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跟孩子生氣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相處中總是喜歡發脾氣,習慣於把每次發脾氣歸咎為孩子不聽話,或孩子某種行為太不像話,認為自己發脾氣是不得已而為之,是為了教育孩子。

事實是,脾氣不但沒有教育功能,卻是反教育的。

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壞脾氣不僅像一把亂揮的錘子,破壞當下的一時一事,甚至造成不必要的人生悲劇;更像彌散的有毒氣體,形成深遠而廣泛的損害。

家長發三分脾氣,會對孩子形成七分損害。

壞脾氣造成的後果是什麼,我們大約可以這樣描述:輕度後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後果,孩子成年後脾氣暴躁,愛抱怨或抬槓,為人苛刻;重度後果,嚴重抑鬱症,性變態,神經病人格。

家長發三分脾氣,會對孩子形成七分損害。

說壞脾氣是教育的死敵、人生的陷阱,並不為過。

脾氣的壞處其實大多數人都明白,只是做不到不發脾氣。

不少家長經常下決心要改掉壞脾氣,每每事到臨頭,火氣一上來,就什麼都忘了。

所以,本文想著重談談如何克制壞脾氣。

克制脾氣不能光靠一個「忍」字。

古話說得好,「忍」字心頭一把刀。

一位家長給我的郵件標題是「我忍,我忍,我忍忍忍」,且不說郵件內容如何,標題已夠驚人。

刀鋒之下,如何能躲開傷害?一個人心上這麼多帶血的刀子,若不去掉,遲早是要割傷自己或他人的。

這就說到一個問題,脾氣大的人為什麼心中常有怒氣?他們的「火」到底從何而來?知道病因,對預防和治療都非常重要,所以有必要在這裡對壞脾氣先追根溯源一下。

脾氣很差的人,童年經歷往往有兩個特徵:一是身邊有個愛發脾氣的人,二是內心常常有委屈感。

正是童年時代的這兩種遭遇,埋下了壞脾氣的隱患。

因為兒童的性情是向成人習得的,家長的行為示範作用要遠大於口頭訓誡作用。

壞脾氣家長動不動向他人、配偶或孩子發火,這首先是做了反面示範,無意中教會孩子用破壞性方式表達不同觀點。

同時壞脾氣的人讓家庭生活經常充滿火藥味,讓孩子的心理總是充滿負面情緒,積澱越來越多的負能量,成年後,習慣以傷害性的方式表達分歧,尤其容易衝著配偶和孩子嚷嚷,甚至動手,因為這兩者離自己最近,對自己威脅最小——於是我們看到,壞脾氣代代相傳,老子火氣大,兒子脾氣就差,到了孫子也不怎麼樣——家族輪迴鏈條就這樣形成,正如蒙台梭利所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

脾氣的本質是恨意,恨意和思考力呈反比,恨意越深,思考力越淺。

一些愛發脾氣的人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這脾氣就這樣,天生的,改不了。

把壞脾氣等同於雙眼皮一樣的生物遺傳,這反映了很多人對自己壞脾氣的無可奈何,以及對自我改變的逃避。

追溯脾氣的成因不是為了指責誰,而是為了看清楚自己的缺點從何而來,將要何往。

看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才能避免把壞脾氣合理化,才有力量斬斷這輪迴的鏈條,並且容易對原生家庭的缺陷給出原諒。

家長究竟為什麼愛生氣?

如果你不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教育工作者,我一般不建議把生氣作為一種教育技巧來使用。

作為一名家長,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令狐沖說:有些事情本身我們無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我想,有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無法控制自己因此才導致我們無法控制事情。

教育不也是如此嗎?作為家長,如果連自己都無法控制了,卻要求孩子學會控制自己不是很荒唐嗎?

