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開親子閱讀的16個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這個快節奏時代,很少有人能靜下心來進行深閱讀了。
培養一個人的閱讀習慣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常年累月的積累。
據說,如果你能堅持重複一個動作21天以上,你就會形成習慣;如果堅持重複90天以上,就會形成穩定習慣;如果能堅持重複365天以上,你想改變都很困難。
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但是總是不得要領,不知道什麼年齡適合怎樣的書籍,不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自覺、主動地愛上讀書。
我們邀請到教育界、閱讀界的幾位大咖:袁曉峰、張貴勇、孫慧陽、寧宇。
這幾位大咖中有的陪孩子親子共讀多年,有的是專業的「閱讀推廣人」,開啟了「書香校園「」的先風……
下面是他們為關於親子閱讀16個疑問的解答——
▼
1. 孩子多大可以開始看書?
零歲,甚至負一歲就可以開始了。
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時,爸爸媽媽就可以為孩子朗讀,這有助於寶寶在出生後迅速形成神經連結,在父母閱讀和自己的活動之間形成「習慣化」的心理反應。
孩子出生以後,如果父母能繼續有規律地給孩子讀書,即使孩子還不會說話,也有助於及早潛移默化地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從零歲開始閱讀不是要零歲的寶寶像6歲的小學生一樣坐在課桌前閱讀,而是要孩子從小建立與書之間的良好關係,孩子玩書、撕書都是閱讀的準備行為。
書對嬰幼兒而言就是玩具,在經由咬、翻、甩、搬等各種對書的探索行動中,寶寶便開始了對書的喜愛,也就開啟了他的閱讀之旅。
孩子看書什麼時候開始都不嫌早,什麼時候開始也不會晚。
無論你的孩子多大,都請你從現在開始!(袁曉峰)
2. 據說孩子有不同發育敏感期,那對應敏感期讀什麼書好呢?
在語言敏感期開始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讀一些好玩的童謠、兒歌和情節單純的故事。
1個月起,可以開始閱讀黑白圖畫書,然後逐漸過渡到閱讀彩色圖畫書、聲響圖畫書、觸摸圖畫書等。
6個月以後可以再給孩子看些有趣的、有簡單情節的、畫面簡樸、顏色和諧的的認知圖畫書。
2-3歲是語言迅速發展的階段,除了童謠、童詩,還可以給孩子增加更多的故事圖畫書、科普故事、知識性讀物等。
在動作敏感期,應該注意觀察孩子的動作發展。
孩子開始吃手、抓東西、扔東西、撕書時,那就是手部的敏感期到了。
這時,可以給孩子紙板書、洞洞書、洗澡書、鈴鐺書、拉拉書、翻翻書等。
在社會規範敏感期,可多讀讀關於交友、上幼兒園、遵守交通安全等的書。
有一些成套的兒童讀物,正是根據這一時期的需要而編寫的。
在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可以給孩子「找不同」、「走迷宮」之類的書。
敏感期是自然賦予幼兒的生命助力,雖然大多數孩子都會在某一時間段明顯對某些事物更感興趣,但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會嚴格地遵照「時刻表」成長。
所以,爸爸媽媽只要細心觀察,就能捕捉到孩子的興趣,推斷出你的孩子此時最適合讀到什麼書。
(袁曉峰)
3.讀書究竟對大腦潛能的開發有沒有作用,主要開發哪些能力呢?
讀書是一種手眼腦同步活動的過程,透過文字,在大腦中建構意象,意象又與孩子的生活經驗對接,並內化為知識結構。
讀完一本扣人心弦的小說後,通過檢測可發現人的大腦會發生積極的生理變化,並且這一變化會持續好多天。
這個過程是一種很重要的思維訓練,培養著孩子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
即使在網際網路時代,讀屏和讀書也不能等同,後者是只有人類才有的行為,促進腦的發育,這一點在日本腦科學家小泉英明的《腦科學與教育入門》一書中有系統論述。
從我堅持十多年親子閱讀的經歷來看,讀書不僅塑造了我的孩子寬廣的視野、淵博的知識、樂學的習慣,還培養了他善良柔軟的心靈,豐富的情感。
這些看似無用,卻是現代社會人的重要稟賦之一,提升了他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所以,多讀書,讀好書,具體到每個孩子作用或許有大有小,但積極意義不言而喻。
還有一點父母們要知道,孩子的生活中不能只有讀書,成為書呆子不足取。
運動、同伴交往、社會實踐、外出旅行也很重要。
(張貴勇)
4. 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培養興趣?
