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標籤」逆著玩,給孩子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貼標籤,不是一個新鮮詞了,在心理學上,有一種心理效應叫做「貼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特定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TA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一直給孩子貼上愛哭的標籤,你會發現孩子真的越來越愛哭!

1

很多人都在宣揚和教誨爸爸媽媽不要輕易的給孩子貼標籤,貼標籤已經成為一種負面消極的行為。

於是父母們開始下意識的去避免去給孩子貼標籤。

我也曾經這麼做,平時對糖糖也總是鼓勵和讚美,很少說負面消極的詞彙,但是發現潛意識裡還是或多或少給了我的孩子負面的評價,腦中雖然有這個意識,但是行動和實際總有出入。

我經常會說糖糖不夠勇敢,其他的小朋友都敢從兒童滑梯下面「呲溜」的滑下來,她呢?因為害怕,小手抓著小裙子,站在上面來回張望的找媽媽。

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總是淚眼婆娑的來找爸爸媽媽,拜託爸爸媽媽幫她,總是一種弱弱的姿態,這個也不敢那個也不會。

我已經儘量不給孩子貼標籤,但是對於孩子膽小怯弱的刻板印象,很難抹去,自己也在無意之間給糖糖貼上了一個標籤。

貼標籤的這種行為本身就很難不免,家長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自家寶寶的行為,以自己的標準和經驗去評價和要求孩子。

爸爸媽媽們習慣於抓住我們主觀上的的寶寶的一個弱勢就去否定孩子的整體的發展。

2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個方面,一旦給孩子貼上負面的標籤,作為父母會一再的給孩子負面的反饋,孩子也漸漸的在父母負面的反饋中認為自己真的標籤所言,自己否定了自己。

但是學會逆向使用便簽的話,又是如何的呢?

作為父母如果我們積極主動的去給孩子貼上自信、謹慎、細緻的便簽,孩子同樣的行為在父母心中就完全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算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給父母也是個自己的孩子,這種正能量的暗示,會讓父母的欣慰產生積極地正反饋,在正面反饋下,孩子也會被這種情緒所感染,形成自我激勵的機制。

於是我開始給糖糖貼上細緻、謹慎、聰明、樂觀的標籤,我告訴我自己糖糖的優勢在哪裡,糖糖屬於思考的比較多,而行動力稍稍有所欠缺的孩子。

當我再次帶著糖糖到兒童樂園玩的時候,糖糖依然沒有那麼快的融入大大夥的遊戲當中,而是四處張望,看看這個小朋友玩滑梯,看看那個小朋友玩蹺蹺板,我問糖糖:「喜歡玩哪個呀?」,糖糖說:「玩蹺蹺板」,我問「糖糖為什麼不玩滑滑梯呢?」,糖糖說:「從滑滑梯容易滑下來掉到地上,衣服會髒,不好看。

我笑著說點了點糖糖的小鼻子:「糖糖真棒,是個愛乾淨的好寶寶!」。

我僅僅是嘗試換了個思維,給糖糖貼了正向的標籤,就顛覆了我原來對於糖糖怯弱膽小的看法,原來糖糖不是不敢從滑滑梯上滑下來,而是思考從滑滑梯上滑下來會髒了衣服!

3

孩子們是不是很聰明?我驚訝於這種改變,以及嘗試和糖糖更多的互動,我越來越堅信糖糖是一個細緻、謹慎、聰明、樂觀甚至有點愛臭美的小姑娘。

心理學上的小小的逆運用,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教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種主動地給孩子貼上正能量的標籤的行為,就是主動地給自己和寶寶積極地心理暗示,爸爸媽媽們有沒有打開一種新世界大門的感覺呢?

期待爸爸媽媽能夠好好運用這種小技巧,真的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警惕「貼標籤效應」,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標籤效應」: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名稱貼上標籤時,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是由於貼上標籤後面引起的,故稱為「標籤效應」。 心理學認為,之所以會出現「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