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育面面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孩子知識,更主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怎麼樣去做人

古語說得好: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養成良好的習慣,終生受益;形成不良的習慣,終生受累。

這句話告訴家長教育孩子就是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因為成功的教育是從培養習慣開始的。

家庭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孩子知識,更主要的是要教會孩子怎麼樣去做人。

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資本,健康成才的基礎。

一個人養成好習慣,一輩子都受益無窮。

如果家長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很大的不良習慣容忍遷就,不去加以指正,孩子就可能因非智力因素殘缺而限制將來人生的發展。

中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忽視良好習慣的培養,在教育觀念上近視,致使很多家長目光短淺,錯誤的教育方式誤了孩子的終生幸福。

很多家長由於各種原因不能親自去照顧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從小就缺乏愛的溫暖,致使他們終身沒有安全感。

在中國,有很多父母膚淺地認為:孩子身邊只要有人看管,沒有生命危險就可以了。

其實孩子從出生開始就需要和別人交流,雖不會說話,但可以通過肌膚的接觸、擁抱、關注的眼光、他人的言語等方式交流。

家長只有不斷地與孩子交流,才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其心裡才會充滿愛的安全感。

現實中很多孩子是在沒有關注的環境下長大,由於和父母的交流少,他們的腦子會變得怪異呆滯。

因為小時候缺乏父母充分的關愛,內心缺乏安全感,始終處於一種莫名的緊張不安中,終生追求那童年、嬰兒時期失去卻永遠追不回的愛。

家長明顯的錯誤行為是愛拿孩子當炫耀比較的對象。

中國家長的虛偽就是非常愛面子,為了自己的面子他們鼓勵孩子上進爭光,而不是讓孩子在學習中得到快樂,孩子學習的目的和動機完全以父母的指令為轉移。

日常生活中家長們都常常說:「你看人家孩子多用功,成績多好。

人家又得了什麼獎……」家長的這種比較最要不得,況且常常是當著眾人的面說。

並不是孩子不願意做好,家長每一次把孩子和別人比,帶給孩子的是多一份不滿和痛苦,對於孩子的成長往往起到的是負作用。

在這種比較和競爭的心態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無法和別人合作做事。

扭曲的心靈喜歡爭鬥。

對於能力強的人不是佩服,而是嫉妒,要拉他下來;對於不如自己的人心存輕蔑。

家長錯誤的教育行為還有就是不尊重孩子的隱私和權利。

孩子其實從出生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人格。

在中國的家庭中,有很多的家長還沿襲著「家長制」的傳統觀念,父母習慣把自己擺在家庭權威的角色里,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應該是屬於父母的。

這種強權思想,錯誤地不把孩子當一個擁有完整權利的個體來看,剝奪了孩子的自由空間,導致個人和社會的很多不良的後果。

作為父母也應該從內心去尊重自己的孩子,在進入孩子房間的時候應該先敲門。

在移動或用孩子的東西的時候應該得到孩子的允許。

任何牽涉到孩子的決定都應該事先和孩子商談,聽取孩子的意見。

作為家長不要去隨意地翻看孩子的日記或窺探孩子的隱私。

要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利,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

孩子只有在自己的私密空間才能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

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尊重,其實應該從孩子出生換尿布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

在給孩子換尿布的時候,哪一位家長不是滿懷喜悅地為自己的孩子換尿布,打心眼裡敬重眼前這個新鮮的生命的?只是後來家長將那顆尊重孩子的心給遺落了。

這種尊重生命的精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日漸缺乏。

在沒有被尊重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產生社會缺乏服務和尊重的觀念。

不被尊重的人以後也不知道尊重別人。

家長忘記了孩子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錯誤地想把孩子塑造成自己想要的人。

很多家長由於自己在生命中留有遺憾,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家長一直逼孩子往自己以為正確的路上走,根本不考慮和顧及孩子是不是適合,或者有沒有興趣。

