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教育理念:拿什麼來懲罰你,我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父母

我們從不想責罵孩子

我們也從不忍心懲罰孩子

可是,有時候面對滿地的狼藉

面對無休止抓狂的哭鬧

實在控制不住脾氣

忍不住對他們大吼大叫

風平浪靜之後

看著可憐兮兮、滿眼淚水

被我們視為心頭肉的小人兒

愧疚自責暗自落淚

我們一直很迷茫

對於孩子的「過錯」

到底是要寬容還是懲罰?

我們很想對孩子的愛無條件但有原則!

今天,特意分享這篇文章

相信看完之後的您會有很大的改觀

正如文章所言

想要孩子成長,就要允許他犯錯

在懲罰中成長和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感恩❤

對您有幫助

請分享給需要改變的媽媽

一犯了錯,就要罰。

首先需要正確判斷孩子的「錯」。

關於懲罰孩子,第一,判斷該不該罰?如果確實該罰,那麼就是做了正確的事;第二,才是想想怎樣罰的有技巧、有立場又不傷害孩子、讓孩子心服口服、有利於孩子成長等等,即把事情做正確。

孩子的「錯誤」在成長過程中隨時可見,我總結主要有以下三類:

(1)出於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破壞、淘氣;比如,把遙控器拆了、把冰箱門弄壞了、把電器按鈕摳下來,等等。

(2)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為能力不夠,而造成的失誤;比如,吃飯時把碗打碎了、想拉小弟弟走路卻把人給拽摔跤了,等等。

(3)故意犯錯,道德品質或者是非觀念存在問題;比如,吐口水,偷東西,虐待他人,不愛護公物等等。

第一類錯誤,是我們應該鼓勵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孩子優秀的天性,我們要保護孩子的破壞力和創造力,還可以陪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

第二類錯誤,是我們應該寬容的,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寶貴經歷,關鍵不是罰,而是讓孩子自己承受錯誤行為帶來的後果,從而主動想辦法避免再一次犯類似的錯誤。

「自食惡果」之後,吃一塹,長一智,例子下文說。

第三類錯誤,就是我們不能讓步的原則性問題,除了幫助孩子建立是非觀念、培養道德意識,我們家長也要及時反省自己的處世方式和教育方式,有沒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有沒有引導孩子遵守社會規範?

二我認為懲罰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自食其果

1、實例:打翻杯子。

有一次吃飯時,我們每個人都裝了一杯飲料喝,笑笑在餐桌前手舞足蹈,一不小心,咣當一下把飲料杯給撞翻了,嘩~~飲料撒了一桌一地,幸好我眼疾手快,保全了杯子!這種情況,家長會有兩種做法。

第一種,孩子又闖禍了,添麻煩了,脾氣暴躁的家長頓時開罵:「連個杯子都拿不住?怎麼回事啊?你別喝了!」孩子哇哇大哭。

【這是完全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第二種,理解孩子的行為,孩子年齡小,心有餘力不足,打翻飲料不是故意的,所以非常寬容:「沒事沒事,媽媽再給你倒一杯喝!」【這種做法表面上看確實是尊重和理解孩子,實際則是放縱了孩子的錯誤,孩子沒有得到任何失敗的經驗。

如何讓孩子「自作自受」「自食惡果」呢?

媽媽:「笑笑,你的飲料沒了,現在你沒有喝的了哦。

」笑笑癟癟嘴:「啊?」

【沒有飲料喝,這就是打翻杯子的後果,自己承受。

媽媽:「嗯,而且,請你把桌上和地上收拾乾淨!笑笑瞪大眼睛:「啊?」

【把環境弄髒了需要打掃,這就是打翻杯子之後必須承擔責任。

笑笑拿起抹布,仔細地擦桌子和地板。

看著其他人杯子裡的飲料,無比羨慕,笑笑不喜歡哭,但是能看出來他的委屈,他開始央求:「再給我倒一杯飲料好嗎?」

媽媽並非不通人情:「嗯,可以,不過你這次要小心一點哦,告訴我,怎樣做,才不會把杯子打翻呢?」笑笑想了想,揮舞著手臂說:「不能這樣。

」他又意識到,杯子放在桌子的邊上,也是比較危險的,容易碰到,於是把杯子往裡推了一點,說:「放在這裡比較好!」

OK,大功告成。

第一,笑笑已經嘗到打翻杯子的「後果」:沒有飲料喝; 第二,笑笑明白了需要自己承擔的責任:打掃衛生;第三,笑笑懂得了下一次如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吃飯時不要手舞足蹈,杯子不能放在桌子邊。

