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到3歲孩子尿床行為,你的管教方式也許影響了孩子心理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幼兒期,2到3歲這個階段。

心理學教授楊鳳池指出,這個階段裡頭孩子逐漸跟父母的距離拉開了,尤其是斷奶以後,孩子原來和母親是在內在和外在的現實里,都是一個緊密結合的一個一元化的實體,儘管是兩個個體,但是孩子好像和母親保持著最緊密的聯繫,但是從斷奶以後,孩子和母親的距離就逐漸拉開了。

斷奶以後自己的想法跟家長的想法並不一定一致,家長有家長的想法,自己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說有的時候,孩子早晨起來。

家長會拉著孩子說:「這床上一塊濕的是怎麼回事兒啊?」孩子說:「尿床了。

」「誰尿的?」「我尿的。

」「尿了以後難受不難受啊?以後還尿不尿了?」「不尿了」

可等第二天早晨起來一看,又濕了,家長又說:「怎麼又尿啦?」然後孩子很尷尬。

當然大多數的家長,可能這種批評和指責就到此為止了。

但是可能有一些家長不太理解孩子,他會按照成人的思維來看待這件事情,對孩子說「尿床對不對呀!丟臉不丟臉啊!羞不羞啊!明天你要再尿床,爸爸就打了或者媽媽就打了!」所以有的孩子尿了床,很怕父母的責罵或者是體罰,這時候他的內心衝突就加劇了。

可能還有一些家長在自己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還有這樣的經歷:家裡頭擺了一桌飯菜,甚至還有幾個客人,有可能是過年過節,或者辦什麼喜慶的事情,這些人坐在桌前要吃飯,還沒吃的時候,孩子可能突然來報告說要拉屎,要大便。

這時候家長就有一些生氣:「你要大便你找我說什麼去上衛生間去。

」或者有的小孩去了衛生間,拿了個尿盆回來放到飯桌旁邊來大便,有的家長可能就很惱怒,甚至打罵。

那麼在這個年齡階段裡頭。

要提醒各位家裡有兩三歲小孩的父母,如果孩子尿床怎麼對待?如果孩子出現你要請客吃飯,他要在旁邊大便怎麼來處理?

在2到3歲的小孩,從心理發展上來講處於肛欲期,就是這個階段的小孩他個人快樂的主要來源來自於他的排便行為。

小孩在尿床的時候,可能他沒有馬上要尿床的感覺,而是他自己感覺很愉快,尤其是睡眠很沉的情況。

他的膀胱在積存了大量的尿液情況下,如果他能夠隨意的排便,就是他的一個比較舒服的反應。

另外就是在清醒情況下,如果他要排便,他有可能就要找到大人跟前,來做這個事情,特別是看到大人比較歡快的時候,因為一般一個家庭在吃飯的時候,是在家裡最快樂的時候。

當孩子看到家裡頭充滿歡樂氣氛的時候,孩子可能要過自己的節日,就是自己的排便行動,他的排大小便的行為,是他認為很有意思很有趣兒的一件事,就一定要跟大人高興的事情一起辦。

這時候大人一定要理解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如果一個二三十歲的小孩,在別人要請客吃飯的時候出現剛才這個動作,我們宴會的主持人完全有理由惱怒,或者認為這個人精神有問題,但是如果一個兩歲或者三歲的小孩,出現這種行為,這是再正常不過了,我們成人必須得有這種寬容度,應該理解他是小孩,在這個時刻他對此事感興趣,儘管很荒唐,但是我們必須接受,必須理解。

在幼兒期,訓練孩子控制大小便,是家長和孩子共同要處理的一個重要問題,也同樣成為在這個時期造成孩子心理挫折感的重要事件,如果孩子執意的要在某個場所某個時間大小便,父母堅決的強力的反對和制止,甚至用最粗暴方式。

就會給孩子造成心理的挫折感,嚴重的造成一個心理創傷。

在幼兒時期。

被父母用特彆強烈措施,或者採取粗暴的措施限制大小便的孩子,會造成內心激烈的衝突:
「這是我特別想幹的事,父母非得不讓我干,父母想讓我做的事,我特別不想干。

」 這種孩子長大之後就特別容易在重大的抉擇面前猶豫不決、和內心矛盾衝突的狀態。

容易和別人唱反調,人際關係相處不融洽。

所以兩三歲的孩子在尿床以後,尤其是家長。

應該採取寬容的態度;當家長擺好一桌宴席,要吃飯的時候,孩子拿著便盆過來說要大便的時候,家長必須採取寬容的態度。

那可能有做父母的人就會說了,那這孩子就由著他這麼折騰,你這吃飯他就拉屎,然後他尿床還不加批評、不要求?

其實這就是心理學或者心理衛生有必要採取措施施的地方。

就是在必要的時候我們家長要動些腦筋、發揮一些智慧去解決問題:怎麼樣能夠讓孩子不尿床,怎麼樣讓孩子不在我們吃飯的時候大便。

而不是採取簡單粗暴的方法解決問題。

防止孩子尿床的最好辦法不是呵斥和打罵孩子。

而是我們每天夜裡要定時的叫醒他起來小便,比如我們大概知道,孩子這一晚上可能要尿1到2次。

我們要留心掌握規律,大概在什麼時間會尿,然後我們父母定好鬧鐘,到時間就把孩子叫醒起來小便,這樣孩子就會形成習慣,形成一種條件反射,就是有尿躺在床上就睡不著。

絕對不能對孩子尿床這種行為視而不見,否則就會形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到二三十歲了還尿床。

他就是在兩三歲的時候,父母對他的尿床行為視而不見,沒有在意,也沒去管。

所以就形成了躺在床上能隨意排尿的條件反射。

所以我們訓練兩三歲的孩子不尿床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放下自己成人的身段,最好能夠降低自己的身段兒,蹲下來跟孩子說話。

要捨身處地的考慮,這個兩三歲的孩子現在此時此刻正在想什麼,而不是我們家長在想什麼。

我們家長要想跟孩子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情時,一定要想到:我現在說的這個話,做的這個事,到底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的需要,還是我這做父母的這麼說這麼做痛快。

凡是後一種情況都不適合跟孩子說或者做。

只有對孩子心理健康有幫助的事情,有幫助的話,我們才可以做,才可以說。

那麼在這個階段里,我們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不要按照自己對世界的理解要求孩子,而是要努力的去想一想,或者去觀察,去跟他交談,發現孩子的想法。

好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又一個良好基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知道嗎?孩子問題多與父母的行為密不可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種種行為動作,還在總是能簡單的模仿出雷同的影像。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有許多地方都遺傳和複製了父母的特徵因此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家長要以身作則,運用良好的...

小大人,誰的錯

小大人,誰的錯壹00後還在作妖,10後已經成精!正處於「童年」期的一群孩子開始無縫隙地接軌成人的生活:電子遊戲玩得比大人還6;情歌唱得比原唱都好聽;穿的衣服時尚前衛,儼然一個「小大人」,孩子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