譬如讓孩子去學書法、唱歌、跳舞等等。

在家長蠻橫無理的壓力下,孩子不快樂,家長也不快樂,整個家庭變得都不快樂,變成了壓制和反抗的較力。

以犧牲親子的和諧為代價,讓孩子去追求一些莫明其妙、也不見得正確的所謂父母的理想,其結果是扼殺了孩子發展自我的能力。

當孩子長大回想起童年,只有恨意,那些不快樂的回憶會痛苦地伴隨孩子終生。

聰明的家長,你要是真的愛你的孩子,就別再重複這些愚蠢的行為。

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越用功越好,所有的努力都是面向高考,面向出國。

現實中總有一些家長簡單地以為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孩子人生的目標好像就只有兩個:一是高考,二是留學。

這樣的目標一旦確定,家長剩下的工作就是竭盡全力,利用一切手段,對孩子或威逼、或利誘、或在孩子面前苦苦哀求等等,來達到這個目的。

這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過時觀念,仍舊深深紮根在眾多家長的心中。

如今現實的社會情況是怎麼樣呢?很多人出國回來仍然找不到工作。

很多大學生現在也只能混口飯吃,有的甚至連工作都找不到,更有甚者在家當起了啃老族。

並不是說考大學和出國學習不好,這裡所要指出的是孩子在學校的成績並不代表一切,因為一個人的學習是一個終身行為,重要的是孩子的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

諸如孩子的活力、毅力、性格、意志等,這些才是決定和影響一生的重要因素。

家長認為孩子不應該做家事,應該把時間用來學習,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據社會學家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家常做家事的孩子將來生活比較幸福,因為他們在做家務的時候,無形中提高了自己處理事情的能力,所以長大以後面對挫折也就比較從容了。

中國的父母為了讓孩子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就剝奪了孩子一切做家務的機會,剝奪了孩子學習體驗生活的機會,剝奪了孩子學習分擔責任的機會,剝奪了孩子學習面對問題的機會。

家長只是教養出一個個只會解幾道數學題的「機器」。

家長在孩子面前嚴肅,缺乏幽默感,不能給家庭營造輕鬆活潑快樂的氛圍。

面對生存的各種壓力,家庭的基本氣氛就是逼孩子學習。

什麼是家庭生活,什麼是親子活動,孩子完全不知道,更沒有去親身體驗的機會。

而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太大,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失去了幽默感,失去了輕鬆快樂的心情,覺得一切都是被逼的,都是被趕的,一個目標就是為孩子的高考。

家長實在不知道人活著是為了什麼。

孩子在這種緊張的家庭關係中,在這種缺乏輕鬆和幽默感的氣氛下,一個小挫折就會引起家庭的衝突。

父母的愛,不是對孩子提出任何不合理要求的藉口。

愛,不是家長為所欲為的藉口。

但是,有很多家長卻以愛為藉口,向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很多家長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樣做,也是因為愛你,為你好啊。

」家長就是想用這句話堵住孩子的反駁。

這些理由看起來冠冕堂皇,其實是荒謬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就是不合理。

千萬別把對孩子的愛用做擋箭牌,那會抹殺孩子明辨是非的心。

家長的要求要是合理,孩子自然會心服口服地去按照家長的要求做。

由於家長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片面性,致使家庭教育脫離了孩子自身實際發展的需要,而家長的期望只能使孩子的發展更加偏離自身的發展方向。

學校的填鴨式教育已使孩子肩上的書包超負荷了,而家長呢,還要無休止地強制孩子上各種補習班,去做各種沒完沒了的模擬試卷,完全剝奪了孩子自由支配時間的權利,讓孩子失去了自由飛翔的天地,使孩子在知識的殿堂里膽怯退縮,喪失信心。