2、實例:油乎乎的手亂抹別人的衣服。

笑笑吃飯吃的滿手都是油,媽媽本來是拿一塊抹布來給笑笑擦擦手,誰知,小淘氣包居然故意把油乎乎的雙手,往媽媽的衣服上抹,抹完之後還哈哈大笑。

這屬於故意犯錯。

媽媽:「髒手不能往別人的衣服上擦,這樣不禮貌!」

笑笑還是嬉皮笑臉,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媽媽:「看,媽媽的衣服被你弄髒了,怎麼辦?」笑笑不以為然:「髒了就洗唄!」媽媽非常嚴肅:「好,你去洗!」

笑笑大驚失色:「什麼,我洗?你,你洗!」媽媽堅持原則:「是你弄髒的,你負責洗乾淨!」

雖然笑笑根本洗不乾淨衣服,只是隨便在清水裡搓了幾下揉了幾下,但是,他明白了,他犯下的「錯誤」,就要自己去承擔責任、自己去補救,而不是一笑而過,別人替他收拾。

3、實例:不肯自己吃飯。

笑笑想一邊玩,一邊吃飯,於是嚷嚷著讓媽媽餵飯。

媽媽用一根繩子把笑笑的雙手綁了起來,笑笑納悶,媽媽回答:「有手的人,都是自己吃飯的,你不想自己吃飯,就像沒有手一樣,所以我就把你的手綁起來。

」很快,笑笑就切身感受到沒有手實在太不方便了,不能玩玩具,不能騎車……媽媽趁熱打鐵:「要麼,你有手,你就必須自己吃飯,你也可以玩;要麼,你沒有手,你不用自己吃飯,媽媽餵你,但是你也沒有手去玩。

兩種情況,只能選擇一個!」這個過程,笑笑逐漸意識到手的重要作用:「我不想沒有手!」在重獲自由之後,主動要求自己吃飯。

為什麼要自己吃飯?因為你自己有手,你就要獨立地生活。

然而,給孩子講道理,光靠一張嘴去「講」,好像不起作用。

何不用實際行動讓孩子品嘗一下「後果」?好,既然你不願意自己吃飯,不願意利用你自己的雙手去生活,那麼,我就暫時剝奪你擁有一雙手的權利!

綁起來,不是「暴力」,整個過程,一點語言暴力和行為暴力都沒有,沒有仗勢欺人,也沒有強迫和傷害。

這種自然的懲罰方式,只是為了讓孩子通過實際的感受,理解「沒有手」的後果,進一步明白「有手就應該自己吃飯」的道理。

總結:自食惡果、自作自受的懲罰方式

既然犯了錯,那麼就要感受一下錯的「後果」,讓孩子通過自身的經歷,去獲得教訓,獲得經驗,從而主動避免再次犯錯,這比家長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要有效得多!

孩子在受到家長的懲罰時,經常會有委屈感和牴觸感,甚至會有仇恨感。

但是,如果採用自然懲罰法,他品嘗到自己釀下的苦果,就會把原因歸結為自己的責任,避免和家長起衝突,減少了抵抗情緒。

三其它懲罰方式:開罰單,自作自受的懲罰方式

1、開罰單。

列一張表格,裡面填上不好的行為,比如吐口水、罵人、摔東西等,下方對應填上相應的懲罰。

只要日常生活出現不好行為,立即「開罰單」。

2、約法三章。

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懲罰條例」,讓孩子自己提出具體的建議,然後雙方都要遵守。

這樣孩子感覺被尊重,會有主動性。

3、暫時剝奪權利。

比如一旦犯錯,就不能看動畫片、不能玩皮球。

四我不贊成的懲罰方式:打罵,精神暴力,收回媽媽的愛,做家務

1、不贊成:打罵,行為暴力,語言暴力,精神暴力。

很多家長一聽到懲罰,就想到打罵,有的「單打」,還有父母的「混合雙打」。

懲罰並不等於體罰,這個我不用多說了,前一陣剛寫過《忍無可忍,能不能打孩子》,我認為打孩子是家長愚昧、無能、偷懶、暴躁的表現。

打孩子的結果,要麼越打越叛逆,要麼越打越懦弱,你希望是哪一種?

