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試圖只讀一兩本書就用這些理論去教育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總點會出現這樣或那樣一些行為,於是,一些自以為讀了一兩本育兒的書就足以應歡這一切的家長們,往往會對孩子的行為指手畫腳,而且還試圖用這些理論去反對自己的父母、親友對待孩子的各種方式。


​如果孩子玩髒東西,他們對孩子不是好言相勸就是武力剝奪孩子的「心愛之物」;
​如果孩子哭了,他們會想出各種辦法止住孩子的哭泣,也會用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不許哭」;
​如果孩子的嘴裡突然蹦出一些罵人或是詛咒的言語,他們可能會不以為然,也可能會嚴厲懲罰;
​如果孩子脾氣"嘭"地一下引爆了,成了超級"小霸王」,他們會不厭其煩地施行″唇槍舌戰」;
​如果孩子變得很難纏,喜歡說「不」,喜歡和大人作對,他們不是苦口婆心地說教,就是絞盡腦汁地威逼利誘;。

可能這些父母一直覺得這是最正確的選擇,但是你錯了!事實上,孩子的任何行為都在表達著一份合理的內心需求。

「玩」是孩子創造力發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認知自然的需要;「哭"是孩子表達內心需求、宣洩情緒的一種方式,和成人一樣,他們的情緒也需要宣洩,也也需要大人的共情;罵人"是孩子的模仿本能,他他並非真的想侮辱誰或是咒罵誰,只是被罵人語言的特殊威力而吸引;「霸道」而不可理喻的孩子是其自我意識的發展在作祟,是其心理發展的反映;「難纏」不是孩子故意和你作對,也不是孩子出了問題,是因為他們進入了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反抗期」,而他們的「反抗性"行為只是想「鬧獨立」。


​我們常說,養育一個孩子,是門需要潛心學習的學問,如同做每份工作都需要崗前培訓一樣。

雖說爸媽在教養書籍中收穫了些管教孩子的方法,然而這些啟示往往都很宏觀,比如,要懂得尊重孩子,要學會讚美,要知道放手,要為孩子提供自由空間.但是一旦真正走進生活,面對孩子在細微事情上的情緒反應,他們依然會茫然,不知該如何管教,也不知如何能做到既有成效又不傷害孩子的心靈。

最終,他們的做法總是事與願違,不但孩子的狀態沒有得到任何改善,還越發糟糕,而且家長也變得茫然而不知所措,親子之間終究是無法「和平共處"。


​其實,這些家長的「癥結」在於他們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特點,不了解孩子諸多行為背後的心理成因及切實可行的教養策略,只是想當然而又缺乏科學地管教孩子。

如何正確讀懂孩子的「行為密碼」,弄清楚孩子的「情緒故事」,特別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貪玩、哭鬧、暴力、霸道、怪行、交往、智智力和性行為等問題,通過了解這些行為的心理成因及教養方法。

只要您稍稍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就能培養出一個更快樂、更懂事的孩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打不罵教育孩子10法則

據程專家介紹,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有些家長又時常感到很為難,因為除了打罵之外...

和善而堅定,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上周在群里與大家分享《和善而堅定,為什麼做起來這麼難?》,課前小調查時發現,因為自己情緒管理沒做好、因為老人、因為孩子屢教不改......導致我們很難做到和善而堅定。您是否也感同身受?您是哪種教...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 父母怎麼應對寶寶叛逆期

人有三個叛逆期,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的表現,稱"寶寶叛逆期";七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