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糾正寶寶說話不利索的4個誤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幼兒教育網指出,寶寶剛剛開始學說話,因為詞彙量不多,發音也不是很準,所以斷斷續續的很難說出完整的話。

孩子說話結巴讓爸媽很擔心,其實這個階段寶寶說話結巴是比較普遍的現象,爸媽要注意糾正孩子的方法。

薇薇今年2歲半,過去她說話還是挺流利的,但是最近不知道為什麼薇薇說話開始有點磕磕絆絆的,斷斷續續地似乎很難表達自己。

其實寶寶有一段時間突然不愛說話或者有說話不利索的現象還是很普遍的,年齡在2-3歲尤其多。

寶寶說話不利索,先不要太緊張,家長先要去了解寶寶為什麼會這樣。

同時,父母要了解寶寶是否只是說話不利索,還是真結巴。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說話時出現連詞多、長句停頓、肢體語言多這些情況,通常都不是真正的口吃哦!媽媽要注意觀察,才能對症下藥糾正寶寶說話結巴的習慣哦!

一、說話磕絆 寶寶很委屈

寶寶不是天生說話結巴,但為什麼說話總是斷斷續續、不流暢呢?其實寶寶有想法表達不出來心裡也是很著急委屈的,寶寶結巴很可能是因為以下這些原因哦!

1、語言跟不上思維

幼兒的言語發展要經歷一個腦、嘴協調、學習表達的過程。

2歲的孩子思維發展迅速,但是說話的技能卻趕不上思維的速度,思維和語言發展的不對稱性導致孩子在想要表達某種意思的時候,找不到適合的表達方式或者詞彙。

像這樣階段性的口吃,家長不要擔心,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進步,這種口吃現象會減少,終致消失,因此家長對此不要太過擔心。

2、認知發展與詞彙量的矛盾

孩子在2-3歲的時候容易有口吃,是因為孩子的形象記憶的效果高於詞語記憶的效果,也就是孩子認識的事物已經很多,但掌握的詞彙較少,且不牢固。

當他迫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意思,一下子又找不到適當的詞彙,再加上發音器官尚未成熟,對某些發音會感到困難,而神經系統調節言語的機能又差,也就容易形成口吃。

3、心理因素

有些孩子在和陌生人交談,或者在一些人多的重要場合上,情緒緊張、激動,以至於出現結巴現象,無法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是孩子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所導致的心理因素。

也有些孩子由於種種原因變得非常敏感和多疑,生怕別人笑話自己,看到兩個人在嘰嘰咕咕地議論什麼,就以為一定是在說自己,結果越敏感就越恐懼,越焦慮,變得說話吃力,結結巴巴。

這些由心理因素導致的語言障礙,會在緊張情緒得到緩解時而消失,父母不必急於糾正。

二、糾正寶寶說話不利索的4個誤區

爸媽看到寶寶說話不清楚,或者表達斷斷續續,心裡焦急得很呢!但是家長們不要太過刻意去糾正寶寶的說話哦,因為你的催促會讓寶寶心理更有壓力,糾正結巴孩子4大誤區,家長快來看一下!

1、過於刻意地糾正

當孩子一出現結巴現象,家長便立刻糾正孩子,並且要求孩子重複媽媽的發音。

其實糾正孩子說話結巴,家長不必操之過急,家長的耐心是最重要的。

家長在日常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慢慢說話的習慣,家長可以給孩子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在肌肉放鬆時練習發音,讓其放慢說話速度,延長說話時間,並進行反覆訓練。

另外,家長可以根據孩子語言表達的情況,教孩子朗誦歌謠、念「順口溜」,或者給孩子講笑話、講故事,孩子每天多講多練,爸媽增加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間。

