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晚餐,用腦子吃飯保健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用肚子吃飯求溫飽,用嘴巴吃飯講享受,用腦子吃飯保健康」。
家庭的晚餐非常重要,父母們不僅要烹製美食,更需要把晚餐時間變得有意義、有趣。
動腦筋精心的準備,將家裡的餐桌變成身體和思想都飽餐的聖台。
-
父母與孩子分享當天學到的東西
如在晚餐時間進行「一分鐘演講」,讓家庭成員分享當天發生的任何事情——這個人要就此話題發表一分鐘的講話。
那不僅帶來有趣的交談、給每個人提供娛樂並常常「失控」,而且能提高人們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
食物百科大探索
以晚餐的食物為基礎,食材本身就會給你們機會來討論餐桌禮儀、營養、不同國家的飲食習慣等等。
家長和孩子一起探討食材的產地、食材後面的飲食文化。
如吃豆子時,探討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 豆在斧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古詩背後的文化。
在這個過程不僅增長孩子的見識,更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興趣,愛學習的父母,也會影響孩子成為熱忱的好學者。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家庭的晚餐不應成為低頭吃飯,抬頭看電視的場所,是父母與孩子難得交流機會。
西方國家的餐桌教育也有很多值得借鑑的亮點。
西方家長要求自己的孩子從小培養細嚼慢咽的用餐習慣,因為跟你一起吃飯的每一個人很可能因為你的一個細微的動作或不良習慣而影響用餐情緒,而這種負情緒是很容易傳染的,一旦養成了細嚼慢咽的習慣,很自然就會讓包括孩子自己在內的周圍所有用餐人情緒的舒緩,也更有精力享受食品的美味,通過對味道的品嘗和點評,又能增進氛圍的濃厚感。
西方貴族教育的其中一項就是餐桌,個人的用餐行為代表著他背後的家族背景和文化,將用餐上升到榮辱感的境界,豈能不被重視?、以「紳士」著稱的英國為例,英國普通家庭的孩子從小就會被家長要求在吃飯之前幫著一起擺放餐具,也許在起初的擺放過程中會出錯,但得到家長及時糾正,再經過幾次實踐之後,孩子對於這方面的認識自然深刻。
無論是東西方,對於每個家庭來說孩子「餐桌獨立」的最大障礙莫過於挑食的惡習,西方家長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基本都是「先禮後兵」,當介紹孩子所厭惡的食物的營養價值失效的時候,家長會煞有介事的親身示範,以「吃到了很美味」食物的表情引導孩子「就範」,和東方家庭不同的是,西方家庭對於挑食的壞習慣是絕對制止,直到孩子改正的,因為他們把這個壞習慣看作是孩子失去獨立意識的警報。
學會用腦袋吃飯,父母在家庭晚餐開展的「食育教育」,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孩子真正的教養在每天的飯桌上,再不教就晚了!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
寶寶吃飯時有這些壞習慣,長大後會沒出息,寶媽要讓他及時改正
三歲看老,對於寶寶而言,小的時候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他長大後是否會有出息,身為父母的,哪一個不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成龍成風,但是寶寶未來是否會有出息,和寶媽寶爸平時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畢竟璞玉尚需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