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孩子,我們不必做模範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作者:謝淑靖
孩子的教養課題,身為父母你有不教養的勇氣嗎?
華人家庭,多以子孫乖巧有禮,作為有家教的表現。
在校成績優異、舉止合宜,努力向學,將來在社會上做個有用的人,也算是學校教育的終點。
比如我成長路上只知念書考試,當個乖乖牌的學生,但畢業之後,沒有一份工作叫做讀書或考試,以致於一旦沒了考試,我便不知道目標在哪兒,該如何到達。
擅長讀書,不代表能在這社會中活下去。
自認清高,也不見得為社會所用。
於是在我當媽之後,下意識的不希望孩子活得像我這般循規蹈矩,我對他的教育就是讓孩子適性發展學著探索自我,在自己的獨特里找到人生中熱愛之事物!
我不想他的禮貌,只是教他在很小的時候就隱藏起對人的好惡;他的乖巧,只是教他像媽媽一樣鄉愿。
如果他的循規蹈矩只是讓權威可以輕易的對他下手,那我寧可讓他順著自己的性子,做個忠於自己感受的人。
如果我們習慣於逼迫小孩,不顧他自己的意願,那當他遇到另一個權威逼迫時,他一定會順著父母管教的邏輯,聽從上級指示,才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生存之道。
為什麼受害者不敢說出自己的意見?我想過自己的答案:因為怕讓最親近的人發現,那個一直努力維持「美好形象」的自己,壞掉了,而心中潛意識就覺得那個壞掉的自己,那個不被期待出現的自己,是不會被接納的。
而且,不管是師長或是父母,在事件發生的時刻,對受害者來說,他們都是缺席的,面對一個在需要保護時缺席的人,他的某一面真實是被遮蓋地。
所以他只好繼續隱藏,假裝這些事情從來沒出現過。
當一個獨一無二的孩子降生於世,我們對他的社會化管教跟訓練,難道只是為了讓他在這個社會「安全的活著」?
安全的活著,背後的涵義就是我們要學會佯裝自己,不要輕易暴露真實的想法,不要太過張揚,不要與眾不同,以至於我們整個社會都在壓抑自我,都在不快樂的活著。
都在以為別人的生活過得比我們好,都在覺得自己懷才不遇,都在羨慕別人跑得很前面,都在懷疑自己到底選得路對不對。
這其實都是多麼浪費資源的作法,不去發展孩子的天賦,而忙著將他變得制式化,忙著讓他變得平庸,一直灌輸權威式的思想,卻不切實際的希望這樣養大的小孩,將來能夠獨立思考,能夠充滿創意,可能嗎?
在岸見一郎的《不教養的勇氣》一書中,開宗明義地說到,就是要「接受孩子最真實的樣子,協助孩子自力解決人生的課題」。
書中說到「不責罵」、「不誇獎」的教育方式,為的是不要讓懲罰跟獎賞成為引導孩子選擇方向跟行為的指標,久而久之,孩子只愛做會被誇獎的事,而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在沒有責罰的時候,就連道德的規範都會不見,在追求被注意的過程中,慢慢喪失自己的初心而不自知。
我明白自己為什麼下不了決心做一件事,因為只要失去關注,就會覺得這件事情沒有做的意義。
或是只說那些別人想聽的話,永遠無法成為站在社會前面領導意見的人。
這就是從小乖乖的我,所失去的勇氣。
所以,身為母親,我只希望在成長的過程中,對孩子的本性折損越少越好。
孩子的眼光總是新的,各樣的感官都比大人靈敏,記在腦中的事物也不容易忘記。
但大人總是以為自己比較聰明,這是許多教育方法最根本的差別。
其實不教養比教養更困難,因為教養之後的結果很好理解,也不會超出期待,但是不教養就像不修剪的花草,那樣自然生猛的原動力總要突破大人的想像。
而我們是否能夠被挑戰?
這世上的很多是無法將內心的情感盡情的展現,一層層的自我保護都是來自這個社會,從不讓我們做真正的自己,於是我們連最基本的自我接納都很難做到。
很多素人,一旦遇到年會或工作會議要上台講話,就覺得渾身不自在,似乎從小到大的聲音都在告訴他「你不夠好」「你不如誰」。
我很擔憂,因為我們活的不真實。
因為我們習慣了陽奉陰違,沒有選擇自己的最愛成為工作,誰也不會在工作崗位上全力以赴。
我們不要假面式的教育、不要權威式的教育、也不要齊頭式的教育,我們要讓每一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天賦得以被成全,長才得以被發揮,思考跟行為能夠獨立,才是真正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前陣子由阿米爾.罕所主演的電影《摔跤吧!爸爸》,口碑爆棚,席捲票房,這是為什麼?
這源於我們在觀影時所受到的激勵,來自於一位父親勇於承擔社會的目光,持續而專注的磨練,最終將女兒推上角力的國際舞台,而逆轉了許多印度女性的命運,傳為佳話。
子女是否能成為一個勇敢而喜愛自己,足以發揮獨一無二特長的孩子的重要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是個夠勇敢的父母!?是否能夠在孩子選擇不一樣道路時,成為他們心靈上最強大的支柱,甚或與這個社會的常識對抗。
若我們能,孩子才會敢!
或許就像愛情一樣,愛他的獨一無二,而非因為對方企及了所有社會期待的高度,而只是因為他就是他。
若人在愛情中總能感受到自己的獨一無二與無比的價值,進而展現自己都想像不到的潛能,教育應如是。
反話管教7影響,正向教養減少孩子負行為
當孩子調皮、講不聽時,父母也許會脫口說出:「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理你」、「你再跑跑跳跳,等一下跌倒活該」等類似情緒用語,然而,利用反話責備孩子真能達到管教目的嗎?對親子關係可能帶來哪些影響?
為什麼孩子非得喜歡給別人抱?心理師:我不隨便摸別人小孩
看到一位朋友在報紙上的投書,我贊同他的想法—兒童不是公物,未經父母同意,不能隨意碰觸。這種現象常出現在無法自我表達的寶寶身上,想抱、想摸,甚至捏到臉紅。孩子夠大了,能表達了,更是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家長速看!怎麼能這麼教育孩子呢?真的太……
可愛又迷人,有理又有據,幽默風趣講道理,教育問題面面抓,就在跳跳說。當大人用過度控制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時,孩子們依靠的是「外在的控制」,是大人始終在為孩子的行為負責。父母和老師們最常使用的過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