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知世界|用育兒書,武裝自己(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2018年文話童心公號來了新成員——
讀書知世界
它的由來是這樣的:
首先,咱手裡有好貨。
文話童心有一個低調的讀書群,人少規矩少,讀書勤快質量高。
三四十位愛書人每周一聚,聊好書、寫心得,日積月累,乾貨越來越多。
如此寶貴的資源,藏起來實在可惜。
其次,育兒先育己。
孩子會copy父母,武裝自己=武裝孩子。
所以開欄第一期,分享一下書群群友們推薦過的:
育兒書籍
媽媽爸爸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咱們任務重、時間緊。
可咱又不是專家,面對啟蒙和教育,自己都像個懵懂的孩子,經常不知所措。
有沒有救星?
當然有,擴充知識最有效、省時、便宜的辦法——讀書。
給孩子讀書,自己也讀書。
讀了書不萬能,但一定會讓你少繞彎。
書中的專家是我們的後盾,指導咱跳過溝溝坎坎,登上高山瞭望遠方。
正如開題所言:育兒書是藥,隔一段時間就得吃一次。
所以咱們以後,經常見。
《兒童愛之語》
讀書人:春麗
這是系列書《愛的五種語言》的親子版。
愛孩子——說孩子能聽懂的話!
如何教育教養孩子?各家各派各有所長,也都有理論基礎和成功案例。
本書作者蓋瑞·查普曼博士強調:愛是教養孩童的基礎,也是穩固家庭的力量,如何對兒童表示愛,我們不同的說話方式可能會帶來完全不同的效果。
作者說每個人在心裡都有一個裝愛的箱子,無論大人和孩子都一樣。
在人際互動中,發現自己和他人的主要愛語是很關鍵的,用對「愛的語言」,才能正確地表達和接受愛,這是心靈滿足與否的秘訣。
書中說到,孩子不聽話,是因為愛箱空了,那就要充滿愛箱。
而有時,我們覺得我們已經把愛付出了,給孩子愛了,為什麼孩子還是表現出不滿,做出不當的行為呢?
實際上,每個孩子接受愛、感受愛的方式是不同的。
如,有的家長忙著工作賺錢,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經常送孩子禮物,但孩子仍舊覺得家長不愛自己。
問問孩子為什麼,孩子或許會說:「他們從來不陪我打球,沒時間帶我去玩。
」那這個孩子愛的語言就可能不是「接受禮物」,而是「精心的時刻」。
這就要求做家長的掌握孩子的愛之語,表達孩子能接受的愛。
學會使用孩子的主要愛之語與他們溝通,面對孩子和孩子的叛逆,可以多些理解和感受,讓我們說孩子能聽懂的話,用孩子的重要愛語對待他,灌滿他愛的箱子,也許他的行為舉止就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
這是一本翻譯的書,有著文化觀點間的差異,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很多做法還是值得借鑑的。
《不怕小孩問》
讀書人:歌烏昂
這本書以孩子突然問爸爸媽媽」自己是怎麼來的「為切入點,討論了很多和孩子如何溝通的方法。
不僅僅是性方面,而且引申到家庭乃至社會多方面的溝通問題。
從書中的很多案例可以感覺到,西方人在兒童教育方面習慣於疏導,而中國人更習慣於迴避,如果迴避不了事情發生,再去應急。
而往往應急的結果就是認命。
我不是說西方優於中國,而是感覺西方很多這方面的方式方法值得借鑑,天下沒有不值得借鑑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學會棄其糟粕。
中國人溝通是短板,不善於開放性表達情感。
讀這本書的時候,正趕上紅黃藍事件發生,我看到一篇報導說犯罪老師恐嚇學生,有望遠鏡能看到家裡,所以孩子回家以後也不敢和父母講發生的事情。
我覺得這就是溝通不好的惡性結果。
西方變態事件比中國多的多,但是西方的態度是發生了就要討論怎麼解決怎麼避免,而我們往往都是發生了就要讓大家最好別知道,以免不必要(必要)的恐慌。
還要提一句,這本書的出版社是大辣出版社,以出版性學知識類書籍而成名。
而這本貌似性學其實是社會學的典型學術類優秀書籍,至今沒有大陸版本,是個遺憾。
《全腦教養法》
讀書人:巧玲
這是一本可操作性很強的家長指導用書,對於解決餵養過程中孩子思維的整合難題很有幫助。
每個家長都頭痛兒童情緒不穩定,翻臉比翻書還快,而這一切源於兒童大腦缺乏整合,上層大腦發育不成熟,下層大腦操控著兒童的行為。
