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子花教育」「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下班回家,等電梯的空閒,同樓內兩位年輕的媽媽正在心急如焚般地「吐槽」自家寶貝:
A:「我家樂樂自從上了三年級,越來越不聽話了,老是喜歡打人,和同學一塊玩,一不順氣脾氣上來就甩手打人,今天我又被他們老師叫了過去,一學期要被叫去四五回,愁死我了。
」B:「我家孩子最近也不讓人省心,和同學關係不好,口無遮攔,總是把人家說得直哭,家長會上弄得我都不知道怎麼和人家孩子家長解釋。
這不懂事的勁兒,也不知道是不是平時給她慣壞了。
」A:「樂樂,我們倒是沒慣著他,每次捅事兒,他爸爸都是一通懲罰,打也打過,批評也批評過,但還是沒用,過幾天照樣犯錯。
不過這孩子性格倒是挺像我——愛管事兒,你說會不會是這也影響了他。
」一句話,她們面臨的困擾就是自家孩子喜歡打罵其他同學。
當我們氣急敗壞地批評、指責孩子打人的時候,當我們為此著急上火、焦慮不堪的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一句很庸俗的話——「龍生龍,鳳生鳳」。
正是它導致了我們的孩子成為了「無辜者」,而我們卻從未意識到這一點。今天我要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很多孩子的不良行為,包括攻擊性,50%左右都來自遺傳。
早在本世紀初,西方心理學家的研究就發現,個體攻擊行為的發生有重要的遺傳學基礎,遺傳因素可以解釋攻擊行為50%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分子遺傳學的發展,攻擊行為的發生機制已深入到了分子水平。
心理學家發現,可遺傳的兒茶酚胺氧位甲基轉移酶是影響攻擊行為的重要基因。
不管是原生家庭還是社會文化的影響,我們熊孩子的暴脾氣、敏感、衝動等具有攻擊傾向的個人特質,都有可能隨著基因而遺傳給你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正如上文A媽媽猜測的那樣。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要嚴肅看待「行為遺傳」這一科學現實,覺察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成為「熊家長」。
孩子從出生便不由自主地會攜帶父母不好的基因,而這或許並非完全是您的錯,也有可能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爸爸媽媽的錯。
但是,我們必須要正視一個不爭的事實:教育的功能再強大,很大程度上也不能完全對抗基因的作用,我們只能選擇順從、接受,從這個意義上講,孩子也是受害者。
我們只能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包容,而不是任由不良基因的肆虐,卻擺出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架勢,這樣我們便是名副其實的自私自利、毫不負責的熊家長啦。
既然基因的功能如此強大,那麼是否就意味著我們的教養環境、孩子的生活環境對熊孩子的「壞脾氣」沒有多大影響了呢?
NO!我們的家長萬不能忽視另外50%的影響——教育環境,這不僅僅是常識,更是經過科學家大量的研究所證實的,而這一點也是我們父母能夠為孩子做的最多的地方。
電影《壞孩子的天空》
因此,解決孩子愛「打人」的問題就要從這兩方面入手。
辨別孩子天性
如果孩子從小就喜歡「招惹」他人,一直持續到小學,甚至四五年級,那麼家長就需要反思:是否孩子是遺傳了你的「壞脾氣」。
若是如此,我們要在給予孩子更多包容、理解的基礎之上,引導孩子多做一些比較安靜的活動、遊戲,比如象棋、書法、畫畫等有助於培養孩子安定、平和之心的活動。
同時,在孩子表現良好的時候,一定要給予及時鼓勵與表揚,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
以這些良好的活動來對孩子進行訓練或許是我們能夠做的對自己「壞脾氣」遺傳基因最好的「改造」方式。
而這一方法更適合於孩子尚未形成穩定人格、價值觀的兒童期,特別是在自我意識尚未萌芽的四、五年級之前的時期。
覺察孩子心理需求
在小學低齡學段,有的孩子平時就很少得到父母、老師的關心,那麼他們就會通過「打人」這一特立獨行的行為來吸引父母、老師的注意,得到老師的關懷。
這或許不代表孩子就是攻擊傾向者,卻也有「習慣成自然」的可能性。
在小學高齡學段,很多孩子打人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種反應,也許是小夥伴的某一行為(例如,嘲笑、排斥、不順從等)將要打破自己的掌控感、尊嚴感、價值感,處於自我意識萌芽時期的他們更需要這些方面的滿足,所以孩子會為了「保護自我」而做出攻擊行為。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收回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偏差思想,從發號施令者轉變為一個良好的「聽眾」。
孩子「犯錯」,我們要先聽聽孩子的說法,或許是確實是他做錯了,或許他也著實委屈。
給孩子說話的機會,給予孩子關心,然後再進行適當的教育引導,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接受父母的意見。
另一方面,我們要共同參與解決問題。
孩子打人,我們要學會從「控制」到「參與」地解決問題,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他們在處理事情時有一個處事、處世、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對於不當的思維加以引導,幫助他們健全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
降低不良環境影響
孩子的行為處事多源自於對周圍環境的模仿學習。
當孩子出現喜歡「打人」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搞清楚孩子是否受到了身邊人、電影、電視等環境的不良影響(激進、暴力等)。
近年來,科學家發現,長時間觀看含有暴力成分的電視或玩暴力性的遊戲會造成兒童對暴力的「心理脫敏」(對暴力的敏感度降低),甚至導致模仿性犯罪。
這對於心智尚未成熟,三觀、人格尚未健全的兒童來說,是致命的誤導。
缺乏分辨能力是孩子的弱勢,家長一定不要過分放縱孩子,任由他們「胡作非為」、「起飛、上天」。
這很可能會大大增加孩子習得這些潛在暴力傾向的機會。
所以,一方面,媽媽們要讓孩子遠離那些富含暴力成分的影視「危險源」。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覺察自身、周圍人的言行舉止、行為處事是否有急躁、粗暴的傾向,並及時杜絕、修正,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示範。
孩子的攻擊行為不僅受教育環境的影響,更有著父母遺傳的影子,一切皆與父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勿出現「先天不足,後天卻又不彌補」的反人性的教子現象。
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與尊重,讀懂孩子的需求;適當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帶領孩子參與安靜、平和的活動,培養孩子積極的處事習慣。
這不僅完善了我們不健康的教養方式,也修正了我們不良的「行為基因」,讓孩子的積極行為形成穩定的特質,為他們良好「行為基因」的遺傳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特別推薦
孩子厭學、情緒化、考試壓力
同學關係、親子衝突、家庭教育問題
公眾號搜索「知子花家庭教育」即可關注我們
知子花小助手 微信:Lifetree-edu
老園長透密:這種臉型的孩子更有暴力傾向,這是真是假?
