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小心l啦! 比手足口病還厲害的病正流行,你知道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長小心!比手足口病還厲害的病正流行

孩子們的健康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事,但是近期流行一種皰疹性咽炎,是新型病毒,傳染性極強,比手足口病還要厲害。

於是,我們就來到省第二人民醫院兒科進行採訪。

小孩手足部位有皰疹 一位家長說,她的孩子從周一開始持續不斷的發燒,期間最高燒到了39度。

現在孩子嘴巴里多處潰瘍,手足部位有皰疹,飯也不吃,精神狀態不是特別好。

醫生:小孩患皰疹性咽峽炎 醫生經過檢查發現,孩子口腔內的皰疹有的已經破裂,導致口腔潰瘍。

那麼,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醫生介紹,皰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是同一類的病毒所致,多發於夏秋季,「六一」前後是高發期,5歲以下兒童為高發人群。

那麼,如何區分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呢?

醫生告訴我們,手足口病就是手、腳、口有皮疹,而皰疹性咽峽炎則是咽喉處,早期是皮疹,後期破潰以後就變成潰瘍。

醫生介紹,皰疹性咽峽炎,潛伏期3-5天,突發高燒38-40度,伴有咽紅,食慾不好等症狀,除高燒外上顎粘膜出現水皰。

醫生提醒,皰疹性咽峽炎有較強的傳染性應採取隔離措施,只有出現皰疹後才能確診。

等到醫院易出現交叉感染,最好先在家自行退燒。

皰疹性咽峽炎目前沒有疫苗,家長應幫助孩子勤洗手,加強鍛鍊,少去人多的場所。

幫幫團記者報導。

連結:

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發熱性疾病,是由許多A組柯薩奇病毒,偶爾也有其他腸道病毒,所引起,其特點為皰疹性潰瘍性粘膜損害。

該病有流行趨勢,常見於嬰幼兒,臨床特徵為驟起高熱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並常有頸,腹和四肢疼痛。

在嬰兒常發生嘔吐和驚厥,起病2日內口腔粘膜出現少數(很少多於12個)小的(直徑1~2mm)灰白色皰疹,周圍繞以紅暈,多見於扁桃體前部,但也可位於軟齶,扁桃體,懸雍垂,舌部等,在以後的24小時內水泡破潰變為淺潰瘍,直徑一般在5mm以下,1~5日內癒合。

併發症少見:症狀一般7日內消失。

在感染後能產生持久的免疫,但A組中其他型病毒或其他腸道病毒也可能引起再次發病。

可根據症狀和特徵性口腔損害作出診斷。

最好通過從損害處分離到病毒或通過特徵性抗體滴度升高加以證實,但這些檢查並不推薦常規採用。

鑑別診斷包括皰疹性口腔炎(特點為任何季節均可發病,呈現更大的,持續更久的潰瘍),復發性口瘡和Bednar口瘡(很少發生於咽部,而已一般無全身症狀)。

柯薩奇A組10型病毒也會引起類似病變(淋巴結性咽炎),但口咽部損害突出,呈現白色到黃色小結。

治療為對症處理。

相關閱讀:傳染病高發季 做好孩子的疾病預防工作

咽峽炎怎麼預防護理

皰疹性咽頰炎主要不是殺病毒,而是在病毒感染時期控制體溫,包括局部的症狀。

NO1: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咽峽炎傳染性很強,因此最近少去人多的公共場合。

媽媽可以問問孩子,學校和幼兒園有沒有小朋友高燒,嗓子痛。

NO2:注意個人口腔衛生

保持口腔清潔,多刷牙勤洗手,餐具用燙水消毒。

大人不要用孩子的被子,碗勺。

NO3:鼓勵多喝涼水

對已患病的孩子要鼓勵多喝涼水.涼水有鎮痛的作用,逐漸地把創面沖刷乾淨,不感染了,好的會更快。

NO4:飲食要清淡

咽頰炎口腔疼痛明顯,孩子大多都有拒食現象。

多吃點清淡流質食物,比如稀飯。

稍微好一點了可以麵條煮爛一點。

NO5:適當物理降溫

物理降溫包括有溫水擦浴、冰塊冷敷等。

不論採用何種降溫方法,都應同時在足心置熱水袋,可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

NO6:病症嚴重處理

進食困難時,可以去醫院採取大靜脈營養合劑,採用生理鹽水或3%過氧化氫含漱;中藥治療對此病有一定效果,應根據病情醫囑選擇用藥。

24小時以後考慮去醫院

開始出現發燒症狀的24小時儘可能自己護理,24小時以後如果再不放心,或者再有問題再到醫院來,醫生也可以給你一個相對準確的檢查。

【免費體驗:價值868元私享兒童攝影套餐服務,領取步驟:1、關注微信號:lingyuwang0123 (長按帳號複製);2、回復關鍵詞「攝影」獲得體驗資格即可,安全免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手足口病高發期又來了!哪些孩子要尤其小心?

夏秋之交是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由於新聞報紙上經常有小兒因手足口病死亡的報導,這讓家長們聞其色變。袋鼠麻麻認為,恐懼源於未知,家長們需要的是:真正了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