即便孩子說話口吃,但是孩子自身樂觀、自信的性格,其注意力不集中在內心感受上,一般能較快地得到改善。

如果孩子一旦認定自己「說不好」,給自己貼標籤,就有可能真的說不好了。

所以,家長培養孩子積極、自信的性格也是十分重要的。

2、嘲笑

寶寶想要表達但又表達不出來,把小臉都憋紅了,媽媽看著就覺得十分好笑。

有時候寶寶說話結巴,一些詞語重複發音,媽媽竟然笑話寶寶還模仿起來。

家長這樣嘲笑孩子的說話方式,很容易讓寶寶有自卑的心理,萬一寶寶因為不想出糗而緘口不語,後果更是嚴重。

因此,當寶寶說話出現結巴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嘲笑寶寶,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輕鬆、自由和信任的說話環境,讓孩子多說話,增加親子之間的溝通。

如果你發現孩子發音的時候過急過重,卡在那裡表達不出來,家長可以幫助誘導孩子發音。

家長可以先輕輕地發出字的聲母,然後與韻母拼合,拼出字音,再慢慢地向第二個字音滑動。

這是矯正口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家長不必追求孩子一字不錯地表達,只要能夠糾正孩子心理因素,那麼口吃現象基本能夠消除。

家長要注意多給予孩子耐心哦!

3、催促

孩子說話總是斷斷續續,想要表達的東西說不出來,搞到家長心裡很是焦急。

因此會不自覺地催促孩子說快一點,有時候甚至會嚴厲批評、大聲訓斥孩子「再大聲說一遍!說清楚一點!」家長這樣急於糾正往往很容易會適得其反。

孩子有話說不出來,他們自己也是很焦急委屈,如果家長不理解孩子再對孩子一頓責罵,肯定會讓孩子更害怕,孩子的口吃可能會更嚴重呢!因此,家長任何加重孩子緊張心理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哪怕是無意識地要求孩子也是錯誤的。

建議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關注點放在孩子「話說得怎麼樣」上,而是要鼓勵其敢於張口,且不要著急,慢慢說出自己的想法,家長鼓勵孩子在講話時放慢速度,隨心所欲地講。

另外,家長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也不能急躁,必要時家長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話重複孩子表達的意思,這樣做既表示理解,也是在教給孩子怎樣正確的表達。

千萬不要讓孩子像改錯似地自己重複,這樣會造成孩子在張口時內心緊張而加重口吃。

4、過多使用短句交流

孩子說話斷斷續續,難以表達清楚,家長便讓孩子用短句交流,這樣似乎能夠改善孩子說話口吃的現象。

但這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孩子過多地使用短句交流,一旦形成習慣以後就很難改變。

而且人的思維是連貫性的,因而人們在說話表達的時候也是邏輯、連貫的。

孩子思維與語言表達的能力是相互促進發展的,短句交流不利於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還會對孩子的思維發展造成影響。

因而讓孩子好好說話,就要從小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即便讓孩子放慢速度說話,也不要鼓勵孩子用短句表達,甚至用簡單的詞彙表達就算了。

當孩子表達不完整時,成人可以補充有關詞句,教孩子複述。

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在看故事書的時候朗讀出來,或者通過遊戲來讓孩子說完整的話。

比如媽媽和孩子玩「奇妙的口袋」遊戲。

在口袋中裝進若干玩具,媽媽與孩子輪流摸,每摸到一樣玩具必須說:「我摸到了XX,我們可以幹什麼。

」例如摸到皮球就說:「我摸到一隻皮球,我們可以拍皮球。

」這種遊戲能培養孩子說完整的短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兒童口吃或是遺傳作怪?兒童口吃怎樣矯正好

口吃是可以治療的。首先應注意,在2歲多小兒學說話的高峰期,有時會出現語音的重複和句子的中斷,這是兒童發育過程中的一個自然現象,一般稱為「暫時性結巴」,隨著小兒的發育成熟,多數能自然矯正。以下情況...

沒有不肯開口的孩子,是因為你不是話癆父母

在小區總是聽到媽媽奶奶們一起討論育兒三早:翻身早,說話早,走路早。就算你很淡定,專注於自家娃的發展,不跟其他媽媽較勁,但孩子一日不開口,你懸著的一顆心始終放不下。寶寶牙牙學語的時候,是最萌最可愛...

警惕對待孩子說話小結巴

孩子3至4歲時,一般會出現說某些句子或詞語時,出現一些小結巴現象,部分孩子會提前到2歲左右,孩子小結巴具體有這些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