(1).對孩子看書不提要求,不說教,不拷問,不讓孩子產生閱讀恐懼。
在輕鬆隨意的聊書中,讓孩子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2).尊重孩子的閱讀意願,包括讀什麼、怎麼讀、什麼時候讀等等。
(3).不與別人的孩子比,不逼孩子去閱讀各種主題書單列出的書。
(4).堅持每天挑出孩子喜歡的書讀給他聽。
(5).嘗試將遊戲與閱讀有機結合,在遊戲中促進孩子閱讀行為的發生。
鼓勵孩子以遊戲的方式回應書本:去扮演書中的角色,把書中主角的名字變成孩子的名字,即興表演片段等。
(6).父母自己要愛看書,或與孩子共讀,或各自閱讀自己心儀的書,但一定要在一起——閱讀!(袁曉峰)
5. 寶寶心神不定老是一邊讀書一邊看電視怎麼辦?有什麼方法能讓孩子看書更專注?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看書,學習的習慣?
孩子一邊讀書一邊看電視,這恐怕不是孩子的問題,大人也不喜歡自己一邊在看書旁邊還有廣場舞大喇叭在吵來吵去吧?
所以當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我們也要儘量給他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如果有可能的話,給他們一間安靜的書房,或者布置一個獨立的閱讀角也好。
想要讓孩子看書更專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點是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安靜,有足夠的適齡讀物;
第二點是以身作則,我們大人常常一邊跟別人聊天,甚至是在家裡吃飯的時候都會不自覺的去刷手機、看微信。
孩子看在眼裡,他們也會去效仿與學習,想讓孩子專注的做事情,大人就要從自己做起。
培養孩子獨立閱讀的習慣,其實不需要著急,從家長本身來講,能夠跟孩子一起享受親子閱讀的時光是非常幸福的。
至於孩子獨立學習的習慣,嗯,還是要從家長本身做起,首先把學習當成每個人天性當中,願意去做的事情信任孩子,然後把獨立學習的權利還給孩子,要讓孩子,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爸爸媽媽交給他的任務。
(寧宇)
6. 家長有必要參與或陪著孩子讀書嗎?
零歲起步的早期閱讀,家長一定是要參與的。
目前,很多故事機類的電子產品,這些產品絕對不能代替父母的陪伴。
電子產品中語言的輸出是單向固化的,孩子只是被動的信息接受者,因為它無法根據孩子的個體情況做出調整,無法在孩子感興趣或有疑問的地方做出回應。
而父母陪著孩子讀書可以根據孩子的閱讀反應給予及時的回應和調整。
什麼時候可以不陪孩子讀了呢?那就是孩子告訴你他不需要你陪的時候,而不是會認字的時候。
在13歲以前,孩子的聽力理解水平遠遠高於用眼睛閱讀的理解水平,相比較自己閱讀,他更容易理解一些被大聲說出念出的語句和概念。
正如日本圖畫書大師松居直先生所認為的,要使孩子喜歡書,不是靠文字,也不是靠圖畫,而是靠耳朵。
父母陪伴的親子閱讀不僅能促進孩子愛上閱讀,還能密切親子關係,因為孩子在其間不僅能感受到父母對閱讀充滿了興趣,也能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深愛。
(袁曉峰)
7. 爸爸媽媽沒時間和小孩讀故事,怎麼辦啊?求指教?
