他會覺得父母的愛沒有限制。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只會在教育上越來越被動。
因此,孩子3-6歲間,當父母發現他的哭鬧伴隨著目的性時,就要有意地對他進行「說不」的教育,孩子提的要求不合理,就不要滿足。
這是對孩子的一項早期訓練和意志上的磨礪。
只有孩子從小明白行為的邊界,明確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以被滿足,才能漸漸懂得收斂慾望、克制任性、規範自己的言行。
但是,如何對孩子說「不」,也是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的。
二、讓孩子看到你的堅持而不是憤怒
很多人喜歡當「好好父母」:
「好好,別哭了,媽媽給你買就是了」
「算了,不過只有這次,下不為例」
「行吧我真拿你沒轍,以後不能這樣」
「好好父母」的確好做,丟下一句不痛不癢的話,落得輕鬆。
不必面對孩子撒潑打諢的混亂局面,不用苦口婆心跟孩子講道理,也不必想方設法平復孩子的情緒。
「暫時滿足孩子要求,下一次我嚴厲點就行了。
」
不少父母總是這麼想,可往往事與願違。
最初孩子學會對父母提出要求的時候,總是以試探的方式堅持自己的要求,這個時候,父母只要態度非常堅決,孩子就會逐漸放棄讓家長順從自己的想法。
但是如果家長在該拒絕孩子的時候「心慈手軟」,孩子的任性行為就得到了強化。
只要嘗到了一次甜頭,孩子就會抓住父母的弱點,繼續用任性執拗的方式讓父母滿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因此父母一定要立場堅定、態度堅決,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做到不心疼、不妥協。
但是,堅持不等於憤怒,不是粗暴、打罵,父母情緒平和很重要,這是與孩子良好溝通的基礎。
三、父母要控制情緒,正面說「不」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我們並不陌生:
天黑了還非要去小夥伴家玩,「不准去!」
感冒了還非要吃冰激凌,「不給!」
十點了還非要看電視,「不行!」
簡單粗暴地說「不」,容易讓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父母的情緒上,不能正確認識到自己行為本身的問題,還容易激發孩子的反抗心理。
很多時候,採取正確的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父母在對孩子說「不」時,情緒要平和、淡定;應該採取正面管教的方式,用「可以」代替「不行」,不要暴跳如雷或是冷嘲熱諷。
正面說「不」遵循的原則就是:強化孩子正確的行為,弱化錯誤的行為,孩子會更容易接受。
例如孩子非要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比起生氣地說「不准吃飯時候玩手機!」,不如告訴孩子「可以,吃完飯我會給你玩一會手機,現在我們先好好吃飯。
」
家長在拒絕孩子要求時,不要情緒激動、言辭強硬,可以思維變通一下,直接告訴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
四、對孩子說「不」,要耐心解釋清楚原因
紐約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表示,聽到父母說「不」時,一些孩子無法理解父母為什麼會拒絕自己的要求。
而且當孩子被拒絕時,常常會產生一系列消極情緒,「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為什麼總是不同意,我恨他們」······
失落、沮喪、怨恨,等等負面情緒都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而且,如果孩子不明白自己的行為為什麼被阻止,還會反覆出現類似的行為。
這就要求家長在對孩子說「不」時,要尊重和關注孩子的感受,通過孩子可以理解的有效話語,告訴他爸爸媽媽為什麼會說「不」。
很多家長會覺得,跟孩子講道理實在是徒勞之舉。
其實不然,這些道理會不自覺地帶動孩子思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主觀認知,最終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比如孩子非要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媽媽明白你非常喜歡那個玩具,但是搶別人東西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你可以跟小朋友商量著交換玩具玩一會,或者去徵求他的同意,把玩具借給你玩一會。
」
孩子也並非毫不講道理,當他明白了自己行為可能帶來的後果、帶給別人的感受,會學著規範自己,接受父母的教誨。
因此,對孩子說「不」,父母要正確引導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也讓他知道我們關注他的感受,再讓孩子明白你拒絕的理由。
這樣的良性溝通,才會更好地化解說「不」所帶來的消極情緒,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不」,不僅僅是一個字的回答,更是一種教養策略。
幫孩子控制他們的慾望,是愛孩子、關心孩子和引導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你想成就孩子,請一定在六歲前,捨得對他說「不」!
更多教育資訊,歡迎關注貴州教育資訊網。
爸爸去哪兒杜江拒絕兒子的方式惹爭議,孩子不聽話怎麼做更有效
01《爸爸去哪兒5》開播後,杜江的育兒觀遭到粉絲們的質疑。為什麼呢?在嗯哼不滿意住處,要求回家的時候,杜江採取了簡單粗暴的拒絕方式,對嗯哼說了一句:「不行就是不行,沒有為什麼。」其實,杜江這個行...
如何跟孩子更好地溝通!
孩子理解,延遲滿足,不能光講道理,還需要深入實踐中去體驗生活,兩者結合才最有效果。天下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是在愛孩子的過程中要有分寸、有原則、有方法。要能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克制那些盲目無益...
孩子無理取鬧?你還會一味的遷就嗎?
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在爺爺奶奶的教育下長大的,這樣的教育下,很多孩子都被寵壞了,他們的性格也就變得很自我,面對這樣的孩子,如何將他們的性格進行重塑呢? 父母不能一貫縱容孩子,這樣孩子將不會有滿...
怎樣正確地拒絕和滿足孩子的要求?
很多孩子跟父母出去玩時,都有要東西的習慣,看見自己喜歡的忍不住讓父母買,特別是很多男孩子,面對喜歡的樂高和電子產品,幾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提出沒完沒了的要求,作為父母的我們,既害怕一味的拒絕傷...
3-4歲:怎樣對付在公共場合發脾氣的寶寶?
3-4歲孩子的自我意識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在情緒控制等方面的發展還很不成熟。當需求沒有被滿足的時候,這個時期的幼兒會通過吵鬧、叫嚷等方式將不滿直接發泄出來,這時家長可以採取以下的做法:1、冷處理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