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焦慮,媽媽坐立不安怎麼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入園焦慮,媽媽坐立不安怎麼辦?

按:本文系應《聰明寶寶》之邀寫成的命題作文,刊於2012年第9期,謝謝編輯老師的勞動,此系原文。

入園是孩子獨立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卻也是媽媽面臨的強大考驗,其糾結程度不亞於給孩子斷奶。

於是乎,往往孩子還沒入園,媽媽就開始坐立不安了,孩子入園之後,耳聞目睹孩子焦慮的哭鬧,媽媽更是經常心如刀割,恨不得把孩子永遠留在身邊,或者替孩子去入園,然而,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的,入園初期,往往就成為媽媽非常難過的一段日子……

那麼,如何在孩子入園焦慮的考驗面前,做個淡定自若、舉重若輕的媽媽呢?下述建議或許能幫您擺平自己:

一、ABC理論啟示:媽媽要端正對入園焦慮的認知

合理情緒療法中有個ABC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引發情緒和行為後果C(consequence)並不是激發事件A(activating event)本身,而是由當事人對這一事件的認知B(belief)所引起的。

用ABC理論來關照媽媽因為孩子入園焦慮坐立不安這個事件,就可以發現,孩子的入園焦慮(A)並不必然會引起媽媽坐立不安這個後果(C),決定媽媽情緒和行為反應的,是媽媽對入園焦慮這件事的認知(B)-----太多的媽媽把入園焦慮這件事本身看成了給孩子帶來痛苦的「洪水猛獸」而於心不忍,在這些媽媽眼裡,引發孩子哭鬧不安的入園焦慮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事情,以至於他們的內心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

果真如此麼?入園焦慮果真沒有任何積極的意蘊麼?非也。

因為入園焦慮看似很折磨孩子,從心理學角度看,卻不失其積極意義:

首先,入園焦慮的產生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孩子已經建立了對媽媽的依戀關係,一個對媽媽沒有依戀的孩子,是很難產生分離焦慮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分離焦慮是孩子的心理發育正常的標誌,反而是那些沒有分離焦慮的孩子(性格原因除外),才更讓人擔心。

其次,入園焦慮是孩子懂得根據所處情景調整自身行為反應的表現,說明孩子的心智發展狀態很正常。

最後,入園焦慮所引發的哭鬧是成長必要的代價,不是孩子所有的哭鬧都是父母的失敗,都是父母沒有能力干預的結果,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哭泣都是一種健康的痛苦,它幫助孩子宣洩「成長痛」中積累的負性情緒,並完成受挫之後的心理康復過程。

二、運用「後果認知」法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後果認知」就是一個人對其行為所帶來的直接後果和社會後果的知覺。

有研究表明,「後果認知」訓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消極情緒和行為反應。

有的媽媽之所以在孩子入園焦慮面前不加控制地表達自身的不安,在很大程度都是源於對其後果缺乏認知,沒有認識到自身行為對孩子的負性影響:

首先,媽媽過於焦慮不安,其實非常影響孩子對幼兒園的感受,因為孩子在面對一個新鮮事物或事件時,由於生活經驗的缺乏,往往非常容易參照媽媽的情緒和行為反應做出評價,媽媽開心接納的,他們就認為是好的,媽媽避之猶恐不及的,在他們眼裡就是可怕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媽媽對入園的反應越是消極,則孩子就會越恐慌,就更不敢獨立去面對幼兒園生活了。

其次,孩子之所以產生入園焦慮,其實還跟內心缺乏對這個世界的安全感有關,他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去獨立面對幼兒園的人和事,這個時候,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內心強大的媽媽支撐,而不是一個連自己的情緒和行為都控制不了的媽媽,這樣的媽媽是無法給他們安全感的。

再次,孩子是通過感覺跟父母互動的,他們就是父母的鏡子,媽媽內心平靜的時候,他們接收到的信息也是平靜的,媽媽感覺不安的時候,他們接受到的能量也是消極的。

所以,面對入園帶來的內心震盪,孩子原本需要放鬆心情的時候,媽媽整天愁眉苦臉的樣子只會讓孩子的焦慮加倍。

最後,孩子都是「偷學大師」,媽媽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對他們來說都有很強的示範意義。

