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逼著孩子「叫人」,真的是在培養孩子的禮貌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少爸爸媽媽會糾結於一個看起來很重要的禮貌問題:「我帶孩子參加聚會,讓孩子叫人,孩子就是不叫,搞得我很尷尬。

」「孩子見人不愛打招呼,搞得我都被長輩批評沒教孩子懂禮貌了。

」也有爸爸媽媽問真心爸媽,怎麼才能讓孩子變得愛叫人、懂禮貌?

教孩子懂禮貌的方法,我們是有的,但讓孩子變得爸爸媽媽讓叫人就乖乖地「叔叔好!阿姨好」的方法,我們是沒有的,因為我們壓根不這麼要求孩子。

您可能會奇怪,這不是一回事嗎?讓孩子見人知道打招呼,不就是教孩子懂禮貌嗎?但是,我們很「奇葩」地認為,這不是一回事。

且聽真心爸媽道來。



面子重要,還是孩子重要?

幾個月前,真心爸媽剛剛工作時所在公司的老同事聚會,因為沒人看孩子,我們把兩個孩子一起帶上了。

參加聚會的都是當年的老闆、前輩,對當時年輕的我們都照顧有加,一見面,真心爸爸自然按照慣例,讓孩子喊「伯伯」、「爺爺」,但倆孩子都挺怕見陌生人的,敷衍地在嗓子眼裡咕噥了兩聲,就躲到一邊去,再有人來,也不說話了。

吃飯時,孩子們也是悶頭吃東西,不肯說話。

如果爸爸媽媽一要求,孩子就乖乖地脆生生叫人,我們當然也會挺開心,但像上面說的這種情況,孩子不叫人,我們不會在人前逼著他們叫,不會在人前批評他們,回家後也不會批評他們:「你今天很沒禮貌,讓爸爸媽媽很不好意思。

為什麼?因為我們始終認為,和爸爸媽媽的面子相比,孩子要重要得多。

孩子不愛叫人,爸爸媽媽當然會覺得有點沒面子,但逼著孩子熱絡地和並不熟悉的人或者陌生人打招呼,孩子會開心嗎?

尤其是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叫人的情況,大多是不以孩子為主的場合,孩子能將就爸爸媽媽的意願,來參加大人的聚會,已經是很不錯了,爸爸媽媽有什麼理由,為了自己的面子,就對孩子要求太多呢?

何況每個孩子確實是個性不同,有的孩子會非常open,甚至「人來瘋」,人越多,越活躍,有的孩子,會比較羞澀、怕生,人多時不願意成為大家注意的焦點、談論的對象,寧可一個人在安安靜靜地呆在一邊。

真心媽媽小時候就是個不愛叫人的羞澀孩子,也曾被批評沒禮貌,所以特別能理解孩子處在這種狀況下的尷尬、無措、不情願。

他不是不喜歡人家、不是故意對人家不友好、不禮貌,他只是不習慣而已,大人何必為了自己面子好看,強迫孩子做他自己不擅長的事?

孩子是他自己,不是爸爸媽媽的玩偶

有人把中國爸爸媽媽特別喜歡讓孩子叫人,叫「中國式禮貌」,我們也在《隱身管教你孩子的那個「別人」》中,討論過英國心理學家魯道夫·謝弗在他的名著《兒童心理學》中,闡述的「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兩種不同的育兒傾向。

在「中國式禮貌」和中國爸爸媽媽更傾向於採用的關注別人怎麼看的「集體主義」育兒方式中,實際上隱藏著爸爸媽媽對孩子「自我」的認知和對親子關係的態度。

樂於接受來自外界的「孩子要有禮貌」的壓力,樂於培養甚至強迫孩子「叫人」的爸爸媽媽,在他們的意識中,孩子是爸爸媽媽的孩子,不是一個獨立的「自我」,孩子應該配合、遵從成人的意願,做大人喜歡的事、讓大人高興的事,甭管這些事是不是孩子情願的、喜歡的、樂於做的。

我們會看到不但有爸爸媽媽喜歡逼著孩子叫人,還有爸爸媽媽喜歡讓孩子在人前表演。

家裡來了客人,兩三歲的孩子會被叫過來,「給大家背個詩」,大點的孩子學唱歌、樂器、跳舞的,會被要求給大家唱個歌、跳個舞,或者演奏一段曲子。

孩子若是配合,大人自然開心,孩子若是不配合,大人不免就有些小尷尬;孩子表演時若是表現得好,大人會笑逐顏開,覺得孩子真給自己長臉、讓自己驕傲,孩子若是表現得不那麼好,大人不免不那麼樂意,客人走了說不定還會批評孩子一番。

被大人要求著、逼迫著做這做那的孩子,說得尖銳些,其實不是他自己,而是大人的玩偶。

在這種關係中,大人施加控制,孩子被動服從,長期習慣下來,孩子會很難建立起真正的自我,很難理直氣壯地說:「我想如何如何。

這在大人看來,可能不是什麼壞事,甚至「很好啊,孩子這麼聽話」。

但對孩子來說,一定不是什麼好事,這樣的孩子,在需要獨立、需要主見時,很難拿出「我是我自己,我不用看人眼色、被人控制」的硬氣來。



表面上的禮貌,是真的禮貌嗎?

