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準備了很多零食讓孩子分享給小朋友,卻不知這是愚昧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小昭

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就需要具備老師的角色認知。

我們很多行為是錯誤的,卻並不被我們所發現,容易把孩子領上不正確的路。

比如很多全職媽媽會聚在一起聊天,談家事,交流育兒經驗。

期間會準備一些小餅乾,輔食,水果之類的零食讓孩子一起分享。

在大人看來,這很正常啊,不是說要懂得分享麼?

當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大人們很自然地就會以自己面子為前提去思考,然後指示孩子去做事。

比如讓孩子把小餅乾一個個分給其他小朋友吃。

這個場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我們並不明白,這是個愚昧的行為,這個行為背後是在告訴孩子什麼呢?

心理學家解讀這個行為,認為從小讓孩子分享東西給別的小朋友,你是在教會孩子討好別人的心理活動。

幼兒會認為見到誰都應該先討好他們,否則人家就不會對自己友好。

長大後,比較容易成為討好型的人格。

那爸爸媽媽不讓孩子分享,會不會讓孩子變得自私呢?

孩子的分享需要是孩子自身啟動的。

而是否自私就看爸爸媽媽在孩子分享時,是否做得正確。

大概在2歲多幼兒身上會出現分享的行為。

韋寶2歲左右,一天他爺爺來家裡,韋寶拿著一塊餅乾正在吃著呢,突然他看了一眼爺爺,抓起一塊餅乾就遞給爺爺。

這時候,絕大多數爺爺都會這樣說:「乖,寶寶自己吃!爺爺不要吃!」

然後孩子有點茫然地縮手回來,塞自己嘴巴里。

有的可能會開始哭。

正確的做法是,爸爸媽媽要提醒爺爺奶奶接受孩子主動給的餅乾。

作為成人,我們不記得小時候的我們是怎樣長大的,3歲之前也沒有記憶。

但是從孩子身上,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一遍我們小時候的經歷。

這樣,我們大人身上的缺點,才不會在孩子身上重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保護好自己的孩子,父母終將自食其果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和我互動交流有些人很喜歡逗小孩子,特別是那種兩三歲可以給予回應但是又缺乏辨別能力的小朋友。這個年紀的小朋友,又天真又單純,還會說話了,大人們就覺得逗起來特別好玩,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