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住在爺爺奶奶家的孩子,到底為什麼壞脾氣還愛打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到底是咋回事?
年輕媽媽小A,已經快被孩子的「脾氣」問題給折磨崩潰了:
三歲多的孩子,一言不合就發脾氣,還愛打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動不動就被拳打腳踢。
這位媽媽無比煩惱:為什麼呢?我怎麼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我們和她討論孩子的「生活背景」,才發現,因為爸爸媽媽平時工作比較忙,孩子上幼兒園後,就主要由生活在同一城市的爺爺奶奶照顧,老人不願和年輕人同住,所以孩子周一周五就由老人接送,住在爺爺奶奶家,爸爸媽媽會去看他一兩次,然後周末時,爸爸媽媽才把他接回自己家來。
這就是了,這種「同城隔代養育」的模式,正是小A的孩子脾氣問題的根源,孩子當然喜歡每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而在同城的爸爸媽媽,卻把孩子丟給了老人,孩子的情緒,自然會受到影響,而且,兩代人對待孩子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爺爺奶奶教他那麼做,爸爸媽媽教他這麼做,孩子那麼小,夾在中間,一定會無所適從。
那麼他的情緒和不適應,很自然地會通過壞脾氣發泄出來。
我們建議小A把孩子接回來自己帶,再不濟,也說服老人來住在一起,或者自己去和老人住,保證孩子每天都能得到爸爸媽媽的充足陪伴。
其實,我們沒好意思說的是,像小A這樣把孩子丟給老人的方式,已經是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了「城市留守兒童」。
城市裡,也有留守兒童
說起留守兒童,人們首先想到的,會是爸媽離家打工,一年都見不上父母一兩面、相處不到一個月的農村留守兒童。
其實,在城市裡,也有相當不少的孩子,要麼是長期獨自跟著祖輩生活,要麼是雖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但父母只顧工作,根本沒有留出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給孩子,他們,簡直就是城市中的留守兒童。
有一次周末,我帶孩子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其中一個孩子,就是由奶奶陪同,因為「他爸爸媽媽沒空」。
那位奶奶說這話的時候,頗有些無奈,周末,而且只有半天時間,爸爸媽媽兩個人,當真沒有任何一個,能抽出這三四個小時來陪孩子嗎?
很多次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我們都會看到作為「家長」來參加的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當然,家長會通常在工作日開,但孩子的爸爸媽媽真的沒有辦法請兩個小時的假,來了解一下學校在做什麼、對孩子有什麼要求、自家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如何嗎?
一次家長會後,老師特別叫住了一位老人,「您回去跟孩子的爸爸媽媽說說,請他們有空時找我一下,這孩子在學校特別淘,而且上課情況也不好,得他爸爸媽媽用心來管管吧,您這麼大歲數,真是管不動他。
」
另一次家長會,孩子初中學校的教導主任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初三女孩,持續很長時間,情緒都不太好,學習狀態也很差,老師關心地問她:「是不是家裡給你的壓力太大了?」結果女孩哭了:「我倒是希望他們管我呢,可是他們工作忙得很,根本就顧不上我。
」
老師趕緊聯絡孩子的媽媽,跟她講了孩子的情況,那位媽媽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的忙於工作,已經對孩子造成了那麼大的傷害。
於是她推掉一些原來以為非她不可的工作,放棄應酬、放棄加班,每天都按時下班,給孩子做好吃的,呆在家裡陪著孩子,結果孩子的學習狀態,很快好了起來。
缺席孩子成長的代價,你根本付不起
孩子由父母帶到這個世界上,天然渴望著與父母建立親密關係,渴望在家裡時,父母能隨時陪伴,但是對於「城市留守兒童」來說,這些卻是奢望。
因為父母在奔事業,在掙錢,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他們很可能一天跟孩子說的話,用十個手指頭就能數得過來,每周跟孩子一起吃的飯,沒有一兩頓,更不用說一家人坐下來,好好地聊聊天了。
等他們覺得事業奔得差不多了,想多留點時間給孩子的時候,卻發現,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長得那麼大了,不再是爸爸媽媽可以抱在懷裡疼寵的小娃娃,而且孩子個性、能力發展上的很多欠缺,也無法挽回,於是他們又愧疚又遺憾,在有了孫輩之後,特別勤奮地照料,以對孩子稍做「補償」,也讓自己不那麼愧疚。
那樣,就又一個隔代教養的輪迴。
爸媽付出的代價,由爸媽承受,但是長期「留守」的生活,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卻遠遠不是我們能付得起的代價。
孩子缺乏父母的充足陪伴,實際上是在孤獨寂寞中長大,這既會影響孩子未來親密關係的建立,也會影響孩子「愛的能力」,更不用說,由祖輩隔代教養的孩子,因為教養方式的偏差,可能出現的很多問題,比如前面說的壞脾氣,再比如過分驕縱、學習能力不足,甚至是沉迷遊戲和厭學。
父母缺席陪伴孩子成長,影響到的,可能是孩子的一生。
有沒有「理想的隔代教養模式」呢?
