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情緒多變難倒父母,寶寶常見的3種行為究竟作何解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寶逐漸長大,慢慢開始有自己的想法,行為方式與情緒都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家長們往往猜不透寶寶在想些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去處理。
殊不知寶寶的舉動跟爸媽的教育方式有著很大的關聯,那麼寶寶做出這些行為到底有什麼隱含意思?
1、對著幹
人的一生中其實有兩個叛逆時期,眾所周期青春期的孩子多半都有叛逆心理,但寶寶3歲左右時也會做出一些跟你對著幹的舉動。
寶寶3歲左右時具有一定的行動力,並且有自己的思維方式,但這種思維方式跟成年人還是不太一樣的,爸媽就會覺得寶寶在跟自己對著幹。
大多數寶寶會用拒絕的語句向爸媽表達自己的自主意識,爸媽這時候不要一味的考慮自己的感受去要求寶寶,應該試著尊重寶寶的想法和做法,逐漸與寶寶達成共識,才能讓寶寶在未來的生活學習中更加聽話。
2、易憤怒
不少家長在跟寶寶相處的過程中會發現,寶寶情緒變化很快,容易變得憤怒、暴躁,甚至會大聲尖叫、摔打玩具,跟別的寶寶一起玩耍時發生不悅,還會有動手打人的行為出現,這多半是由於寶寶所處的家庭氣氛「薰陶」所致。
家長不要以為寶寶還小不懂事,其實寶寶心思很重,當你們在寶寶面前吵架時,寶寶的內心也會受到一定負面影響,當寶寶自己遇到不快時,就會用比較極端的方式來發泄情緒。
作為家長不妨先在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寶寶並不會無端的出現打鬧行為,當寶寶發泄時,不要隨意指責或懲罰,讓他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分散下注意力,平靜下來後在進行安慰以及說服教育。
3、愛哭鬧
寶寶哭鬧大概是爸媽最頭疼的事。
比如寶寶想要某個玩具,家長不同意購買,寶寶就會用哭鬧的方式博取同情,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家長們往往因為立場不夠堅定而輸給寶寶,不得不購買。
寶寶如果第一次因為哭泣達到目的,他們就會記住這個招數,凡是遇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想做的事無法完成時,他們就會以哭鬧的方式來對付家長,讓你束手無策。
寶寶這種哭鬧行為其實是源於家長們的溺愛,那些容易心軟的家長,帶出來的寶寶就比較愛哭,長此以往寶寶會變的越來越任性,甚至是無理取鬧,會更加難以教育。
家長們要給自己設置一個底線,不要什麼都依著孩子,寶寶跨過了這個底線時,要堅定自己的立場。
當寶寶哭鬧過發現不管用時,就不會再使用這個方法,家長教育起來也會更加輕鬆。
育兒不易,教育方式不對會影響到寶寶未來的身心發展
寶寶出生後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是對是非觀念並不是很清楚,判斷不了什麼該接受什麼該拒絕,如果家長在寶寶面前不多加注意自己的行為,可能會對寶寶心理的健康成長造成阻礙。那麼家長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是不...
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愛發脾氣,怎麼辦?
看到3、4歲的孩子滿地打滾,撒潑,哭鬧,相信很多家長和幼兒園的老師都感到特別抓狂,感覺要被孩子弄瘋了,心裡感嘆,這娃娃整一個混世小魔王呀!其實呀,這是我們小寶貝的叛逆期來啦, 孩子在2-4歲時,...
寶寶脾氣不好、哭鬧、扔東西應如何應對
每個寶寶在家裡都被寵成了「小皇帝」,尤其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輩的,那就更不用說了。現在的寶寶年齡雖小,但脾氣卻不小,一有不如意就會哭鬧、扔東西、打滾,甚者去「告狀」……這麼磨人的寶寶還真是讓父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