一般來說,認為沒有時間都是因為對事情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什麼事情都能等,唯有孩子的成長是不能等的。
為人父母者千萬不要抱怨因為忙而抽不出時間給孩子講故事,哪怕每天只用10—15分鐘,你也可以用故事守護孩子成長。
如果你出差在外,可以通過電話給孩子講故事,就像《電話里的童話》里的推銷員彼安吉一樣。
當然,還可以讓陪伴孩子的祖輩每天給孩子講故事,爺爺奶奶的陪伴也是親人的陪伴。
故事機類的電子產品可以用來補充,讓孩子聽故事的慾望得以滿足。
不過,這些電子產品只能是補充,絕不能依賴。
(袁曉峰)
8. 幼兒閱讀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1)、要讓孩子與書零距離接觸。
無論是買的書還是借的書,一定要讓孩子看得到書,拿得到書。
(2)、孩子的第一本書要足夠有趣。
要選理解兒童的、兒童感興趣的、給兒童安慰和啟迪的豐富多彩的書,一定不要選對孩子有威脅和懲戒的書。
(3)、家長自己要愛閱讀,要為孩子朗讀、講故事。
電子閱讀產品只是補充,可以用,但不能依賴。
(4)、要追隨孩子,尊重和順應兒童的認知規律和發展規律,尊重兒童的閱讀方式,不干擾兒童建立自身閱讀興趣和閱讀體系的節奏。
閱讀是非常個性化的行為,不要給所有問題都預設標準答案。
(5)、要循序漸進,不要催促,急功近利會摧毀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6)、要注重孩子快樂的閱讀體驗,不要將閱讀用於道德說教。
不能把讀書當做修行,而要把讀書當成享受。
(7)、不要讓識字取代了閱讀,不要逼孩子在閱讀時認字或拼音,那會阻撓孩子的閱讀理解,同時也會傷害孩子對閱讀的熱愛。
(8)、不要總是跟別人家的孩子比,那會扼殺你的孩子天性中那些特別的地方,摧毀你的孩子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讓孩子逐漸疏離閱讀。
(袁曉峰)
9. 孩子翻來覆去就喜歡看一本書或者聽固定的幾個故事,怎麼辦?
這是由幼兒的心理發育特點決定的,重複的情節常常出現在童話與民間故事裡,也是為了順應孩子和早期人們的理解能力與需求而設置的。
反覆看同一本書或者聽同一個故事能在早期給孩子帶來熟悉的安全感,所以很多孩子都會這樣。
為了幫助他們擴展閱讀的舒適區。
家長可以選擇同一題材的文本或書,跟孩子約定,在講完他挑的一本之後再講一本你挑選的,由於題材相近,孩子比較容易接受,也許又會成為他的「新歡」也說不定呢!(寧宇)
10.哪些讀物適合做睡前故事?每天睡前給孩子讀幾篇故事為佳?
Q:哪些讀物適合做睡前故事?
A:對於低齡幼兒,童謠、文本押韻的短小紙板書均可做為睡前閱讀材料。
幼兒園階段的兒童,可以選擇圖畫書作為睡前讀物,也可以由父母口述民間傳說類的故事度過這段睡前時光。
童年時,爸爸媽媽獨一無二的聲音與有溫度的陪伴是送給處於人之初的幼兒的一份美好的禮物。
從內容情節角度,基於講述時間處於「睡前」的特殊性,考慮到兒童情緒需從清醒的常態向睡眠階段過渡,過於懸疑、驚險、刺激、悲傷的故事內容不宜講述,舒緩、溫暖、有節奏的文本的會更利於兒童的情緒平復下來,漸漸進入睡眠。
Q:每天睡前給孩子讀幾篇故事為佳?
