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能打?」這種想法有錯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能打?」這種想法錯在哪兒?

中國的父母,不打孩子實在是太難了。

雖然現在滿天飛的育兒理念都提倡不打孩子,強調打孩子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會傷害孩子等等。

但是作為中國的父母,我們受到幾千年儒家思想的薰陶,而且我們從小也是被父母打大的,打孩子已經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很多父母都認為,我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能打?

去年,我在一家餐館看到了這樣一幕,一個9歲左右的小男孩很是頑皮,把腿伸到過道上,故意擋行人的去路,媽媽幾次勸阻,孩子仍然嬉皮笑臉,對媽媽的話充耳不聞,不但繼續伸出來,而且媽媽強行拽回來後,他又伸出去。

媽媽忍無可忍,站起來用力拽孩子的腿,一邊罵孩子不聽話,一邊打了孩子。

說是打,其實這時,只是用力地拍了幾下孩子的後背。

沒想到卻激起了孩子更加猛烈的反抗,孩子坐在過道上,用手更加用力地撐住兩邊座椅,死死抵住,這下把過道完全堵死了。

媽媽見狀,情急之下,使勁地拉扯孩子,孩子雙手雙腳死死抵住,就是不鬆手。

媽媽這下可是真生氣了,這次下手就很重了,打在孩子身上硬生生地脆響。

孩子也發了瘋似的,小拳頭使勁全身力氣砸在媽媽身上。

這時候爸爸騰一下站起來,二話不說,一個胳膊,一把把孩子夾起來,孩子動彈不得,爸爸拿起菸頭就往孩子身上準備燙,「你聽話不?」「你給我閉嘴,不許哭。

眼看菸頭就在孩子臉上幾公分的地方,隨時就會落下去,旁邊的人好心勸阻,「別打了,好好說。

」,「孩子知錯了」,「這樣打孩子,孩子哪能服,以後反抗更厲害的。

媽媽來了一句:「我自己的孩子,我為什麼不能打?現在就敢打他媽了,打死他也不要這種孩子。

旁人啞然。

關於孩子該不該打,有的父母認為,「棍棒出孝子」。

誠然,中國的歷史有多久,棍棒教育的歷史便也有多久。

所以這些父母有此類想法,也是理所當然的。

而中國教育界近幾年颳起一陣風,提倡不打孩子。

我們暫且不論「應不應該打孩子」,「打孩子對不對」這種還存在爭議的問題。

但是我很確定的是,就拿這件事情來說,上面這個家庭,如此這般打孩子,肯定、確定,以及一定是不對的。

為什麼?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和父母發生對抗與衝突。

有的時候是挑戰父母的權威,有的時候是故意不聽父母的勸告,因為孩子逐漸形成自我意識,在建立自我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和家長產生對抗,既然衝突不可能避免,那麼如何應對衝突就成了至關重要的事情了。

上文提到的這組家庭,關鍵錯誤在於應對衝突的模式採取「暴力解決」。

當孩子頑皮伸腿擋住過道的時候,媽媽勸說了幾次後,就直接上手打了孩子,雖然打的也不重,但是,孩子的自尊心在大廳廣眾之下,被打碎,孩子立馬反抗,從孩子的反抗模式可以看出來,家庭已經形成了這種「兩句說不通,就上手打」的教育模式,所以當孩子在那種情況下,家庭中慣用的模式,孩子立馬被激活,還手打媽媽。

孩子打家長,這可是中國傳統中認為大逆不道的事情,這簡直是反了,於是爸爸立馬更加暴力,要用菸頭燙孩子。

我們看到這件事情一系列的反應,就是在發生衝突時,沒有共情,沒有連結,直接很迅速地進入暴力解決問題的模式。

所以,我們不要教條地談論孩子能不能打,該不該打。

事情的關鍵在於,在發生衝突和對抗的時候,家長採取什麼模式。

最常見的兩種錯誤模式如下:

第一類,中國70%-80%的家長採取嘮叨的模式,也是語言暴力。

嘮叨模式三部曲:第一步:先下命令,「把鞋子放好」,「把髒衣服放進簍子裡」,「飯前洗手」發現孩子不聽;媽媽採取第二步,並開始不耐煩,「跟你說了多少遍了,就是不聽」,「媽媽這都是為了你好」,孩子仍然不理;第三步:開始苦肉計,「媽媽幸苦把你拉扯大,說句話你都不聽了,白養你了」,「為你操碎了心,父母不圖你回報,至少說話你要聽啊」,「我怎麼就生了你這麼個...」