為什麼現在有些孩子總是喜歡跟別人打架,而且還怎麼教育都沒有用呢?相信這個問題也是很多人都非常困惑的,甚至也有很多父母正在為這樣的問題頭疼著。有一次,小編遇到了一位老園長,他在幼兒園工作的時間已經...
父母成長:如何對待孩子打人,您做對了嗎?
文/咖喱貝媽孩子一歲的時候伸手打你,你可能還覺得挺好玩,還會教他「打、打、打」;可是當孩子三歲後伸手打人,你可能就覺得事態嚴重了,因為那時候孩子知道一些邊界了,大人成了明顯的攻擊性行為。孩子打人...
孩子動手打人時,選擇制止和選擇不管,5年後就體現出差別了!
媽咪讀呀原創前些時候聽朋友說,不知道為什麼,他家的孩子最近變得越來越暴力,不光在家裡一言不合就出手打人,就連在幼兒園也是這樣。以至於在很多家長心中,孩子變成了「全民公敵」。朋友的孩子剛3歲,嚴格...
孩子「咬人」「打人」,都是因為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隨著寶寶的慢慢長大,你會發現自己家可愛的寶寶開始學會咬人、推人甚至是打人。每次和其他小朋友玩,我們都在不停的給其他孩子道歉,也會擔憂孩子這樣發展下去會不會有暴力傾向呀?
孩子被打該不該反擊?心理學家發來了一波安利
暑假開始了,作為家長的我們不免要帶寶寶出門玩耍。就在前幾日上海五角場的熊家長打人事件鬧的沸沸揚揚,只因為一點小事就引發的流血案件。每個家長都有護犢之心,但這般無理妥妥的熊家長!
為了玩手機,男童當眾狠踹親媽,這種孩子是家長一手培養的!
時至今日,在生活中家長打罵孩子的情況還很常見,這一點我們並不提倡。不過,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孩子打罵家長的情況。下面大家來看看是什麼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作為家長,又應該如何應對孩子帶有攻擊性的行為?
孩子又打姥姥了!父母到底應該怎麼教?
這是發生在火車上的真實故事。短短3個小時的旅程 ,一個長相俊秀的僅有8歲左右的孩子用玩具敲了他姥姥的頭十幾下,打姥姥的手和臉,踹姥姥的腿無數次,坐在對面,讓我深深的被觸動。被觸動的還不僅僅是孩子...
准父母必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孩子心理健康教育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大方面,准父母們趕緊來看看!1、受暴力畫面影響學習攻擊行為像電視里的一些暴力攻擊性行為很多時候都會影響到幼兒,幼兒們會從這些節目裡學習到很多攻擊性的行為,就像平時...
孩子喜歡打人或咬人是有暴力傾向麼,被打了,要不要打回去呢?
問題:從寶寶1歲多開始,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似乎開始有了「暴力傾向」。一言不合就動手,到了將近2歲左右甚至喜歡抓人,捏人,還有的喜歡動口咬人!!!好怕他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時 把別的小朋友弄傷,好...
調皮寶寶愛打人 家長不要輕視
生活中可能有些家長會注意到,寶寶差不多到了1歲月齡後自主意識開始變得強烈,也有了參與社交的慾望。但有部分家長也會感到鬱悶,為什麼孩子一跟其他小朋友玩耍,總會愛推人、打人呢?甚至還有再大月齡會說...
12歲男孩當眾死掐媽媽脖子!遇到這樣的熊孩子,到底怎麼管?
究竟發生了什麼,一個12歲的男孩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對媽媽動手?22日,在江蘇鹽城,一個12歲男孩弄壞了茶館裡的物品,想讓媽媽替他賠償。之後媽媽教育他,
「熊孩子」也是遺傳的?沒錯,就是父母的「鍋」
下班回家,等電梯的空閒,同樓內兩位年輕的媽媽正在心急如焚般地「吐槽」自家寶貝:A:「我家樂樂自從上了三年級,越來越不聽話了,老是喜歡打人,和同學一塊玩,一不順氣脾氣上來就甩手打人,今天我又被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