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培養寶寶養成負責任的好習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孩子的可塑性最強,在成人的道路上,受到什麼樣的家教,養成什麼樣的習慣,長大以後基本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教育孩子必須從娃娃抓起。
父母要使自己的孩子有擔當、負責任,就要費心思、下氣力、抓點滴、重培養。
家長自己本身就要是一個負責任的人。
家長自己不能用時推脫責任,應該承擔好自己的責任。
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莫過於言傳身教。
另外,家長要讓孩子承擔行為的後果。
家長不能總替孩子承擔後果,而應該適當放手。
比如,如果孩子在用餐時間不吃飯,就要讓他承擔餓了的結果,要等到下次吃飯的時間再吃,而不是家長再另外給孩子做。
讓孩子明白,他不吃飯後餓了的結果需要讓他自己承擔。
給孩子犯錯的機會,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發現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對自己的錯誤不自覺的進行遮掩、狡辯、推卸,卻少有人想到去主動彌補自己的過失,給學校家庭都帶來很多困擾。
多半是因為很多急脾氣的父母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總是急於批評指責,往往讓孩子感到害怕手足無措,時間一長就會讓孩子不由自主的想要推脫責任,從而變得毫無責任感。
所以在孩子犯錯誤時,不要急於批評指責,給孩子犯錯得機會,讓孩子明白,犯錯不可怕,重要的是事後如何彌補,讓孩子勇於承擔起自己犯錯的後果。
家長要成為孩子成人的好導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做孩子的好導師,父母一要不自負、不急躁、不懈怠。
學習一點兒童心理學,掌握基本的教育方法。
以德服人,以情感人,以智育人。
注重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因勢利導。
二要不溺愛、不放縱、不粗暴,多肯定、多讚美、多激勵。
引導孩子從小做正確的事、走正確的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對孩子從小處嚴要求、大處多激勵。
分擔家務勞動,從小養成負責任的好習慣。
很多家長總是不願意讓孩子參與家務,一是覺得孩子小捨不得用,二是因為擔心孩子做不好反而給自己找麻煩,但是卻忽略了孩子也是家庭成員,有責任有義務來分擔家務勞動,讓孩子參與家務可以幫孩子從小建立家庭責任感,讓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身為家庭成員的自豪。
家長要成為孩子一生的好朋友。
對孩子要人格上尊重,思想上影響,生活上體貼。
只有與孩子成為忘年之交,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對他健康成長帶來實際的思想幫助。
做家長容易,做好家長很難。
培養孩子養成負責任的習慣與品質,就要讓孩子從小懂得什麼是該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在日常行為中,加強責任感的實踐與培養。
比如,在做錯事情時,敢於承擔錯誤,接受結果。
不找藉口理由,不推諉他人;在服從管理時,能夠自我約束嚴加自律;在面對別人需要幫助時,能夠換位思考,伸出援手,雪中送炭;在決定自己言行時,能夠為自己負責,為家人打算,為他人考慮,為社會著想;在個人成長上,要學會人格有自尊、生活能自立;在為人處事上,要誠實守信,說話算數,言行一致,知行合一;在家庭事務中,承擔相應的家務勞動,懂得感恩父母;等等。
如此才能漸漸從小養成"有良知,遵禮儀,講道義,守本分,善擔當,負責任"的良好品質。
如何培養男孩的責任感?此事關乎孩子的一生
具備責任心,是一個人能否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的關鍵。而許多人都認為,責任心是成年人才有的,小孩子根本不需要有。其實不然,責任心應該從小就開始培養,並應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得到鞏固...
把握良機,培養孩子這個「唾手可得」的好習慣!
小梅子姐姐:許多孩子的生活過的就像過去的小皇帝,吃飯穿衣、端茶送水、保駕護航,家長是伺候的樣樣到位。這樣的孩子在家裡一定是任何事情都不做,任何能力也都因此而被家長剝奪,不知道等孩子長大之後是誰會...
當兒子摔壞了別人的玩具,媽媽這個做法太明智了!
教育往往體現在小細節,只要細節把握好,把孩子教育好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最近一位媽媽分享了她和兒子成長路上的一些育兒小故事,其中有個事例讓人印象深刻。
學做家務--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幹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後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幹家務的孩子,長大成人後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另...
教育孩子 羞恥心培養更重要
培養孩子的羞恥心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孩子總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如果孩子有羞恥心,就會感到愧疚,為了強大自己,就必須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堅強,而且通過羞恥心的作用來使得自己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下次該做如何...
孩子這些表現,源於責任感缺失,千萬不可小視!
提到責任感,很多家長覺得離孩子很遠,為時過早。其實,孩子日常的很多行為,根源恰恰就在於責任感缺失,家長需要引起注意:每次寫作業家長不催促就不主動寫,拖延懶散;平時用完東西不知道放回原處,玩具玩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