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最恨的人是媽媽,因此我堅決不讓自己成為孩子最恨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曾經,我最「恨」的人是媽媽。
這個結果我自己也沒想到。
那個時候,我剛剛開始學習心理學,有一位心理學者的朋友帶我做了這樣一個催眠:讓我閉上眼,假設自己處在一個劇院,我坐在觀眾席上,舞台上燈光緩緩亮起,在舞台中央,站著我最恨的人,朋友讓我仔細看看這個我最恨的人是誰。
在正式做之前,我曾無數次設想過那個人,是曾經騙過我的人,是那個嘲笑我的大媽,是和我吵過架的同事……
然而,燈光亮起來,我驚恐的發現那個人居然是我的媽媽。
這個結果嚇壞了我,我趕緊睜開眼,這個測試再也無法繼續。
我最恨的人是媽媽,這,怎麼可能呢?
那個時候我的媽媽已經離開我三年了,記憶里都是她各種關心我的樣子,上大學離家時幫我大包小包準備各種東西,暑假回家,我躺在她身邊聊天到半夜的情景;來上海後,擔心我的工作、生活情況,每次跟我通話很長時間,在她罹患肺癌病重的日子,我回家她都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為我做最愛吃的菜,跟我聊工作等各種情況。
她離開後,每天每天我都無比的思念她。
這麼深愛我的媽媽怎麼會是我最恨的人呢?
我沒有勇氣更無法接受這個結果。
朋友也沒有強迫我,只是淡淡笑著對我說,沒事,不用在意這個結果,等什麼時候你想面對了再繼續。
那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逃避這個結果,我告訴自己:這是不可能的事,我很愛媽媽,媽媽也很愛我,一定是哪個環節弄錯了。
又過去了幾年,仔仔上幼兒園中班後,我的事情開始多起來,我對仔仔開始越來越沒有耐心,常常一不小心,我就會暴怒,會忍不住罵他。
發脾氣過後,我又會陷入深深的自責。
但下一次卻是更大的狂風暴雨。
這樣的狀態讓我很痛苦,為什麼我會變成這樣呢?在又一次發脾氣之後,我決定回到內心,去面對內在的自己。
我驚恐的發現我對兒子的做法和媽媽如出一轍。
在我小的時候,媽媽也會動不動對我們兄妹幾個破口大罵,有時候言語之狠毒常常讓我們覺得自己不是她親生的。
雖然我對仔仔不會亂罵,但動不動暴怒的狀況簡直一模一樣。
這個結果太可怕了,可怕到讓我窒息。
我知道,這一次我必須面對。
逃避只會讓我和仔仔的關係越來越糟糕。
我聯繫朋友,告訴她我決定面對。
朋友帶著我繼續上一次的測試,我看到我最恨的人是媽媽,而這些恨不僅僅有媽媽對我的諷刺謾罵,還有成長中她對我的忽視,對我的不滿……
我恨媽媽,媽媽也恨我!
這個事實無可逃避,只能接受。
我選擇任由內心的恨發泄。
這時,我才知道在我的潛意識深處積存了對媽媽很多很多的恨。
我須要把所有壓抑的情緒發泄出來,然後轉過身,面對並接納。
這一步真的很難,從小我們受到的教育都是「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父母生我養我已然不易,我怎麼能、有什麼資格去恨她們呢?
但是如果我繼續逃避,這份被我壓抑在潛意識深處的恨就會動不動出來搗蛋,尤其在育兒時,一旦仔仔有任何事,內在那個一直被我忽視的自我就會被喚醒,我就會重複我媽媽之前的暴怒。
我鼓足勇氣,渾身顫抖著去接納這份恨,擁抱這個被忽視的自我。
奇妙的是,決定接納之後,我的心反而變得平靜起來。
那份壓抑在內心深處的痛苦消失了。
這就是一個二元的世界,愛和恨是相對的,有愛就一定有恨,愛之深,恨之切。
只是因為我以前一直選擇忽視,被忽視的這一部分恨才會動不動跳出來搗亂。
當我逐步平靜下來,朋友告訴我,我也可以去試著站在媽媽的角度,去看看媽媽當時的心情。
我出生時,爸爸患了重病,媽媽一個人要照顧重病的爸爸,還要照顧我們三兄妹,一家的重擔全部壓在媽媽一個人身上,非常辛苦,她能堅持把我帶在身邊,把我養育大已然不易。
後來生活條件一點點變好,但是爸爸整天忙於工作,媽媽的辛苦和付出卻得不到理解,所以暴怒背後是媽媽內心深深的孤獨與得不到支持的無力感。
這樣的情形我自己做了媽媽後,也經常出現。
我費心費力養育孩子,卻依然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會遇到各種讓人措手不及的問題,尤其我做了很多,卻不被老公理解、接納時,各種負面情緒堆積在一起,我就會忍不住想要發脾氣、想要破口大罵來發泄。
這也是我媽媽當時的心情。
我忽然能夠理解我媽媽內心那種深深的孤獨感,理解她的辛苦與勞累,明白她的情緒無法排解時的痛苦。
這時我才真實的理解原來在撫養我們三兄妹的過程中,媽媽已經費勁心思,努力給我們創造更好的條件,只是她自己的知識有限,那時也沒有人指導她應該怎麼樣去教育孩子。
她只能用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方式來應對育兒過程中的種種問題。
這樣的方法毫無疑問會對我們造成一定的傷害,但是這是另一種「愛的表達」。
而我之前因為一直不肯面對和接納這一部分對媽媽的恨,所以我的潛意識在不斷模仿,重複媽媽的經歷,我要通過這種盲從來表示自己對父母的忠誠。
只是這種盲從傷害的是我的親子關係。
如果我一直不處理、不面對,總有一天我也會變成我兒子最恨的人。
當我想明白這一點時,我發現我內心真正的變得柔軟起來,我發現接納我「恨」媽媽這個事實反而讓我變得開心了。
這份「恨」讓我更加深刻的明白我對媽媽、媽媽對我的愛!