為什麼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行為會失控呢?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孩子做的某些事情出乎自己的意料,正是因為事情出乎意料,家長事先並沒有為這件事情準備了恰當的預案,因此我們只好通過情緒反應來表達我們的驚慌失措,因此生氣只是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絕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情緒反應能解決問題的非常少,而且隨著使用次數增加,因為邊際遞減效應而逐漸無效。

即便是一個經過專業訓練的教育者也不可把生氣當作常用的管理技法來用,這是風險極大的技巧,因為具有宣洩情緒的效果,使用起來容易上癮,它解決的多是表面的問題,越少使用生氣技巧的人他的生氣才越有效益,當然前提是你是在有意的使用,而不是失控地使用。

因此對孩子行為的預期估計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意識到孩子在某種外界施加的行為下孩子會做出什麼反應,並且我們預先為孩子的這些反應準備了幾個方案,那麼我們就可以比較大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教育行為。

要準確地估計孩子的行為,首先我們必須把自己的行為回歸到教育上來。

首先,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在教育別人的孩子,不幸的是很多家長都是用別的孩子的標準來套自己的孩子,而且是經常以優秀於自己孩子很多的標準來套自己的孩子,要求自己孩子必須要做到許多優秀孩子身上的優點,而自己孩子身上優點卻視而不見。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身的特點,有的孩子這個地方好,有的孩子那個地方發展快,我們怎麼有辦法讓自己孩子集中了許多優秀孩子的最核心的優秀,一個人的時間有限,發展這一塊總會犧牲另一塊,如果不能取其長而發展卻取其流行而發展,這就可以說是偏離了教育之道了。

教育孩子就是教育孩子,家庭教育不是家長宣洩情感的方式,我們必須時常提醒自己。

其次。

我們必須意識到孩子和我們之間的差距,有許多事情我們之所以懂得處理是因為我們在比孩子多活的這幾十年的時間裡慢慢地學會了,自己在孩子這麼大的時候說不定就是你常「啥都不會」的人,如果能想想看自己當年做的如何,可能會對孩子寬容一些。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把孩子的現狀估計提高經常導致對孩子的要求的提高,這也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的缺乏了解,這些了解內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孩子的知識層次現狀,智力和非智力發展的的現狀。

缺乏這些了解而以「大家的孩子」來代替「我家孩子」都是不太妥當的。

再次,必須要有多個預案,比如說我估計我的孩子在什麼情況下會出現什麼問題,我按照他的問題的程度準備了幾個可供選擇的辦法,當然這些預案一般是不可能馬上完善起來,而是隨著對孩子慢慢地了解以及自己不斷地學習和摸索逐步完善起來。

一個家長只要不是感覺到黔驢技窮,一般是不會生氣的。

黔驢技窮是家長的事,作為教育者自己學習不到位的事情,那麼譴責孩子做得不好就沒有太多的道理了,尤其在孩子很小、缺乏自我教育能力的時候。

家長如何控制自身的情緒?

1、要改變不正確的觀念

身為家長要懂得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換個角度去處理和解決問題,說不定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讓孩子感受到不一樣的父母,從而能夠在情緒和行為上有所改善。

2、懂得控制自己的音調

有的家長在發火的時候就會放高自己的嗓門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通過您的音量和嗓門就能夠感受到家長的憤怒,從而讓孩子感覺到跟家長之間的距離感,使得家長的這種壞情緒傳遞給孩子。

3、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

很多家長在生氣的時候就會拍桌子瞪眼,這只會增加孩子對家長的恐懼感,如果家長感覺到自己火氣上來的時候,可以儘量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暫時離開孩子的周圍,去倒一杯水之類的。

4、家長要學會讓自己放鬆

不過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都要懂得讓自己放鬆下來,在情緒緊張的時候就很容易做出一些不冷靜的事情,所以,家長一定要懂得讓自己放鬆,然後調控自己的情緒。

家長如何控制自身的情緒,現在要牢記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哦,其實有時候孩子不乖巧並不完全就是孩子的問題,家長自身的教育方法和處理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10招搞定愛發脾氣的熊孩子

孩子慢慢長大,你是不是會有點懷念他「任由你擺布」的階段?現在他有了自己的主見,有時候會發脾氣,你是不是很頭疼?甚至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孩子在他的慾望沒有得到滿足時大聲哭鬧、在地上打滾,或撕扯自...

原創丨孩子脾氣不好?家長再不注意就晚了!

朋友跟我抱怨,說兒子總是嗆著自己說話。作業本落在家裡,緊急讓我們送到學校,剛說了句「每天叮囑你多少次……」兒子立即黑著臉嗆她一句「好了好了,你快走吧!別煩我」跟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一會就能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