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熊爸媽,就要正確對待孩子每次的失控行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爸爸媽媽們就會發現她們有很多「惡趣味」。

他們以拉扯大人的頭髮為樂趣,大一點了,他們開始故意弄壞玩具,再大一點了,有的孩子甚至是在幼兒園打其他的小朋友。

不過,一般來說,只要孩子沒有持續的暴力傾向,這都屬於正常行為。

這是因為3歲以前的孩子,第一,他們對陌生的新玩具充滿了好奇,要把它完全肢解,方能善罷甘休。

第二,他們口齒還不夠清楚,不能進行很好的表達。

打人咬人,其實只是他們引起別人注意,甚至是他們表示喜歡的一種方式。

所以,遇到這種情況,撫慰被打的小朋友的同時,家長不要用激烈的方式去批評打人的小朋友。

她只是用錯誤的方式表達了情緒,這時她也感到很害怕,這麼不好的後果並不是她預料到的。

此時嚴厲的責備只會激起她的反抗意識。

所以,打人的小朋友也應該受到一定的安慰。

當然,安慰的同時必須讓他明白自己錯在什麼地方,並一定要監督她向對方道歉。

但是,這只限於3歲之前。

如果父母始終沒有加以正確的引導,孩子就開始往熊孩子的路上轉變了。

熊孩子的最顯著特徵就是不守規矩。

任何地方都無拘無束,肆意妄為。

如果有人和他講規矩,他只會充耳不聞,或者大吵大鬧,甚至打擊報復。

而熊孩子的後面必然就是一對嚴重失職的熊爸媽。

事實上,當孩子第一次在公眾場合有失控行為開始,家長就應該嚴厲得制止他。

要分清楚孩子行為的原因是興奮還是煩躁。

無論是哪種,第一步是和孩子講道理。

輕輕握住她的雙肩,看著她的眼睛,告訴她,請他馬上安靜,因為她的行為影響到別人了,同時告訴她,如果她不安靜將會被迫離開這個地方。

一旦孩子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家長就應該而把她立即帶離公共場所。

如果孩子的行為是因為興奮,孩子安靜下來的速度很大部分取決於家長的態度。

家長態度越嚴肅而堅決,孩子安靜下來的越快。

但是如果孩子是因為累了餓了睏了,而產生了「情緒大爆發」,就不是那麼容易讓她的情緒穩定下來的。

而避免這種情況的辦法就是注意孩子的情緒。

在孩子表現出很累,很餓或者任何不舒服的情況下,都別帶他出門。

如果已經在外面了,孩子有任何煩躁的表現,也應該立即帶他回家。

指望這樣就能讓孩子情緒慢慢平復下去只能是媽媽們的美好願望。

「情緒大爆發」起因是孩子感到憤怒或者沮喪的時候,他們還無法用言語來排解自己的情緒,哭鬧尖叫對他們來說,是最簡單最有效的發泄方式。

但是就算回到家裡,孩子們心裡的不愉快當然不可能憑空就消失了,當孩子開始哭鬧,摔東西的時候,稍後再想怎麼和他溝通,孩子正處在一個非常煩躁的階段里,任何說教都是毫無意義的。

媽媽們更應該注意的其實是他們的安全問題,特別是當孩子完全失控的時候,媽媽們的情緒也很容易開始波動,在確定孩子不會傷害到他們自己之後,媽媽們最好能到一旁,自己平靜一下,以免一怒之下,失手打了孩子,又去內疚。

等孩子發泄完了,這時候再準備好安慰他,不要讓他把自己嚇到了。

我們每個人都是潛在的熊家長,稍不注意就會養出個熊孩子。

所以一定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每次孩子的失控行為,才能讓她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健全的人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歲孩子愛打人?你是否了解背後原因

很多父母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家的小孩子現在怎麼變得這麼「暴力」。和其它小朋友玩得好好的,怎麼突然就打其他小朋友。出去玩的時候,我們父母要時刻領著、看著,一不注意要爭搶玩具,甚至打人、踢人,把別人家...

你家有個愛打人的寶寶?這裡有一份應對指南!

孩子脾氣暴躁,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要不順心,突然就打人,我都快不敢帶他出去玩了。我女兒越大越沒規矩了,親戚朋友只是友好的想要抱抱她,她就打別人,顯得太沒教養了怎麼辦?寶寶總愛動手打人,這麼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