「再淘氣小心我揍你」,這種方式雖然沒有痛下毒手,但這是一種仗勢欺人的恐嚇、威脅和強迫,屬於精神暴力。

家長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性格,也許當時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孩子被嚇住了,終止錯誤,不過孩子並沒有明白真正的道理。

2、不贊成:收回媽媽的愛。

「你不聽話,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這是很多媽媽經常脫口而出的話,孩子犯了錯就要付出愛的代價,媽媽的愛將被收回。

雖然我們心裡知道我們依然愛孩子,我們有口無心,但是,當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他會感到恐慌,他會擔心,他會沒有「安全感」,在此後的日子裡,他會不斷地驗證「媽媽是否愛我」,如果我怎麼怎麼樣,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

6歲以前,「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

安全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基礎,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礎,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獨、受冷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容易逃避問題、嫉妒別人等等。

所以,不要讓孩子感覺犯錯之後就失去了媽媽的愛,要讓孩子知道,即便你沒有達到爸爸媽媽的標準和要求,我們依然愛你,這種愛是無條件的,但是,是有原則的。

3、不贊成:做家務。

好像很多育兒專家和育兒書上都建議,可以懲罰孩子勞動,做一些家務。

學校也經常採用這種懲罰方式,讓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去打掃衛生什麼的。

我個人相當反對這種方式。

勞動本身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做家務是主動分擔家庭責任,說明一個人勤勞、能幹,怎麼與「懲罰」聯繫在一起呢?孩子以後會想:我才不做家務呢,我又沒有犯錯誤!

五懲罰孩子的目的:規範孩子的行為,建立責任感

1、規範孩子的行為。

孩子生來是無限「自由」的,隨著逐漸長大,就出現了各種各種的「規則」。

當他不明白這些規則,就會犯錯。

心理學家帕德里克•特羅布說:「教育是建立在一系列紀律和規範的基礎上,這些規定是為了讓孩子明白什麼行為是被允許的,什麼是被禁止的,更廣義地說,就是區分好與壞。

回到本文開頭,我曾說:當孩子的所有「行為」都被許可時,就會變成溺愛和放縱。

所以,我們應該幫助孩子認識規則,並且遵守規則。

自作自受、自食惡果的懲罰方式,孩子通過自己不斷的實踐和嘗試,就會慢慢掌握規則。

2、建立責任感。

即便是成人,誰都會犯錯,但是犯了錯之後,是不是有勇氣和能力去承擔責任?我想,犯錯的過程,應該是培養孩子責任感的過程。

比如,打翻了杯子,就要自己打掃衛生;弄髒了衣服,就要自己去清洗;損壞了東西,就要自己去修理;弄亂了房間,就要自己去收拾……「懲罰」本身不是目的,懲罰使人懂得什麼是責任,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六懲罰孩子的作用:吃一塹,長一智

成長,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吃一塹,長一智。

人生最重要的是積累經驗,成功中有成功的經驗,失敗中有失敗的教訓,錯誤中有錯誤的緣由。

經驗教訓總結起來,人生才能不斷向前。

真正高明的「懲罰」,不是打罵、不是罰站、不是取消零花錢這麼盲目,而是能對孩子的成長有更大的促進作用!

一味地「說教」,並不一定能教給孩子什麼,反而讓孩子厭煩麻木,根本起不到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效果。

還不如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思考,先「吃一塹」,然後,從錯誤中得到教訓,「長一智」,以後不再重蹈覆轍,這才是最重要的。

讓孩子的每一個錯誤都和進步一樣有價值!

七懲罰孩子需要注意的原則

1、懲罰孩子必須讓他知道為什麼,明白原因才能根除錯誤。

2、越要懲罰,越要尊重,不能進行赤裸裸的人身攻擊。

3、家長心平氣和的時候才能懲罰,如果自己情緒不好,先放一放。

4、懲罰要堅持一定的標準和原則,不能隨心情而定。

5、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以免冤枉或者誤解。

【結束語】

想要孩子成長,就要允許孩子犯錯。

犯錯的過程,是親身體會的過程,是積累經驗的過程。

讓孩子通過「自作自受」「自食惡果」的方式接受懲罰,有助於規範行為、培養責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

沒有適當的懲罰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懲罰絕不是簡單的施暴!怎樣懲罰的巧妙又合情合理,讓孩子心服口服,卻是一門技術。

懲罰本身不是目的,如何在懲罰中成長和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關注孕婦小助理,讓您不再因百度而迷茫!!還有專家在線答疑!微信號:yunfuzhuli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犯錯了,固然需要父母的責罰,但責罰也要講究智慧科學的方式。現在的你還在大聲訓斥孩子、關禁閉、進行冷暴力、甚至打孩子嗎? 這些做法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家長必知:孩子做錯了這麼懲罰才有用

人非聖賢,孰能無錯?大人尚且都會犯錯,何況是跌跌撞撞摸索成長中的小孩?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懂正確處理,既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什麼,又不能正確引導孩子改正錯誤。更要...

為什麼我們會忍不住打孩子?到底能不能打?

近日,趙薇透露曾因養育問題煩惱。原來,她按照以前媽媽對她的教育方式——對小四月體罰。誰知卻換來小四月與她冷戰一星期!痛定思痛後,趙薇發出「她始終不是我」的感嘆。於是,「體罰孩子」這一話題又在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