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智力教育,望子成龍心切,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自主生活能力的培養,父母什麼家務也不讓孩子干,甚至上了小學的孩子的吃飯、穿衣還由家長包辦。

結果造成孩子對父母、家庭、環境的過度依賴,有些小學生連基本的生活處理能力也沒有,成為家庭中所謂的「小皇帝」。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家長的過度關心所致。

事事為孩子包辦,勢必隔斷了孩子同周圍環境的接觸,其結果是,孩子們應當具有的自我探索性活動都變成了父母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動。

如果孩子缺乏獨立性的嘗試機會,他們變得事事處處依賴父母去獲得每一項新的經驗。

父母的一系列替代活動,使孩子逐漸喪失了自我。

有的父母每天都要詳細地盤問班上發生的一切,從而給孩子種種「指導」,甚至在班內同哪個小朋友玩,不同哪個小朋友玩,都由父母決定。

長此以往,孩子在生活、學習中,處處靠父母的保護進行選擇,靠父母的力量去參加各種社會活動,久之,孩子會喪失獨立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與能力。

顯而易見,這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要培養小學生的生活生理能力,父母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要善於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在家庭生活中,應當注意教育孩子自學地、主動地、獨立地調節自己的行為,而不是事事依靠父母的督促、管理。

應當教育孩子明確自己活動的目的和任務,逐步培養孩子學會自學地計劃和檢查自己的學習和活動,父母切不可包辦代替。

由於小學階段的兒童自我調節、控制行為的能力還很差,所以,單單用講道理的方式教育孩子有獨立性還不夠,必須把抽象的道理和具體的生動、事實結合起來,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 多讓孩子參加勞動特別是服務性勞動

應當放手讓孩子參加自我服務勞動,讓其學會照料自己的生活,諸如穿衣、繫鞋帶、梳頭、洗臉、吃飯、整理書包、收拾房間等,父母儘量不要替孩子代做。

如果父母在生活方面過分照管,不僅不利於孩子獨立性、自主性的發展,而且還容易使其養成一些諸如懶惰、依從等不良品質。

父母還應當讓孩子經常參加一些家務勞動,如幫父母洗菜、購買物品、打掃衛生等,這是培養孩子生活處理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父母應當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學校的值日勞動和一些公益性勞動,父母決不可代替孩子完成這些活動。

讓孩子參加自我服務勞動,培養其從小就自己動手來滿足一些個人需要,不僅能培養孩子的生活處理能力,而且還有助於使其養成尊敬父母的良好習慣,尋培養孩子的集體感、責任心也大有幫助。

下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那樣:經常化的「自我服務勞動能使勞動變為人人都負擔的平等的普遍義務」,能使孩子感受到,通過生我服務的勞動,能使生活變得更美好、更快樂、更可愛"。

第三, 培養孩子良好的時間觀念

在日常生活中,相當多垢小學生有辦事磨磨蹭蹭的壞習慣,效率觀念和時間觀念很差。

父母應教育孩子 有效利用時間,讓其學會對時間的統籌安排,並學會利用好零碎時間和發揮時間的綜合效應,教育孩子理解時間在生活中的意義,使其從小在心中就打下"時間性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的深刻烙櫻還應注意讓孩子養成今日事情今日完成、珍惜時間、節約時間、遵守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第四, 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

由於小學生生我判斷的能力還很有限,他們喜歡模仿他人的行為,而不會考慮某種行為是否正確、適當。

所以,父母要為兒童提供良好的榜樣,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家中收拾整潔條理,辦事獨立自主、乾淨利索,這樣,就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可供他們學習的範例,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就會逐漸養成生活自理的習慣。

當然,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過急,要循序漸進,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出較高的、孩子力所能及的要求,不要讓孩子做不能做的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做包辦父母,讓孩子真正走向獨立!

在從事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每每看到已經上了高中的孩子還需要父母接送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獨立性」這三個字。而在近期的一次網絡訪談上,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某領導提出「將積攢的髒衣服快遞迴家,洗...

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你能管一輩子嗎?

歡迎來到眾可微教育,點擊右上方可以訂閱關注哦,關注有驚喜。眾可微教育獨創「微教育理論、方法體系」,並以「每天專注一微步、孩子快樂奔優秀」微教育思想為基礎,與眾多專家、家長一起,為天賦兒童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