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孩子的小心思可以「聽」出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雯雯今年上六年級。
最近,雯雯媽媽發現女兒和平時很不一樣,經常一個人悶悶不樂,也不像往常一樣愛說愛笑了。
雯雯媽媽想,女兒有心事了,便決定找女兒談一談。
雯雯媽媽說: 「雯雯,你長大了,人長大了都會有心事。
我不是說過嗎?你有什麼心事、什麼困難都可以和媽媽訴說,媽媽即使幫不了你,也可以為你分擔一點啊,對不對?還有人比媽媽更值得你信任嗎?」
這時,雯雯好像才沒有了顧忌,靠著媽媽的肩膀,小聲地說:「媽媽,我總覺得這件事不太好說。
怕您不理解,怕您生氣。
「媽媽,您知道我的同桌楊剛吧?」
「哦,那個男孩子成績也很棒,我知道。
」媽媽回答。
雯雯接著說: 「我們關係不錯,平時考試不是我第一,就是他第一。
不同的是我數學比較好,而他的數學成績很一般,所以平時放學以後我經常留在班級幫他補習數學。
可上周……媽媽,他說他……喜歡我。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
雯雯媽媽這時才明白了女兒這些天來情緒不好的原因。
但是雯雯媽媽想,這事挺棘手的,一定要處理好。
想到這裡,雯雯媽媽拍了拍女兒的後背說: 「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說明你長大了。
你能和媽媽說這件事,媽媽很高興。
再說了,有人喜歡你,說明我女兒好唄。
媽媽高興!其實,媽媽小時候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
「是嗎?」雯雯瞪大了眼睛,看著媽媽。
「媽媽那個時候比你大一點,十四五歲的樣子。
住我家鄰居的一個男孩經常騎自行車去學校接我放學。
開始的時候我以為他就是看在鄰居和朋友的面子上來接我的呢,直到有一天他給我寫了一封信……後來我給他回信了,告訴他我想要一個他這樣的哥哥。
再後來他就真成了我哥哥,我們一直都是比較好的朋友。
雯雯,你現在也長大了,你也應該知道怎麼處理這樣的事情,對吧?媽媽建議你和楊剛說清楚,做朋友挺好的,可以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但不能有其他的想法,因為你們還沒有真正長大。
媽媽相信楊剛能想通的。
如果有什麼麻煩你可以隨時和媽媽溝通,好嗎?別難過了。
」
「媽媽,您真好。
我開始都不敢和您說呢。
」雯雯笑得很釋然。
這就是溝通的妙處,這就是傾聽的神奇!我們都應該向這位母親學習一下,她很輕鬆地就把孩子的一個「小危機」解決了。
傾聽很重要
學會如何傾聽孩子也同樣重要。
獲得一個孩子(或者成人)好感的最好辦法莫過於讓她知道你重視她的看法。
對於你的孩子,你處於監管、控制的地位,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怠慢她。
溝通並不完全是說、講、談,真正重要的溝通元素是「傾聽」。
父母要開啟和拓寬親子溝通的渠道,在傾聽中讓孩子能夠真誠地表明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擔心被拒絕。
在心理學上,傾聽更具有凈化的作用,當孩子遭遇挫折、困難,感到沮喪或難過時,傾聽能夠沉澱和過濾孩子複雜而激動的情緒。
愛孩子的父母,應該是勇氣智慧的,勇於打破自己的束縛,善於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表達方式,主動接近孩子,傾聽孩子的心聲,試著換位思考揣摩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期待孩子永遠聽話,等待孩子跟自己亦步亦趨。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解決自己問題的能力。
你只能「陪」孩子走過苦澀,卻絕不能替他解決問題。
父母的信賴是激發孩子潛能的催化劑。
成功傾聽孩子,父母要有「想聽」孩子說話的願望。
如果你很忙或很煩,那麼就改天;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感受,真誠接納孩子的不同意見。
在不少家庭里,家庭教育全憑父母的想當然。
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無的放矢」,父母對孩子的想法不了解,只是一廂情願地向孩子嘮叨;二是「誤解孩子」,父母主觀地判定孩子的問題,然後進行教育;三是「空洞說教」,父母對孩子的接受水平不了解,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和接受能力去衡量孩子。
這樣一來就釀造了不少的冤案、錯案——孩子認為自己沒有錯,而父母卻認為孩子死不認錯。
孩子眼裡的世界和成人眼裡的世界是不同的,如果我們不能耐心、認真地傾聽他們的心聲,就難以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
即使我們能用威嚴鎮壓孩子一時,也不能鎮壓他一輩子,孩子總會有反抗的一天。
所以,威嚴的爸爸們,不要以為拳頭和嚴肅是鎮壓孩子的法寶,當你們無法令孩子心悅誠服時,拳頭也不能讓孩子真正聽話。
有沒有比拳頭更為有用的教育武器?有,這就是傾聽!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才能了解問題的真正根源。
傾聽,說起來很簡單,就是需要一雙耳朵,但真正做起來卻並不是那麼容易。
生活中,不少爸爸會有這樣的體驗——自己本想好好地聽聽孩子的想法,可孩子不是說話「牛頭不對馬嘴」,就是強詞奪理,聽著聽著就不自覺地火冒三丈。
這樣的傾聽,顯而易見是不成功的。
其實,傾聽,也是一門藝術,良好的傾聽應掌握以下技巧:
傾聽的秘籍
a、不急於作出評價。
即使孩子的看法與大人不同,也要允許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父母應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舉出適當的事例來支持自己的觀點,並詳細地分析雙方的意見。
父母不壓制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覺,孩子自然會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
無論孩子是向你們報喜還是訴苦,你們最好暫停手邊的工作,靜心傾聽。
若邊工作邊聽,也要及時作出反應,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積極的回應,日後也就懶得再與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領會孩子的話意。
嬰幼兒在不開心、不滿意時,就會直接用啼哭來表示。
逐漸長大後,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因此,當他不快、疑慮時,往往將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
再說孩子的語言能力尚未發展完善,不能以恰當的語句表達心中的想法。
比如,當孩子生病時他會對你說:「媽媽,我最恨醫生」,此時你應順著他問:「他做了什麼事讓你恨他?」孩子若說類似於這樣的話:「他總是要給人打針,要人吃苦藥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為要打針吃藥,你覺得很不好受,對嗎?」這樣,孩子的緊張心理會得以緩解。
d、理解孩子的情緒。
有時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應,倘若大人能夠表示出理解和接納,他會有進一步的認識。
譬如,當孩子知道奶奶買了玩具送給小表妹作生日禮物的時候,他吵著也要,此時大人應解釋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這是給妹妹的生日禮物,你生日時奶奶也會給你禮物的」。
通過這番對話,能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會,從而變得通情達理。
育兒小知識:父母與孩子溝通的小技巧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難與他們溝通。其實,父母如能不以強者的權威壓制孩子,往往會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必須讓孩子知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你們都是愛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
家長耐心的傾聽,可以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每個孩子都有傾訴的願望,耐心地傾聽不僅能滿足孩子傾訴的需求,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孩子常見的那些煩惱 你了解過嗎?
有一部很出名的電影叫《少年維特之煩惱》,可見孩子的成長之中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煩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父母對孩子成長路上的煩惱不必過於擔心,卻也不能置之不理,應該多加關注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