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反覆高燒至40度,該不該住院輸水?反覆高燒是為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月2號,剛剛開心愉快的度過了國慶節,正籌劃著中秋節應該去哪裡玩耍。

凌晨12點過,兒子醒了,以為他口渴,準備給他倒水喝。

不對,好像發燒了。

起床量體溫,38.3度,馬上物理降溫貼了退熱貼。

弄了40分鐘左右,溫度沒降,反而升到了38.8。

我一下子扛不住啦,兒子長這麼大,從來沒有發燒超過38度,給兒子餵了退燒藥。

半個小時左右,體溫退到了38度,然後一整晚,物理降溫,溫度退不下來一直穩定在38度左右。

兒子這一整晚一直都迷迷糊糊的,天快亮的時候才小睡一會兒,等兒子起床收拾好差不多九點多出門去看醫生(一個診所,以前兒子有什麼問題一直在他家看,挺管用,我就叫他a醫生吧!)這時候兒子的體溫又上升了,39.3度,喉嚨有一點點紅。

a醫生的診斷是感冒引起,因為體溫較高建議直腸給藥,先降溫,然後在開了一些吃藥。

直腸給藥半個小時左右,溫度降到了37.8度。

再吃了a醫生開的吃藥,睡一覺之後,下午就很精神了。

10月3號早上六點多,兒子又開始發燒,並且這次的溫度一下就是38.8度。

兒子他爸覺得a醫生看不好,又換了他熟悉的B醫生,8點到B醫生的診所兒子的體溫已經升到了39.3 度,喉嚨有小皰。

B醫生的診斷也是與感冒有關,建議是先降溫,在吃藥,依然是直腸給藥。

然後回家兒子一直都是昏昏沉沉的,用藥兩個小時以後,我覺得兒子體溫還很高,一量39.8度。

我當時嚇壞啦,馬上又抱著兒子去到B醫生的診所問:為什麼用藥後這麼久溫度不降,反而還升呢?B醫生的說法是:直腸給藥,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時間,你得回家,睡覺,出汗才能降溫。

但溫度這麼高,可能會燒到抽搐。

如果實在不放心,那就去大醫院。

我看著懷裡睡得迷迷糊糊的、對吃東西都沒興趣的兒子立馬決定了去醫院,到醫院排隊抽血、檢查等一系列下來,醫生給出的答案是,皰疹性咽峽炎,然後打針退燒、住院輸液。

皰疹性咽峽炎到底是個什麼鬼呢?在醫院治療的那幾天,我見到很多的小孩,都是這個病,症狀也都差不多。

輕者莫明其妙高燒,食欲不振,重者還上吐下瀉等其它症狀。

於是特意了解了一下。

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新型病毒,多發於夏秋季,特別是5歲以下兒童為高發人群,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它與手足口病較相似,同屬於腸道病毒感染,但手足口病有典型的散發在手掌、足底和肛周的粟粒樣斑丘疹。

而皰疹性咽峽炎只在咽喉部位出現皰疹。

潛伏期有3到5天,這期間體內病毒大量複製,然後突發高燒38-40度並有咽紅、食欲不振等症狀,上齶粘膜開始出現水皰(這就是孩子反覆發燒的原因),最後是寶寶最痛苦的潰瘍期,這時候寶寶己是低燒或退燒,但因為潰瘍的疼痛寶寶會哭鬧、流口水、拒食等等。

這時候家庭護理顯得尤為重要。

在家治療護理要注意休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針對發熱,使用藥物和物理降溫的方法護理,注意補水。

針對口腔潰瘍的護理,可以用溫涼開水或淡鹽水漱口,適當使用保護創面促進潰瘍癒合的藥物。

食物清淡以流質、半流質食物為主,鼓勵孩子多喝涼白開。

皰疹性咽峽炎與其他病毒感染一樣是自限性疾病,並沒有特效抗病毒藥物。

它有合併細菌感染的可能,可能發生腦膜炎、心肌炎等併發症,所以,如果持續高熱、潰瘍不愈等要考慮就醫,一旦出現嘔吐、頭痛、精神萎靡等症狀,要儘快就醫。

如果病症較輕是可以自行護理自行全愈的。

10月5號一早去醫院複查,醫生說己經是潰瘍期今天輸液最後一天就可以出院,目的是恐固一下,怕在發燒,開了噴藥回家調養,注意觀察。

現在想想我還是很慶幸自己及早把兒子送到大醫院,及早發現病因及時治療,避免了發生合併症的可能也讓孩子少受很多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速度收藏!如果你不想在兒童醫院排隊6小時+

很多時候,寶寶一生病媽媽第一件事想的就是去醫院,其實,病情的嚴重程度並不是看體溫的高低,媽媽可以留心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和活動能力,有些時候,寶寶發燒了,真的不用立馬趕去醫院,媽媽可以在家就自己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