另外,孩子肯叫人,就是真的禮貌嗎?其實未必。

我們見過乖乖叫人的孩子,在聚會的餐桌,「別人夾菜他轉桌」,而且得逞地竊笑,也見過嘴巴很甜的孩子,在大人聊天時,不停插話,或者要這要拿,讓大人得不到片刻安寧。

還有那無論大人說什麼都要頂嘴的、老師在上面講課他不停「接下茬」的、對家裡保姆阿姨蠻橫無理的、在公共場合大喊大叫的,他們可能都會叫人,但他們同樣不是禮貌的孩子。

和乖乖叫人這種表面上的禮貌相比,我們寧願看到自己的孩子,是內心裡有禮貌、有教養的孩子:他們發自內心地尊敬老師,從不在課堂上製造麻煩,他們理性地和爸爸媽媽表達要求,從大吵大鬧,他們對人友善,不會隨意冒犯別人,他們很少打斷別人說話,他們不會在飛機火車上旁若無人地大聲說話,他們坐公交車知道讓座,看電影時知道提醒爸爸媽媽關掉手機……這些表現,比他們肯乖乖叫人,讓人開心、安心得多。

所以,我們覺得,爸爸媽媽與其把培養孩子有禮貌的重點,放在讓孩子愛叫人上,不如多花些心思,培養他懂理、知禮、守規矩,讓他真正成為有禮貌、有教養,而且會發自內心地這樣要求自己的人。



孩子不叫人,真沒什麼,別逼他

那麼,遇到爸爸媽媽讓孩子打招呼,孩子不配合怎麼辦?爸爸媽媽放輕鬆點,別把事情看得那麼嚴重,就好辦多了。

我們的辦法是,該讓孩子叫人時,我們會溫和地告訴孩子:「叫叔叔,叫阿姨」。

如果孩子不肯叫,也沒關係,我們會在在孩子不場時對對方說:「我們家娃兒有點害羞,不太愛叫人。

」再配合一個稍稍歉意的笑容,相信對方都不會苛責。

再說了,一個大人,如果為了別人家孩子沒禮貌地叫他就不高興,也是不大可能的吧?

那麼不逼著孩子叫人,孩子以後長大了,會不會一直這樣呢?可能性微乎其微。

孩子大一些,知道用更社會性的規則要求自己,自然就懂得該叫人時,要禮貌地叫人了。

我們從沒看到過一個真正有教養的成人,是不能和人正常打招呼的,但也同樣見到很多平時蠻禮貌、蠻周到的人,遇到一點點小事,說翻臉就翻臉,一言不合,就對人惡語相向的。

言語禮貌,真的是不如內在的教養真實。




相關閱讀:

隱身管教你孩子的那個「別人」

你常和孩子說「別人家孩子」嗎?你讓孩子拿「別人」當榜樣嗎?

PS. (1)本文作者「真心爸媽」是一對父母,兩個男孩子一個十歲,一個十三歲半,我們在這個專欄中所分享的,都是自己親身經驗、思考所得,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評論、討論、提問,但請不要叫我們「小編」。

謝謝。

(2)文中圖片是作者北大師弟潘險峰所繪,經許可使用。

(3)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和使用本文和文中圖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請放過那個不願意和別人打招呼的孩子

早上在小區廣場晨練,碰到幾個相熟的媽媽,就和她們閒話起了家常。這時,有一位年輕的媽媽帶著一個小男孩走了過來,看到我們,媽媽用書拍拍兒子的肩膀,說:「兒子,叫阿姨好。」小男孩大概四五歲的樣子,雙眼...

「爸爸媽媽,別再逼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乖孩子VS壞孩子「快叫阿姨/ 叔叔/爺爺/奶奶……」家長一邊說,一邊把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往前拉。往往越是被拉,孩子越忸怩。有些孩子依著大人的意願,怯怯地打了招呼,會得到「真乖」的誇獎;有些孩子就...

「爸爸媽媽,別再逼我和陌生人打招呼了」

「乖孩子」VS「不懂事的孩子」不管在哪裡,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快叫阿姨/ 叔叔/爺爺/奶奶……」家長一邊說,一邊把躲在自己身後的孩子往前拉。往往越是被拉,孩子越忸怩。有些孩子依著大人的意願,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