在這裡孩子感到的是陰森可怕,每一次考試完畢,孩子手捧成績單接受父母的「審判」,孩子考得不好,父親輕者呵斥,重者就是揮拳對孩子打罵,母親對著孩子嘮叨不停。

面對這種肉體和精神的過度折磨,有多少孩子的學習興趣就這樣被家長給扼殺掉了,更多的孩子是思維陷入凝滯,心靈遭到扭曲。

家長對孩子的過度關心、過度照顧,嚴重製約了孩子的成長。

「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含在口裡怕燙著,吐出來怕凍著」,這是很多家長對待子女的形象寫照。

生活富裕了,父母對孩子過多的照顧,使得孩子四肢不勤,體質虛弱。

家長對孩子生活的過度關心和照顧,其實是在剝奪孩子獨立學習、獨立做人、獨立解決問題和鍛鍊意志的機會和體驗。

如果孩子一直處在家長保護下生活,那麼孩子的主體意識就會萎縮,逐漸變成一個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猶如雛鷹禁止飛行,而只能成為一隻小雞。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又如何去面臨複雜而嚴峻的現實生活呢?又怎麼能期望一個事事都要別人照顧的人成為國家之棟樑呢?

而家長對孩子的過多限制、過多干涉,又阻礙了孩子潛能的釋放。

1989年南京市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名鐵路職工,膽小怕事,為了避免自己的三個孩子出門惹事生非,遭人欺侮,竟將他們從小就鎖在家裡,最長的竟達十幾年,使孩子和外界徹底隔離起來,原本正常的三個孩子因此幾乎成為白痴。

家長對孩子的過多限制造成的結果可見一斑。

家長由於過度地擔心孩子,就會不自覺地對孩子過多干涉、約束和限制。

諸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玩水、不要爬樹、不要上街、不要夜晚出門、不准看電視、不准同異性交往、不准看小說、不准下棋、不准跳舞、不准踢球等等,可以說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來自父母不同程度的約束、干涉,甚至連日記、書信、交朋結友都要受到父母盤查、監督。

顯然,如此這般,孩子潛能自然得不到應有的釋放,也不可能有健康的成長。

家長對孩子也不要一味地去欣賞、表揚,過了頭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的家長聽說了對孩子的「愉快教育」、「激勵教育」,在沒有領會這種教育真諦的情況下,對孩子的行為進行盲目的表揚和欣賞,其實也是偏離了家庭教育宗旨。

生活本身就是對孩子的最好教育,其中的酸甜苦辣,能使孩子的成長得到全面的營養。

家長過多欣賞孩子成長,過多表揚孩子,對孩子成長中的負面問題就會視而不見,一味遷就,就會喪失對孩子的許多「挫折」教育的良機。

現在的很多孩子身體健康結實,聰明伶俐,但卻承受不了批評,缺乏感恩的心,更缺乏對家庭、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心。

孩子缺乏一顆溫暖而豐富、純潔而清新的心靈,是因為他們的心裡有太多的負面東西。

家長對孩子的過多同情、過多體諒,會影響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最辛苦的是孩子,這已經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同情孩子是父母的天性,體諒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家長對孩子過多同情、過多體諒則會使孩子良好的習慣失去連續的滋養。

「習慣不是造就你,就是毀掉你。

」在眾多的中國家庭中,恰恰輕視了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好孩子都是教出來的;好習慣都是養出來的;好成績都是幫出來的;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確實,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塑造出來的。

只有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家庭教育科學的知識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長這個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長才有基本的保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影響孩子一生的智慧教育

1. 樂於助人是一種美德,對孩子願意幫助別人的想法和舉動,父母應該給予積極支持,並加以鼓勵。來自父母的肯定會進一步讓孩子對自己行為有積極的態度,會激發他們自身的成就感,從而讓孩子做得更好2. 孩...

隔代教育:想說愛你不容易

老劉的孫子小風非常頑皮,常在外面闖禍。老劉卻因溺愛孫子屢屢護短,還因此常和媳婦發生矛盾。一次,小風又在學校里闖了禍,放學後就跑到爺爺家「避難」。在爺爺面前媽媽忍住沒有動手。晚飯後,小風跟媽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