如果媽媽遇事就坐立不安,亂了陣腳,則久而久之,孩子也會逐漸習得這種非理性的問題處理模式,對於他們的成長十分不利。

三、入園焦慮不會帶來心理創傷,媽媽不必「杞人憂天」

有的家長雖然能儘量控制在孩子面前的過激反應,但仍擔心入園焦慮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難以完全釋懷。

其實,這樣的顧慮是沒有充分依據的。

事實表明,幾乎每個孩子在入園時都會經歷一定程度的焦慮,但或長或短的一段時間之後,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順利適應幼兒園生活,這也是符合孩子的成長邏輯的,韓國心理專家申宜真女士就曾經在她的著作中指出「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陌生環境裡感到不安都是很自然的現象。

但正常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安感會慢慢減少並適應新環境。

」只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反應通常是:每個父母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個特例,但事實上這通常是杞人憂天。

以我的女兒桐桐為例,兩歲十八天桐桐剛剛入園的時候,因為她的性格偏內向,年齡又小,我一度擔心她會「永遠」也不會適應幼兒園生活,或者入園焦慮會給她留下心理創傷。

但斷斷續續哭鬧了一個月之後,小傢伙就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生活,而且很快就喜歡上了幼兒園生活,還不到半年時間,就在幼兒園玩的樂不思蜀了,有時候去接園,她都要在幼兒園留戀一會兒才回家!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她的性格也逐漸變得大方而開朗。

原本我擔心的所謂心理創傷根本無跡可尋!

四、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必要時請專業人員輔助

如果能夠認識到坐立不安不僅不必要,而且於事無補,只是實在難以控制自己,就不妨嘗試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多跟其他媽媽交流是很不錯的選擇,交流的對象可以是正在面對孩子入園焦慮的,也可以是已經經歷了孩子入園焦慮階段的,與前者的交流很容易讓媽媽找到那種「大家都一樣的感覺」,進而緩和自己的挫敗感,並在分享感受的過程中得到支撐;與後者的交流可以讓媽媽聽到更多「過來人」的心得體會,獲得應對的技能,並在「入園焦慮都是一過性的」的經驗中獲得安慰。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無論已經做出多少自我調整的努力,仍會有個別媽媽無法擺平自己,這個時候,媽媽就不妨接納自己的無助感,承認不是當了媽媽就可以控制所有的局面,學會寬容自己,必要時也可以到專業心理諮詢機構去做個輔導,這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媽媽也有「生病」的權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開學第一周,寶寶哭鬧都是因為這個!

又到了一個開學季,由於今年也是我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作為父親開始也擔心自己孩子到時會和他媽媽上演一場撕心裂肺的哭鬧戲,但對於上學這件事上面,我和我老婆的觀念是一致的,不管到時他如何哭鬧,我們都不...

入園第一天,一位全職媽媽的心聲

01入園第一天對於像我這樣有著三年多當媽經歷,而且還是全職寶媽的人來說,「入園」,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詞。在此之前,借著小區內兩所公立幼兒園的獨特環境,不僅僅是孩子,更是我——這個初次當孩子媽媽的...

這個教師節,給你講述「心理斷奶」老師的故事

當我們提起老師,你會想起誰?教過我們的幼兒園老師恐怕是最少被提及的。這個教師節,我們把鏡頭對準幼教老師,他們是我們人生路上第一位嚴格意義上的老師,承擔著幼小心靈們跟父母「心理斷奶」、邁向社會的第...

不想孩子入園哭成淚人,媽媽一定提前做好7件事

每到開學季,都繞不開這個話題每到新學期開始,媽媽群里都會有朋友交流孩子的入園問題,「一哭二鬧三生病」簡直就是孩子們的入園主旋律。這些媽媽討論的重點在於,怎麼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情緒?也有很多朋友,...

寶寶入園父母焦慮? 五大成人心態禁忌你別踩

【媽媽網特稿】小寶寶入園,寶寶的心態調節黃金時間是入園前一個月。其實在上幼兒園這件事上,無助的不僅僅是孩子,對於即將把孩子送去幼兒園的媽媽來說,「如何為孩子做足準備」、「如何緩解孩子的分離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