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關注親子共讀,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親子共讀,又稱親子閱讀,是指在家庭中大人與孩子一起閱讀。
從閱讀活動的內容來看,除了核心的閱讀活動外,親子閱讀可以從選書的時候開始,一直到讀後的交流,形成一個「選書—讀書—聊書—再選書—再讀書……」循環立體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一起讀一起學習,不僅擴展了知識,又增添了孩子與家長的感情交流。
親子共讀
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
媽媽說
我喜歡讀書,我的女兒也喜歡讀書,可是給孩子選擇什麼樣的書才對孩子的發展、身心健康有益,一直是我的困惑。
現代物質文明的發展,電視、網絡對孩子的誘惑,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的兒童讀物,雖然孩子喜歡讀,可我覺著很多書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並不太好,甚至是有害的;而對孩子有教育意義的書,太枯澀的,孩子又不喜歡。
而親子共讀就不一樣了,在和孩子一起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最大的幸福!
專家說
所謂資優的孩子通常較早接觸到讀書的環境。
研究兒童文學的專家,告訴您如何選擇適齡的兒童讀物,讓您掌握技巧,能在愉悅的氣氛下親子共讀。
1
選擇適齡的讀物
1~6個月
親子共讀的時機可溯自孩子的襁褓時期,或許你會懷疑孩子尚小,聽不懂故事的意義,但是孩子卻能在和諧的聲調中,感受父母對他的愛,進而得到安全感,因此,此一階段所念的讀物較少選擇性,只要你喜歡的,都可念給孩子聽。
6個月~2歲
此時孩子的眼睛已逐漸能看得清楚,且能欣賞聲音,因此還可選用圖畫鮮艷、句子押韻、有節奏感的兒歌及童謠等書籍。
2~3歲
延續上一階段並增加其內容。
為使孩子喜歡,父母應反覆念同一體裁,儘量配合其需求。
另一方面,也繼續提供其他書籍。
此時也可向孩子介紹書本的結構,如:封面、作者、閱讀的順序、方向等,培養孩子連續看東西的能力。
3~5歲
此一階段孩子充滿了好奇心,吸收能力強。
因此應選擇各種類型、不同主題的書籍,以符合孩子的興趣及需要。
另外,父母也應多給孩子表達的機會,如訓練他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來自我表達,並適時地給予獎勵,此乃建立孩子自信心的良好機會。
5歲以後
此時孩子的興趣更廣泛了,所以讀物的圖畫及內容、主題都要複雜些,如笑語、謎語、童話故事等,但故事內容不應太淺,在難度上應稍微超越孩子的程度。
2
以身作則,培養家庭閱讀氣氛
幼兒喜歡模仿,如果父母喜歡閱讀,家中常有各種書刊,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容易對書本產生感情。
幼兒除了喜歡屬於自己的小書,對於大人的書刊也頗感興趣,父母不妨讓孩子從小知道書的模樣,分辨媽媽的書或爸爸的書,並帶著他看看書中的圖片,找一個固定的時間全家閱讀。
為孩子安置一個專屬於他的小書櫃也挺有幫助。
3
觀察孩子特性,適齡適量提供
每個幼兒由於生活背景、家庭環境不同,呈現獨特的發展與學習模式。
不過幼兒在本質上也有許多共通性,例如:心智發展、視覺能力,色彩感受力、理解能力、語文能力等,皆隨著年齡而逐漸成熟。
1歲幼兒能欣賞單幅、不連貫的圖片,插圖需大而寫實,內容則是他所熟悉的身邊的事物。
2歲的幼兒處於命名期,喜歡問:「這是什麼?」色彩明朗、造型大而簡單的看圖辨物書很合適,具有押韻、節奏感的兒歌、童謠也很喜歡。
3歲之後,除了延續對兒歌、童謠的興趣外,滑稽的內容頗吸引幼兒,由於好奇心、注意力、理解力越來越強,孩子可閱讀不同形式和主題的書,在4、5歲階段更能看圖說故事並嘗試自我表達。
4
透過父母的聲音,喚起愛的共鳴
對孩子來說,父母念書給他聽是最快樂的事情,因為是最值得信賴的人在對他說話;而且孩子自認為獨占了父母親,這對幼兒的意義是相當重要的。
在親子共讀過程中,父母本身對圖畫書產生共鳴或感動等情緒,會自然地反映在聲調中,影響聽故事的幼兒。
當摟著幼兒在懷裡聽故事的時候,親子一起沉浸在圖畫書的世界裡,幼兒此時的快樂,隨年齡的增長,將擴大成對知識積極的探索。
也正因如此,父母在念故事之前應先了解內容,共讀時更應全心投入,若時機不當,寧可以其他方式替代也不應敷衍了事。
5
把握生活環境中的素材
依據孩子的年齡、特性來準備圖書是個根本途徑,但平日的生活經驗同樣能變成共讀的素材,例如:雜誌、照片、報紙、廣告單等都可以運用。