A:閱讀的文本數量需參照兒童的年齡,以及家長對「為佳」定義的標準是什麼。
以幼兒園中、大班兒童為例,如果以共讀後親子均身心愉悅、勞逸適度為「佳」,內容長度適中的圖畫書2-3本即可,或者純文字的兒童文學讀物1-2個章節。
如果考慮兒童身體生長的需要,也可以由時長確定篇幅,共讀時間可控制在半小時左右。
理想的狀態,兒童在九點前入睡,青少年在十點前休息。
如果親子之間已養成共讀習慣,也可按既定約定的數量每日按部就班進行。
前提是,親子雙方均對此數量均已達成共識。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每日親子共讀的文本數量與閱讀過程中的好感覺(質量)相比,顯然,後者更為重要。
(孫慧陽)
11. 為什麼接孩子閱讀量很大,怎麼感覺理解能力還是很差?
不知道家長對孩子「理解能力差」的判斷是從哪兒得出的。
如果只是語文的閱讀理解題分數較低,那可能是沒有掌握做題技巧;如果是家長的主觀判斷,也許是由於您的標準和孩子的成長節奏出現偏差,試著放低標準,靜待花開,也許量的積累會有質的飛躍,但花朵開放終須等待。
如果是根據平時孩子的各種客觀情況綜合判斷,有兩種可能:
一是孩子的閱讀面偏窄,雖然看的量很多,但閱讀對象都是一種類型,比如只看動物小說或冒險小說或童話等等;
二是孩子閱讀囫圇吞棗,缺少深度閱讀。
深度閱讀與主動閱讀需要有能力的成年人有技巧的引導,家長可以向文學素養較為深厚的朋友或家人求助,讓他們溫和地協助孩子。
(寧宇)
12. 女兒喜歡模仿書里的人,這樣好嗎?
首先要明確的是女兒模仿的是哪本書的哪個人物,是正面人物還是負面人物,是正面人物的優點還是缺點,這些都是判斷女兒行為好與不好的前提。
其實,孩子模仿書中的人物,是很正常的現象,說明孩子對書有感覺,有觸動,有吸收。
我們成人看完一場電影,很願意查一下相關影評,或者與朋友討論一番,這與孩子讀書後模仿書中的人是一個道理,即抒發情感的內在需要。
孩子此種行為背後是對書中人物的學習,是探究世界的一種眼光和行動。
就像我家孩子哲哲小時候喜歡看奧特曼的漫畫,看完之後就經常比劃奧特曼的經典攻擊動作。
看完《小蝙蝠德林》,他也喜歡彎腰把頭倒過來看事物。
總體來看,對孩子的無害模仿,父母不必嚴加制止,積極模仿反倒要表揚和支持。
如果是模仿不良習慣,或做出有違我們傳統認知的事情,如學習大衛裸奔,父母應該和孩子聊聊這樣做如何不對,採取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幫助其改正,而不是不要上綱上線,小題大做。
(張貴勇)
13. 孩子學習只愛看帶圖的全彩的,圖片少點的書都不願意看怎麼辦?
這個問題要看孩子的年齡。
8歲之前的孩子大部分還處於具象思維階段,喜好有圖像輔助的文字閱讀材料也是情理之中。
如果高年級之後仍然不喜歡看文字書,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漸漸完成這一過渡:首先是文字稍多的圖畫書,然後是文字多圖片少的橋樑書,再下來是帶有插圖的文字書。
在選擇配插圖的文字書時,家長要注意選擇插圖的質量,儘量挑選可靠的出版社和知名或認真的插畫師創作的插圖本,而非隨意電腦配圖的文本,會讓孩子反感。
如果孩子確實是「偷懶」不喜歡自己閱讀文字,有一個小竅門可以試試。
挑選一本情節特別曲折的兒童文學書(如羅爾德達爾或彭懿早期的作品),先讀給孩子聽,等他聽上癮之後,讀到關鍵時刻找個藉口離開,把書留給孩子,大部分孩子不願意等太久,為了快點知道結果會選擇自行閱讀。
(寧宇)
14. 經典方面,幼兒除了學習三字經,還可以學習哪些?
