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耐心的傾聽,可以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每個孩子都有傾訴的願望,耐心地傾聽不僅能滿足孩子傾訴的需求,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

1、真正地去「聽」孩子講話

有時候媽媽一邊炒菜一遍盛飯,孩子卻在和媽媽說話,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算孩子,讓孩子幫忙。

但是媽媽從未停下來,專心去「聽」孩子想說的話。

其實我們不一定要停下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到那時你可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比如說:「好,等我把飯菜擺好。

」或者「再給我十分鐘。

」當然,最好是立即去「聽」孩子要說的話。

因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們後,他們便會慢慢地失去了「告訴你」的興趣。

另外,在「聽」時,最好做目光接觸,要孩子感覺到你是真的願意聽。

2、不管孩子跟你說什麼,千萬別笑他

孩子的世界與想法和大人們不同,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

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麼的時候,你輕蔑或者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再願意與你談了。

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溝通中最好的潤滑劑,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夠了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3、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當然,作父母的,不去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候,不妨主動的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想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4、身體語言的重要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微前傾地聽孩子講話時,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

當然,也別新機,指望著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以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經準備和他『聊』了。

5、了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

所以,我們可在了解情況後,做個回答或者支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請不要和孩子這樣溝通!

你指揮他、控制他、恐嚇他,要他完全聽你的,此時孩子完全置身事外,沒有一點參與感。這樣孩子自然會採取防衛、抗拒,甚至對父母充滿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