第二類,常見的應對衝突的錯誤模式就是,打孩子。

首先,孩子可以打,但在必要的時候。

孩子是很聰明的,當孩子已經拿捏住父母,覺得自己無論怎麼樣胡作非為,父母都不會打他的時候,這種情況下,真的是要出大問題了。

這時,還不打孩子,孩子就真的要上房揭瓦了。

任何的教育都不能教條,不能走極端,光談論不打孩子的好處,或者一味強調不能打孩子,就連孩子已經摸清父母的套路,已經不再怕父母的時候,這時父母還不打孩子,就是害了孩子。

不懂變通,一根經走下去的教育,都將會是失敗的教育。

但是,回到上面這個案例故事,當孩子和父母發生衝突與對抗的時候,用打孩子的方式,讓孩子屈服,來解決與孩子的對抗,這種做法肯定是不對的。

是的,這種情況下,一定不能打孩子。

因為,孩子將學會用這種模式解決問題,當孩子以後和其他人發生衝突時,他只會用暴力解決,因為他沒學過其他解決衝突的方法,比如共情,比如積極暫停,他只會用拳頭解決問題。

他打完別人之後也許會後悔,但是他控制不住自己,因為這個模式已經像電腦程式一樣自動運行,一但出現類似衝突情況,立馬自動運行。

孩子是何其無辜,父母都給孩子安裝了哪些程序?父母你自己知道嗎?

可見,以上兩種都是很不理想,也是非常沒有效果地解決衝突和矛盾的方法。

那應該怎麼辦呢,什麼才是正確地解決衝突和對抗的方法呢?

首先當孩子和父母發生對抗的時候,先平復情緒。

因為雙方的情緒已經是由我們人腦中較為原始的動物腦控制,展示的是動物的本能,憤怒,應激,恐懼等,而理性的前額葉皮質已經不工作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生氣時(動物腦工作)打了孩子,氣消了以後又十分後悔打了孩子(氣消後是前額葉工作,而理性讓你內疚)。

在第一步,主管理性的大腦額葉工作的情況下,父母不生氣,然後才能運用後續的方法解決問題,這些方法有建立在阿德勒心理學基礎上的正面管教,又有父母效能訓練的PET,還有人本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等,都能幫助我們不打不罵的方式教育孩子。

其中,正面管教裡面有52種工具,直白地講,也就是解決衝突的52個小訣竅,譬如轉移注意力,邏輯後果,認同感受和共情等等,這些小技巧和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和孩子好好地,心平氣和地把問題解決,而不用打罵孩子。

其實很多家長已經知道,就算嘮叨或者打一頓孩子,孩子下次還是繼續犯錯,似乎沒什麼效果,那既然這樣,為什麼不試試新的方法呢,不打不罵是真的了可以讓孩子明白下次該怎麼做,找到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模式,才能真正解決與孩子的衝突。

「我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能打?」這種想法錯在哪兒?

可以打,但是不能亂打。

打與不打孩子,不是討論的焦點。

當孩子與我們發生衝突與對抗的時候,採取科學的方法,去解決與孩子的衝突,才是正確的育兒模式。

我們現在做了父母,不要以為只有打孩子才是教育孩子,也不能以為我們不打孩子就是教育的進步,要知道,教會孩子應對衝突的模式,學會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The en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注教育:孩子受了欺負,家長該怎麼辦?

前不久,一段視頻在網上很火,兩個孩子在遊樂場玩耍時發生了摩擦,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踩了一個一歲多的小男孩。之後,雙方家長發生了口角衝突,女孩媽媽一直道歉,但女孩動手推搡另一個小孩後,更加激怒男孩...

三流的父母,孩子註定是次品!

小編父母所在的小區鄰居有一個兒子,20 歲時上大學就曾問父母要錢給女朋友打胎。工作後,很少跟父母聯繫,現在30幾歲的人了,打電話除了要錢幾乎沒有其他事情。作為鄰居,小編並不感到意外。記得小時候我...

兩個孩子打架怎麼處理,家長要插手嗎

之前看到一個新聞,標題是:【兩個3歲小孩打架引發大人血戰】。大概內容是,兩3歲小女孩在玩耍中起了爭執,相互推搡了幾下,引起雙方家長大打出手,結果一方張婆婆的兩根肋骨被打折了;另一方劉爺爺也頭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