經典的定義非常寬泛,《三字經》算不算經典,學界有不同看法的。
不知道您是不是問傳統經典如何學習,學習哪些。
如果是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還是根據孩子的年齡、興趣愛好入手,只讓孩子背而不理解其中含義,意義並不大。
孩子都愛聽故事,我們可以藉助「大家小書」系列中的《孔子的故事》《司馬遷》,在了解孔子、司馬遷的生平和重要經歷後,再引領孩子讀《論語》《史記》,孩子就不至於無感。
還可以從常新港的「十二生肖」系列故事、梅子涵主編的《中華民族奇幻故事集》(其中一本是講中國56個民族來歷的故事),講述中國的生肖文化、民族文化,孩子會喜歡。
等到孩子上了小學,可以從成語(「我的趣味漢字世界」系列、「我的智慧成語」系列等)、古詩詞(夏昆就著有《在唐詩里孤獨漫步》《溫和地走進宋詞的涼夜》)入手,這些也是文化經典的結晶,內容靠譜也不難懂,給孩子看看很有好處。
(張貴勇)
15. 怎樣教孩子讀中國詩詞?
中國詩詞源遠流長,但因為缺少日常使用環境,所以孩子們對於文言文風格的詩詞會難以理解,進而排斥。
要喜歡一件東西,先要了解發生在這件東西上的故事,對於詩詞來說,作者的故事會讓孩子快速對於他的作品產生好感。
所以對剛剛開始接觸古詩詞的孩子,家長可以先為他講述作者故事(要儘量生動哦,如果不會講的話,可以查找資料作為參考)。
不用擔心您的表述不夠準確,因為時至今日,遠在幾千年前的故事真實性早已無從考證,所以故事以生動吸引為前提,讓孩子對於詩詞產生興趣。
另外,在生活中也可以引入適當的儀式感,讓孩子對於詩詞有良好的記憶相連接,比如晨誦、幕課、睡前共讀等等。
當然啦,現在正流行的綜藝節目也是不錯的切入點哦!(寧宇)
16. 孩子多大適合開始學習英語?
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人而異: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環境、孩子接受語言的程度等存在差異,適合學習語言的年齡都不一樣。
需要注意的是,雙語學習對於任何一種語言都是有影響的,特別是孩子。
要做好心理準備,可能對於漢語和英語,孩子的學習進度都會受到影響。
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案例,因為媽媽在家裡面只對孩子講,爸爸在家裡只跟孩子講漢語,孩子生活在全中文環境,現在孩子還是不肯開口說中文,對上幼兒園形成了很大障礙。
正確引導孩子學習英語,需要先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孩子發展天性,因人而異,不要急於求成,拔苗助長,更不要隨大流,盲目攀比。
一旦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法,要持之以恆堅持下去,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保護孩子的主動性。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能開始還看不出太大差別,日積月累會有質的飛躍。
(寧宇)
良好的閱讀習慣要從小培養,從細節做起,不要讓「閱讀」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噱頭 。
親子閱讀8大誤區,昆明家長您經歷過幾個?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親子共讀的重要性,對親子閱讀的裨益也已達成共識。但是,對於學齡前還不習慣或者說沒有自主閱讀能力的孩子來說,往往是錯誤的共讀方式導致了孩子對閱讀的厭惡。今天,我們一起來了...
什麼樣的讀物適合3-6歲的孩子?5類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或許會很好奇,那些大字不認幾個的3、4歲孩子,他們怎麼看書的?這個問題也曾經被很多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所研究:其實,如果父母親從孩子呀呀學語時,就經常和他們一起共讀圖畫書,就會發...
愛讀書的孩子不會變壞,你有多久沒陪孩子一起看書了?
捫心自問,你有多久沒陪孩子一起看書了?談起親子共讀。我們常常會遇到這幾個常見的問題:也就是這些問題讓父母失去了和孩子最美好的共讀時光。1.我們家附近沒有書店,所以不知道去哪看書?很多的父母覺得一...
青關注親子共讀,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
親子共讀,又稱親子閱讀,是指在家庭中大人與孩子一起閱讀。從閱讀活動的內容來看,除了核心的閱讀活動外,親子閱讀可以從選書的時候開始,一直到讀後的交流,形成一個「選書—讀書—聊書—再選書—再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