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焦慮,關注成長——「壞」媽媽才是孩子心理成長的動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接納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內心就湧上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愛。
作為母親,我們終其一生的目標就是與孩子共同成長,而接納,才能給予我們和孩子合適的成長機會。
探索親子關係的奧妙,在於接納自己,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在得知自己「榮升」為母親的一瞬間,我們都會在心底默默地告訴自己:我要努力做一位好媽媽,做孩子心目中的好媽媽。
但是,現實總難如願,當經歷過理想與現實的N輪碰撞之後,才會發覺這個目標的難度係數超高,於是心生焦慮。
其實,我們不一定非要做一名「好」媽媽,就像作者所闡述的,「兒童要獲得健康的心理發展,需要通過『壞』媽媽來打破幻想,讓她接觸現實,看到他人的需要。
」讀到這句話時,我沉思良久,雖然它顛覆了自己對媽媽角色定位的「初體驗」,卻飽含哲理。
或許,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媽媽也會有情緒,讓他們看到媽媽具有「兩面性」,學習如何更好地整合「好」與「壞」的概念,才能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
-
過度焦慮的媽媽,會強化孩子的負面情緒
鋪天蓋地的育兒書籍,信息龐雜的親子公眾號,五花八門的「看娃」心經,都在不知不覺中牽動著我的敏感神經,總是過度擔心自己的育兒理念跟不上時代的步伐,憂慮科學育兒路上將會遇到的「隱形」障礙,卻忘記去關照內心的不安。
正因為知曉了一些育兒知識的皮毛,才會拿它們相互比較、甄別借鑑,總想著把最正確、最科學的理念和經驗用到孩子身上,殊不知,這種過於」完美主義「的傾向,是會傳染的,它讓孩子體察到母親身上攜帶的不安全感,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的負面情緒。
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激盪了邊界的蔓延,因此,做一個」壞「媽媽的前提條件應該是拒絕焦慮,做真實完整的媽媽,這為下一步關注親子成長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是溫暖健康的獨立狀態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很多孩子小時候的信條,也是媽媽口中經久不衰的真理。
一直以來,我也沒有質疑過這句話,閱讀這本書後,不僅了解了一些心理學詞彙和專業解讀,而且顛覆了初為人母的育兒認知,或許就是那些曾經固有的、紮根頭腦深處的觀念焦灼著我們的育兒心理,對於總所周知的道理,我們都會很少懷疑吧。
細想一下,獨立確實是珍貴的,父母期待孩子獨立自主,無非是期望他們成人後,即便掙脫父母的懷抱,依然可以張開雙臂自由翱翔;但我們不能將獨立絕對化,如果過分強調獨立的概念,可能使它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枷鎖,他們過度地向內尋求安全感,便阻止了他們向外獲得滿足感。
父母需要教會孩子:求助並不代表不獨立,這恰恰是跟周圍人群建立親密關係的一種必要的方式。 -
學會做一位「壞」媽媽,沒有什麼了不起
作者的比喻恰如其分:擁有陽光的心靈不是指心靈容不得黑暗,真正陽光的心靈是能夠容納黑暗,並能夠與黑暗共處的。
同樣地,「壞」媽媽更是如此,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壞媽媽,而指能夠讓孩子經歷挫折、接納他人、感受外界的「壞」媽媽。
有一點拗口,但是經得起仔細推敲,讓人收穫一種思考的美好。
我的寶寶六個多月,現在正處於扮演「絕對好」媽媽的角色中,這時候的母愛需要全身心投入,我的任務是幫助孩子建立對未知世界的安全感。
剛好讀到了這本書,它告訴我,孩子一歲之後,我就需要轉變形象了,必須為母愛注入點兒「壞」的因子,不能什麼都有求必應,而且內心還要杜絕過度焦慮。
這種跳躍,確實需要耐心修煉。
總之,育兒路漫漫,我與孩子共同成長。
接受不完美,學做「壞」媽媽,接納自己才能更好地育兒。我喜歡接受新鮮的事物,欣喜頭腦中充盈著清新的力量,這本書刷新了我對對已知教育心理學的第一印象。
翻開書頁,靜靜品讀,用心地體悟著作者把兒童心理學理論與家庭教育經驗融為一體的奇妙體驗,為我已然開啟的育兒之路帶來了汩汩清泉。
如果你也有幸翻閱它,希望你也學著做一位「壞」媽媽,因為這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4歲之前,忽略孩子這兩種心理需求,性格缺陷不可避免!
作者:於文娟作為媽媽,「營養」兩個字你一定不會陌生,每一位母親都很重視給孩子補充身體需要的營養。可是,你也許忽視了,就像身體需要營養一樣,在孩子的成長中還需要「心理營養」。孩子如果在0-7歲沒有...
童年的缺憾,將耗盡一生去尋回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懂孩子,進入孩子內心,滿足孩子每一階段的發展和需求。這些需求的滿足,必須也只有父母能夠給予。而陪伴孩子每一階段的成長,受益最大的還是父母。有句話說,孩子是來引導父母成長的天使...
在孩子面前,我愛你是否意味著,我是你爸媽,你就應該聽我的話,做我希望你做的事
我是二個孩子的媽媽,回想我做母親這些年,我最關注的是孩子吃穿住行和學習,而對他們的心理需求關注很少。因此,當孩子需要心理幫助時,我常常感覺無助,不知道怎麼幫助他,而我小時候的經歷也讓我走了很久,...
所有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顛覆教育觀的20本家教書
第一閱讀精心結集了20本國內外親子育兒專家的教育心得經驗,顛覆只從孩子身上找切入口的傳統,多角度分析親子關係里的秘密,層層梳理。而這些經驗,也正是你在親子育兒中的困惑,少走一些彎路,爭取一些時光...
育兒篇-親子成長中如何看待孩子的無理取鬧
在育兒教育中,親子成長的這個模塊對於我們父母來說,非常重要。親子成長這塊,我們該如何看待孩子的無理取鬧,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一般的只要是孩子的哭鬧,大多數的原因都是因為他的需求被我們大人忽視或者說...
當孩子歇斯底里威脅你時,家長切莫失控
這幾天網上流傳一個視頻,內容是講的一個台灣育兒師,一招搞定哭鬧撒潑的小孩。視頻里的小孩常常哭鬧,就像普通孩子一樣,只要媽媽不滿足他就大哭大鬧,甚至是滿地打滾。育兒師告訴孩子媽媽,孩子哭鬧甚至行為...
寶寶缺乏安全感三種表現 媽媽須留心
幼兒時期的寶寶大腦生理結構發育趨向完善,接觸周圍環境日漸增多,促使情感、想像等心理活動逐漸發育,語言發育更為迅速。這一時期,寶寶的行為也常常被情緒所左右,他們的情緒外露、善變,往往腮邊還掛著眼淚...
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濃縮為6句話」,你能做到幾條?
前幾天看一則《超級育兒師》的視頻。一位媽媽生了一對雙胞胎男孩,結果哥哥需要特別照顧,於是——父母的注意力幾乎全部放在了哥哥身上,並寄希望於將來弟弟能照顧大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