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教育的真諦全在這裡,至少看三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教育的真諦全在這裡,至少看三遍。
魏琛琛博士提醒家長朋友們,耐著性子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能做到,孩子的教育問題,基本上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話不多說,仔細的閱讀吧。
我們每天都會涉及到讓孩子合作這個問題,我想所有的父母在家裡都會有很多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和一定不能做的事情。
當我們特別在意一件事情的時候,這件事往往就是我們最頭痛的事,比如有的媽媽看到孩子磨蹭就會特別生氣,還有的媽媽一聽到孩子哭鬧就受不了。
當遇到不能和孩子順暢溝通的時候,有的父母會用懲罰,甚至打罵孩子來強迫他們合作。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通常也不會得到很好的效果。
到底怎樣才能讓孩子和我們愉快的合作呢?
孩子對懲罰的反應
如果我們把人的大腦比喻成一幢分為上下兩層的房子,下邊是杏仁核,負責人感性的一面,比如憤怒、恐懼、呼吸、眨眼睛等。
上面是中前額皮層,負責理性的部分,比如思考、定製計劃、寫作等是中心額葉去負責的。
當我們對孩子大吼大叫,指責和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大腦中的杏仁核就已經停止工作了。
當孩子處於恐懼和憤怒的時候,是沒有辦法利用前額葉來判斷思考和管理情緒的,所以在那一刻,不管父母說什麼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
如果在這個時候我們對孩子進行批評、指責、講道理,其實是干擾了孩子大腦的發育,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制定規則必須靠懲罰嗎?
不知道大家在小時候有沒有被體罰過,還記不記得被體罰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又是什麼樣的情緒?有沒有影響到我們心智發展?
打孩子這件事,在孩子三到五歲的時候還是有效果的,因為他們年齡小懼怕我們,我們是可以嚇唬住他的,但是等孩子八九歲的時候,你就已經打不動他了。
到那個時候,你會發現家庭教育出現問題,曾經管用的體罰變得不再管用。
通過體罰,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越來越緊張。
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回到家就會把自己關到房間裡,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連接斷裂了,孩子已經拒絕與父母交流。
孩子到了青春期,如果他在家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和關注,就會到外邊去尋求,很多的孩子都會出現網癮,早戀,甚至校園暴力等問題。
因為被體罰的孩子也會同樣樣的方式來釋放自己曾經的憤怒。
如果說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代替懲罰、指責、說教,我們還可以怎麼做呢?
代替懲罰的辦法
第一種方法是描述。
描述你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還有意識到的問題。
例如「我看到玩具都堆到門口了」,這就是描述問題。
本來上了一天班就很累了,一推門進來,看到滿地玩具,我們就會煩燥,張口就會跟孩子說:你看你把這玩具扔得到處都是,都堆到門口了,你讓我怎麼進去啊。
其實說了這麼多孩子也不知道你想表達的的主題。
我們只要描述出想要表達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去強調孩子做錯了什麼。
事實上,如果不斷的被人指出做錯事情的時候,本能的就會出現一種牴觸情緒。
在我家,孩子負責吃完飯收碗筷,以前我都會說:你怎麼今天又忘了收碗筷了,下次再忘了就罰你。
孩子也會照著去做,就是特別不情願的樣子。
現在我只需要說一個字「碗」,他就會趕緊起來去收了。
有時候我甚至什麼都不說,只是敲敲桌子,他就明白該怎麼去做了。
想要讓孩子配合,我們記住,只要簡單描述問題就好,重要的是不要評價。
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專門時間」的概念,就是在一定時間內高質量陪伴孩子。
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全心全意的陪伴在孩子身邊,不要一邊陪孩子一邊玩手機或者去做其他事情。
在這段時間裡,你要做的就是拋開一切雜念把注意力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比如和孩子一起玩遊戲,遊戲怎麼玩由孩子來規定,玩什麼遊戲也是由孩子來規定。
很多家庭和孩子溝通有斷裂的情況,或者和孩子之間的合作非常的不順暢,其實是我們和孩子的聯結出了問題。
我們使用到的一些方法,有的時候管用,有的時候不管用。
不管用的原因就是我們和孩子之間沒有做好聯結,專門的時間可以幫助我們和孩子修復聯結,因為聯結是一切關係的根基。
第二種方法是提示。
這是一個美國心理學研究領域的一個小遊戲,如果我要讓大家此刻不要去想像「一頭粉色的小象」,會發生什麼?
此刻大家腦中可能不斷的閃現粉色小象的影子,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遇到,越不讓大腦去想什麼,腦子裡就會越出現什麼。
所以有時候我們看到孩子磨蹭著不快點寫作業的時候,我們一定不要說:那麼多作業,你怎麼還不去寫呀,你這樣什麼時候才能寫完呀!
