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熊孩子須從「熊父母」開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昨天坐45路公交去碧沙崗公園,不知道從哪一站上來了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嬰兒自上車之後就開始一直哭,特別大聲的那種,而且是從上車哭到下車的那種,中間沒有停歇過。

由於擔心嬰兒的持續哭鬧影響車上的乘客,婦女也一直在哄,但並沒有絲毫作用。

讓我不禁想到了最近比較火的「熊孩子」。

什麼是熊孩子? 據傳聞這是一種恐怖的生物,他們歲數小不懂事,多處在幼兒園和小學時期。

他們破壞力極強,專門從事手辦的毀壞,書籍的撕毀,硬碟數據的刪除,偷吃我們的零食,弄亂我們的房間,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四處打鬧等各種破壞性活動。

在春節期間活動尤為猖獗。

熊孩子為什麼這麼「熊」 首先是自我中心——熊孩子大多將焦點放在自己身上,按自己的意願行事,很少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也很少顧及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產生怎樣的影響。

根據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觀點,自我中心正是兒童最重要的心理特徵之一。

他通過著名的「三山實驗」得出結論,認為兒童直到7-12歲才有從他人的視角看待世界的能力。

後來的一些實驗表明,皮亞傑可能低估了兒童在這方面的發展進程;但不管怎樣,這些實驗至少說明,從他人視角看待世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逐漸發展出來的。

熊孩子「熊」的另一個原因是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對缺乏。

熊孩子之所以「熊」,是因為他們的心智和社會發展水平尚未達到「正常」社會生活的標準,所以表現出了各種不合時宜的行為。

比熊孩子更熊的是「熊父母」 大家應該都遇到過熊孩子,旅途勞累想在車上休息一會,在餐廳想安安靜靜的吃個飯,精力旺盛的熊孩子在那裡大聲說話,或者哭個不停......不過個人認為熊孩子之所以那麼熊,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遇到熊孩子就算了,如果再遇上熊家長那可真是欲哭無淚啊!看到網友說道,由於忍受不了熊孩子的吵鬧,去和讓其家長管教熊孩子的行為,熊孩子的熊家長竟然說道:誰還沒有個小時候,他還小;受不了啊,那你可以移民啊;或者就是孩子還小,不懂事,理解一下,然後說熊孩子一句後就不再理會。

孩子年齡小不懂事,難道身為人父人母的你還不懂事嗎?任由孩子吵鬧。

曾經在知乎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和媽媽一起坐火車,一路吵吵嚷嚷個不停,他的媽媽反覆跟他說:聲音小一點,你吵到別人了。

總是安靜一小會就依然在那自顧自的嚷嚷。

於是他的媽媽在下一站就拖著行李箱帶著他下車了。

他媽媽說,我明白你有說話的慾望,所以我尊重你,但我也要尊重車上的其他人,你現在想說多久說多久,等你什麼時候說完了,不再打擾別人,我們就買票離開。

於是他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車站待了好幾個小時。

中途他也哭鬧,他媽媽只是平靜的說,這是你自己犯得錯誤,你要學會自己承擔。

你要哭鬧就繼續,哭累了我這裡有吃的。

我不會因為你用哭鬧就答應你任何事情,現在不會,以後也不會。

等到小男孩保證再也不會吵到別人的時候,小男孩的媽媽又重新買了票。

自此,小男孩沒有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吵鬧過。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還老。

孩子小不是孩子可以在公共場所影響他人的藉口。

孩子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吵鬧影響他人的背後體現了什麼,是孩子家庭教育的不到位,還是家長對於孩子的溺愛。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溺愛以及缺乏合理的家庭教育造就了熊孩子,或者一些熊孩子的家長對小孩子的熊,不以為然反而覺得很可愛,很調皮。

但是他是你們的孩子,不是大家的孩子。

要想治理熊孩子的熊孩子主要還是要先從熊孩子的熊父母開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孩子的公德培養教育,我們做對了嗎?

每天上下班的時候,總會在公交車上或者地鐵上碰到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們。整輛車上的人滿是疲憊的神情。只有三兩個小孩子在車上打鬧著,語調漸漸升高、打跳的行為愈演愈烈,反觀一旁的家長卻在默默的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