我發現即使我爸爸媽媽在教育我的過程中有那麼那麼多的問題和不足,但我依然認為他們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母。
這個時候,我才真正的理解「父母脾氣壞、打罵孩子,不是真的不愛孩子,而是因為他們現在學習、掌握到的,就是這樣的方法。
」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或許在我的父母小時候,他們的父母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對待他們。
所以,在他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也只能用他們掌握的「最好」的方法對待孩子。
只是在父母那個時代,他們的主要精力是解決溫飽,現在我們育兒時,我們有更多的經歷去學習,去成長,那麼我們可以不用盲從,可以通過自我內在的成長去規避掉育兒過程中對孩子的傷害。
如果內在的自我不覺醒,那麼小時候的不幸就會在孩子身上重現。
因為孩子對父母的愛是盲目的,孩子認為與父母一樣才是服從,所以即使是那些經常把「我絕對不會和你一樣」這句話掛在嘴邊的孩子,當他們有了孩子後,也會無意識重複自己曾經的經歷。
真的愛孩子,就要讓自己的內在先成長。
把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解決好,育兒的道路上才不會重蹈覆轍。
或許今天這篇文章你還無法真正理解,但當你有一天需要時,希望你能記得今天我的這篇分享,可以翻找出來再讀一下,面對並接納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也許那時,你會真正理解今天讀到這篇文章的意義。
你,有勇氣知道你最「恨」的人是誰嗎?
最後月華也要給自己做一個小廣告,我的新書《別等孩子長大了才後悔你現在做得太多》已正式開始發售。
相信本書能為眾多正處於育兒焦慮期的媽媽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想要購買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月華請大家多多支持喲
作者推薦:
媽媽們的育兒焦慮大都來自於追求完美。
但是世上沒有完美的媽媽,只有足夠好的媽媽。
本書就是以著名的心理學大師溫尼科特的「足夠好的媽媽」(即「60分媽媽」)為理論基礎,結合作者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的感悟和心得以及大量的親子教育諮詢案例,從不同的側面闡釋60分媽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書中倡導的「你現在能給孩子的,就是*好的」「無條件地接納孩子,有原則地管教孩子」「為愛做減法」等理念能夠啟發讀者進一步思考:如何才能成為一個有原則、會示弱、能放手、不強求的好媽媽。
——END——
特別聲明:本文為60分媽媽月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60分媽媽月華」
如未經授權轉載,將舉報,並追究法律責任!
更多親子教育內容,小兒推拿內容,兒童閱讀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60分媽媽月華,ID:liushifenmama
【60分媽媽月華】國家級青少年心靈成長導師,註冊青少年心理成長諮詢師,小兒推拿、小兒疾病綠色療法推廣人,兒童閱讀推廣人
養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
沒有人生來就會做父母,每個人都需要不斷學習。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也要不斷修剪自己生命的枝葉,最終圓滿自己的人生,實現和孩子的共同成長。今天讀者君要推薦的這三本書,與其說是育兒書,倒不如說是父...
一組漫畫,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不同的父母都會有不同的方法教育孩子,只是,有些家長的教育方法比較正確,是聰明的父母,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而有些家長的教育方法卻差強人意,只算得上很普通的父母,也只能教育出非常普通的孩子。你想知道...
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濃縮為6句話」,你能做到幾條?
前幾天看一則《超級育兒師》的視頻。一位媽媽生了一對雙胞胎男孩,結果哥哥需要特別照顧,於是——父母的注意力幾乎全部放在了哥哥身上,並寄希望於將來弟弟能照顧大寶。
為什麼你深諳各種育兒知識,卻還是當不了一個好家長?
現在這一代的孩子都有一個聰明的特點,各種環境好了,但是孩子的教育就該重視了,很多孩子聰明起來但是有些好的習慣卻養不成了,自私虛榮不合群等等都會集中到現在的孩子身上,現在時代的進步,一個全新的資訊...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幸福人生從「家」出發
在教養孩子方面,一直流行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此追捧與批判的聲音從來不絕於耳。當我為人父母教養孩子時一度也很迷茫,起點在哪裡,終點何處去,怎樣才能讓孩子順利到達終點?在迷茫中,我參照...
拒絕焦慮,關注成長——「壞」媽媽才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動力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接納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內心就湧上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愛。作為母親,我們終其一生的目標就是與孩子共同成長,而接納,才能給予我們和孩子合適的成長機會。探索親子關係的...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顛覆教育觀的20本家教書
第一閱讀精心結集了20本國內外親子育兒專家的教育心得經驗,顛覆只從孩子身上找切入口的傳統,多角度分析親子關係里的秘密,層層梳理。而這些經驗,也正是你在親子育兒中的困惑,少走一些彎路,爭取一些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