然後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越這麼說,孩子就越來越磨蹭,最後導致的結果很可能就是孩子哭,大人吼。
如果我們用提示的方式說:「寫完這些字詞,你的語文就做完了,對不對?這樣說就會收穫不一樣的效果。
大塊的作業,對小一點的孩子來說是有難度的,我們就把大塊的不好完成的事情,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然後給孩子一些正向的語言,比如「完成這個,就做完了」等等,他就會得到積極的暗示,這樣完成起來也會感到輕鬆。
如果我們在家裡的言語大部分都是正向的,會影響一個家庭的氛圍,更會影響一個孩子的心理成長,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一定多用正言正行正思維去影響孩子面對生活的態度。
第三種方法是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沒人喜歡長篇大論被說教,尤其對孩子來說,越是簡單越容易記住越有效,有人說有效的溝通是取決於對方的回應。
我們通常跟孩子去說的時候,會有大段大段的道理講給孩子聽,最後發現孩子就像我前面說的,他的杏仁核已經屏蔽了,根本聽不到我們說的是什麼。
所以我們在讓孩子記住一件事情的時候,並不是說得越多越好,他會在反覆實踐的過程中慢慢記住。
記不住的時候,簡單給一些提示,我相信孩子有一天會摸索出他自己的答案。
第四個方法是寫便條。
這是我非常喜歡使用的方式,在我想提醒女兒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就會畫一張簡單的小便條給她,她也特別喜歡,特別接受這樣的方式。
更主要的是這種方式避免了被催促和吵鬧的過程,讓我跟她之間的親子關係非常融洽。
我一直認為它是一個遊戲的方式,尤其針對一些小的孩子會特別的好玩。
比如說有一個小朋友還不認識字,有一天他看了很長時間電視,媽媽已經提醒他兩次讓他把電視關掉,可他依然沒有聽到的時候。
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畫一張便條,寫上我們的請求,然後疊成一架紙飛機扔向孩子,我敢肯定孩子肯定非常好奇的拿著飛機去問媽媽,上邊寫的什麼字,媽媽就可以告訴他,上面寫著「電視需要休息了」、「電視也要睡覺了」類似這樣的話。
第五個方法是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把以上的四個小方法綜合一下,把我們認為和孩子不能達成一致的問題,經過和孩子討論,一起找到共同的解決的方法,然後再把我們和孩子之間的想法全部寫出來。
在寫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帶任何評價,接下來挑出我們共同都能接受的方法,然後去掉我們不能同意或者不允許孩子做,或者孩子不允許我們做的一些方法,留下那些我們都接受的付諸行動。
在解決問題的方法裡,我們需要注意幾點。
一是儘可能的去接納和傾聽孩子,避免評價,說教。
二是更不能勸說孩子,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要試圖接受孩子的所有想法,也許這些想法的可行性不大,我們也要在尊重的基礎讓和孩子充分的討論。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最後要強調的是,不要帶著情緒去解決問題,等雙方激烈的情緒有所緩和的時候,再平心靜氣的一起他討論。
最重要的是,作為父母我們也不能認為自己就比孩子更高一等或是能夠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尊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
有時傾聽比侃侃而談更為重要
第18本《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如何聽孩子才肯聽》,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著。這本書很薄 ,僅僅5萬字,針對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現做出的應對策略,給予抓狂的父母最基本的共情,這是需要反覆閱讀的一...
孩子被打一巴掌後身亡,父母教育孩子時這幾個地方不能動!
凌凌今年8歲,是一個非常健康的小姑娘。然而讓家裡人想不通的是,在一天夜裡,凌凌突然表示自己不舒服,不僅頭暈還有想吐的感覺。雖然家人把她緊急送往了醫院,但是凌凌還是不幸身亡。因為凌凌生前吃過泡椒鳳...
孩子犯錯怎麼辦?這是我見過最好的方法,沒有之一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大人尚且都會犯錯,何況是跌跌撞撞摸索成長中的小孩?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懂正確處理,既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又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更要...
孩子發生這4種情況,父母必須用打來解決,決不能手軟!必須看看
每個家長教育孩子都有自己的方法,有的家長崇尚棍棒教育。而有的家長從不打孩子,就算孩子犯再大的錯誤,都是心平氣和的教導孩子。其實家長教育孩子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學到更好的東西,...
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打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近日,趙薇透露曾因養育問題煩惱。原來,她按照以前媽媽對她的教育方式——對小四月體罰。誰知卻換來小四月與她冷戰一星期!痛定思痛後,趙薇發出「她始終不是我」的感嘆。於是,「體罰孩子」這一話題又在網上...
如何不用懲罰的方式讓孩子與我們愉快的合作
談到懲罰與合作的話題的時候,其實與我們每天與孩子交流都會涉及到。我們每天在家裡都有要求孩子一定要做或一定不能做的事情。比如說,孩子玩完玩具,我們一定要讓孩子收起來;當我們遇到人的時候要求孩子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