因此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整合兒童的上下腦,以讓代表理智的上層大腦占據主要地位,避免代表情緒情感的下層大腦失控。
大部分父母都認為,回應孩子發脾氣的最好方式就是忽略孩子的怒火,但實際上如果大人不懂得孩子發脾氣的生理原因,很難有效解決問題。
有幾個方法在實際生活中可操作性是非常高的。
比如鍛鍊孩子自己做決策,可以讓她做決定並承擔由此可能帶來的後果;通過提問讓他們看到現象之下問題的實質,讓孩子增強自我理解;鼓勵孩子考慮別人的感受,進而建立共情力。
這些方法最終發展出穩固且積極的道德感。
同時,全腦教養法強調了運動對情緒管理的重要性。
運動可以身體放鬆,釋放情緒的能量和壓力,最終情緒重新獲得平衡。
還有處理孩子的痛苦、恐怖回憶、促進孩子記憶整合能力的發展,以及如何發展第七感等等,於我而言,有兩點必須加以重視:在幫助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變得更加接納之時,我們要時刻謹記保持他們的獨立個性的重要性。
要成為健康良好的「我們」的一部分,前提是個體必須同時是獨立的「我」;同時,父母必須意識到早期經驗並不等於命運,理清自己的過去並正視生命的故事,才能把自己從世代遺傳痛苦和不安全依戀的命運中解救出來,並為孩子創造良好健康的養育環境。
《遇見孩子,遇見更好的自己》
讀書人:susu
這是幾位美國諮詢師的合著,比較接地氣,沒有居高臨下的以自己優秀的孩子作範例來教導他人如何讓孩子「出類拔萃」,儘管其中兩位作者是夫妻,育有7個孩子。
書里就家長常遇到的問題給了解決辦法,具體、實際、可操性強,更讓人心裡放鬆的是,原來遠在地球另一端的孩子也有這些毛病和脾氣,全球家長共同的智慧總能算作是孩子的「使用說明書」吧。
摘取部分內容分享:
(1)充滿感情,但不感情用事;
(2)把時間安排得更為寬鬆。
父母不應該把日程安排得過滿 ,讓自己應接不暇。
窮於應付過多的事物,難免會無暇放鬆,不能享受陪伴孩子的時光,而且一旦繃緊了這根弦,就很容易產生挫敗感 。
(3)提前15分鐘行動。
家長們可曾記得,有很多次因為快要遲到了,心情頓時煩躁起來,脾氣也按捺不住了。
其實,只要從早上起床開始,凡事都提前15分鐘行動,那大概你家裡就能增添百分之十五的寧靜了。
《給世界一個微笑》
讀書人:嘟嘟媽
這是一本給孩子的成長書,裡面不僅有劉墉寫給孩子的文章還有孩子的回話,在這種一來一往的溝通中可以看到民主的家庭氛圍。
孩子也有不贊成父親的地方並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和意見。
對於處世態度:凡事都往好處想,「正面思考」讓我們在最壞的時候,能往好處想。
它使我們學會寬恕、學會感恩,帶我們度過最艱苦的歲月。
對於事情的表述:碰上緊急狀況要先說結果。
就好比新聞報導在第一段即將事情的始末交代完,這點也完全適應於日常生活中,可以更有效的溝通。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劉墉說「人無近憂,必有遠慮」。
當一個國家處於發展中時所關心的必是民生問題,不會或很少關心氣候、環境對於人類的影響。
劉墉對年輕的朋友說:當你自認長大了,希望別人不再把你當小孩看的同時,你也就不能沒心沒肺、直來直往了。
你要學會什麼時候剛、什麼時候柔,什麼時候直言、什麼時候婉轉。
最重要的是總用「同理心」想想別人的感覺,想想同樣的情況落在自己身上會怎麼樣。
於是你開始懂得為別人讓路,也給自己留下更大的空間。
話到嘴邊留半分,不咄咄逼人。
做父母的教育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只是有時處在不同年代的兩代人都有各自的堅持,看似針鋒相對的觀點可能出於同樣的目的。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
讀書人:Mary媽
作者斯賓塞談到:痛苦的功課使人感到知識討厭,而愉快的功課會使知識吸引人。
那些在恐嚇和懲罰中得到知識的人們,日後很可能不繼續鑽研;而那些以愉快的發現獲得知識的人們,不只是因為知識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許多快意和成功的體驗將促使他們終身進行自我教育。