如將生活中的故事說給孩子聽,談論自己或孩子小時候有趣的事,或一起欣賞討論雜誌上的照片或廣告單上的作品,看圖編故事。
擴充孩子的生活經驗,能豐富共讀的趣味。
孩子經驗過旅行、看展覽、參觀動物園、上菜市場、游泳等各式各樣的活動後,會不知不覺地把自身的經驗和書中事物聯結,產生濃厚的興趣。
6
善用故事錄音帶
選優良的故事錄音帶,或自己有空時先錄好一些故事,當你實在無法親自給孩子講故事時,替換一下也是非常好的。
兒童故事錄音帶多半以世界著名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或我國民間故事為主,但也有以多樣化的世界、某種著名圖畫書為藍本錄製的故事等。
父母應先了解內容,注意配音、配樂是否自然、不造作,並且留意故事中不要以過多的音樂干擾孩子自由想像的空間,如此仔細選擇過的錄音帶較能帶來樂趣。
有時把孩子小時候學語言或和大人對話念兒歌的聲音錄下來,也能造就另一番趣味。
7
參與的形式巧妙不同
親子共讀強調的是父母的參與,但參與的形式倒不限定於「把孩子摟在懷中」的標準姿勢,故事也不見得限定每晚睡覺前一定要說多久。
參與的形式可能是一起讀或各讀各的(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與愉快的閱讀氣氛),遇到合適的錄音帶,親子可以一起聽聽別人說故事,不想說故事時,猜個謎語,玩玩語言接龍遊戲(例如:吃飯+飯桌+桌布);聊聊一天生活中的事,都是非常溫馨,又能增長見聞的。
8
親子共讀父母的做法
堅持伴讀。
不需要規定自己投入很長的時間,短短5分鐘10分鐘便足夠,關鍵在於有恆心堅持下去。
不要著急著「教訓」,或教認字,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一件有壓力的事。
和孩子盡情享受其中的樂趣,讓讀書成為孩子的一門興趣。
閱讀的書籍選擇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切記父母越俎代庖,小年齡的孩子往往會對某個畫面、某本書重複閱覽,此時父母應該滿足孩子的要求,不要厭煩。
親子共讀父母應注意事項
(1)越早開始越好,尤其是2~6歲是其受益較大的年齡。
(2)每天不妨有固定的時間,否則也應儘量找時間為孩子念故事。
(3)當小說故事很長,無法一次念完時,最好在故事告一段落或情節較緊張的地方停止,如同連續劇般的做法,如此可加深孩子的印象及參與的意願。
(4)為孩子念故事前,應有所準備,太冗長的句子或靜態的描述太多可刪減。
(5)共讀的資料除了書籍外,我們也可利用身旁周圍的資料,如雜誌、報紙等刊物,甚或交通標誌、廣告等。
(6)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所選體裁的難易程度,應由淺入深,從簡單的圖畫故事書開始,逐漸加入知識性的讀物或小說等,此過程並非一蹴可及或強求能得的,所以共讀本身是一件如同遊戲般愉快的事情,絲毫不可強迫孩子進行。
(7)要有充分的時間為孩子念故事,共讀時應全心投入,而非應付或敷衍了事。
(8)不必為故事做太多的註解,也不要以聽故事做為威脅或交換的條件,因為如此會造成孩子對書的反感及反效果。
(9)孩子不能接受的故事內容最好避免,如恐怖的或敏感的話題。
兒童心理家說,「教育可以從搖籃時代開始,但必須在自願、有興趣的氣氛下開始,如果在適當的時候自我教育,將來會是個有用之人。
」
素材來源:蔬菜媽媽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和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吉姆·崔利斯說過:你讀的越多,理解能力越好;理解能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的越多,讀的越多,知道的...
什麼樣的讀物適合3-6歲的孩子?5類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
很多時候,爸爸媽媽或許會很好奇,那些大字不認幾個的3、4歲孩子,他們怎麼看書的?這個問題也曾經被很多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所研究:其實,如果父母親從孩子呀呀學語時,就經常和他們一起共讀圖畫書,就會發...
0~3歲親子閱讀,怎麼讀?
閱讀是一件有趣的、美妙的、浪漫的、可以觸及靈魂的事情。每個孩子生來就有閱讀的天賦,為人父母者要做的便是引導孩子從小與書為伴,成為熱忱的終身閱讀者,幫助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成長的力量、真善美的滋養,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