鑒於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城市年輕父母,因為沒有時間接送,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一些人會問:隔代教養就一定不好嗎?難道就沒有「理想的隔代教養模式」嗎?
真心爸媽認為,這個所謂的理想模式,是不存在的,因為隔代教養本身,就是孩子教養中的一種「下策」,哪裡還談得到理想不理想?所謂更好的模式,也不不過是兩害相權取其輕而已。
壞的隔代教養,會帶來孩子身上的很多問題。
因為對孩子來說,父母是教育者,而祖輩的角色是照顧著,孩子由祖輩來帶,祖輩更關注的是把孩子照顧好,而不是教養好,所以即便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很有一套的祖輩,在教育孫輩上,也很容易出現偏差,而且社會上的一般觀念也認為,孩子教不好,祖輩沒責任,所以祖輩在帶孩子時,通常也不會特別關心孩子的教養問題。
很多選擇隔代教養的年輕父母,在孩子回到自己身邊後,都發現孩子身上有很多問題,而且父母已經很難去糾正了。
好的隔代教養,會帶來父母與孩子間親子關係問題。
當然,也有很多老人,既有照顧孩子的意願,又有教養孩子的能力和意識,甚至這種能力和意識比自己的子女還要強,他們可能給孩子很高質量的隔代教養,把孩子教得非常棒。
你可能說了,這不就是理想的隔代教養嗎?但是在這種看似理想的隔代教養中,仍然隱藏著對孩子和孩子的父母來說,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
在這樣的過程中,祖輩實際上扮演了父母的角色,和孩子建立了類似父母的親密關係,而父母,反倒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可有可無的角色,他們既不了解孩子,和孩子之間關係也不親密,所以等孩子回到自己身邊,他們會發現,孩子仍然和祖輩更親,而跟自己的父母非常隔膜。
另外,當把孩子從他們視為「父母」的祖輩身邊,帶到真正的父母身邊時,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都可能遭受嚴重的傷害,很久不能復原,甚至持續一生。
總之,真心爸媽覺得,這個世界上,就沒有那麼好的事,讓爸爸媽媽既可以省去一朝一夕陪伴孩子、一餐一飯照顧孩子的「麻煩」,又同時收穫一個發展得非常棒的孩子和一份彼此信任、溝通無礙的美好親子關係。
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城市留守兒童」的爸媽,如果不及時調整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錯過的一切,真的沒法回來。
真心爸媽(徐智明、高志宏):
我們是一對真實的爸爸媽媽,本科均畢業於北京大學,真心媽媽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
育有兩子,一個十一歲,一個十四歲半。
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分享、評論、討論、提問。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謝絕「轉載」)真心爸媽的育兒直播課程已經推出,請至千聊客戶端搜索「真心爸媽」。
真心爸媽已出版的育兒書:《育兒基本:找到好方法,輕鬆做爸媽》
養育是不控制孩子,也不懈怠自己。
《育兒基本》分享真心爸媽實現孩子自主生活、自主學習、自主閱讀、自主情感的基本教養法則。
婆婆把內衣給寶寶玩!你還敢把孩子交給老人帶嗎?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紙上繪出什麼樣的圖案、填上什麼樣的色彩,都與孩子成長過程中接觸的人和事物有著莫大的關係。照顧孩子的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僅要注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身體健康,更要兼顧孩子心智...
聰明父母是這這樣破解隔代教養中的弊端,為孩子成長增益的
平時在小區遛娃的時候,經常會聽到一些媽媽聊家裡老人帶孩子的事情:媽媽甲:「我婆婆太溺愛孩子了,搞得我對孩子嚴格一點,就像是虐待孩子了一樣。只要我去管孩子,婆婆就護著,難受極了。孩子似乎現在也是跟...
原創丨隔代教育真的不可取嗎?關鍵矛盾在這裡
根據搜狐網的一項調查,有超過6成的家長會讓父母或公婆帶孩子,有2成左右的家長不會這麼做,還有不到2成的家長正在為該不該讓父母或公婆帶孩子犯愁。可見,隔代教育在中國是一個普遍的不可迴避的問題。家長...
隔代教育,寶爸寶媽該怎麼和老人溝通?
現今社會,兒童2歲半前隔代撫養比例高達70%! 兩代家長衝突頻發有可能會導致孩子成「多面人」。 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管生活,爸爸媽媽帶上培訓班或外出遊玩:一個是生活上的「爹媽」,另一個則是精神上的「...
隔代教育坑太多,很多爸媽都跳過
隔代教育在中國是很普遍的現象,尤其是農村,幾本上是孩子幾個月的時候爸媽就出去打工,孩子丟給老人帶;城市的就是爸媽上班,爺爺奶奶輩幫忙帶,隔代教育的坑,不得不說的就有以下四個。
一直被批判的隔代教養真相
育兒理念百花齊放的今天,各家理念都堅守著自己的邏輯。一方鼓勵趁早開發大腦,這樣以後的學習會更好;另一方提倡童年以玩樂為主,切勿過早的學習。一方跟孩子溝通要「溫柔而堅定」,做孩子的朋友,另一方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