這不就是教育的真諦嗎?
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學習是最有效的,此時孩子的學習也是快樂的。
整個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愉快的教育過程,父母必須遵循孩子心智成長的自然規律,誘導孩子的興趣發展,鼓勵孩子進行自我教育,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在家庭教育中要發揮父愛的積極作用,積極幫助孩子樹立快樂的心態和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
運動是這快樂教育中的一部分,對於孩子來說,運動也是生長的本能,是獲得補充能量的機會。
運動能給孩子的身體成長以及心理發育帶來積極正面的影響。
大自然對孩子悟性的提高以及身心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快樂教育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孩子的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也應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
致 謝
育兒好書太多,讀書筆記太精彩,但受篇幅所限無奈掛一漏萬,請作者和讀者多諒解吧。
讓小編最傷心的是,有些筆記的落選理由是:太長。
1、書籍排名不分先後
2、版面有限,文稿略有刪節。
3、讀書觀點各異,如欲拍板,聯繫小編
歡迎聯繫客服wenhua_mengmeng,
加入文話童心育兒群~
文化、故事、攻略、育兒討論……
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精彩
4歲女童把芭比娃娃塞進下體,原因令人心碎,到底是什麼影響了她
「一位4歲半的小女孩下體流血被送到急診室急救,醫生在診斷過程中驚訝發現孩子的下面竟然伸著芭比娃娃的兩條塑膠腿,因為她把芭比娃娃塞到陰道口裡了。」到底是什麼讓年幼的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在醫...
教育的最大死敵,是父母的脾氣(為了孩子請花幾分鐘讀一讀)
在中國,喜歡大發雷霆、喜歡暴力動手的父母有很多,而這些愛發脾氣愛動手的父母在教育上有沒有成功呢?結果昭然若揭,很少!請記得一句話:教育的最大死敵是父母的脾氣!如果你想教出有教養、高情商的孩子,請...
小蛙10分鐘育兒: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和父母合作
大家好,歡迎來到今天的小蛙10分鐘育兒,今天我們的題目是"不吼不叫,平靜地讓孩子與自己合作",其實這個題目來源於美國作家羅娜·雷納的一本育兒暢銷書的名字,這位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總結多年的育兒...
如何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研究證明這三點至關重要,你也可以做到!
上世紀9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進行過一場大規模調研,他們發現有一類孩子被稱為「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身上有著一些共性:1. 善於調控情緒,能迅速讓自己平靜下來2. 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不打不罵10大教育孩子法則
親子之間的溝通應該是真誠而沒有距離的,家長可以很誠實地將自己的擔心或情緒解釋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他的行為會讓你難過,或是會讓你擔心、懼怕。有些家長又時常感到很為難,因為除了打罵之外,他們似乎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