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勤快,家裡懶惰的孩子!這樣教育,長大肯定有出息!別不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01

在學校里,小蒙不僅人緣好,還是一個出了名的積極分子。


同學值日,他幫著同學擦黑板;同學掃地,他幫助同學倒垃圾;同學的書不小心掉地上了,他立刻跑過去幫同學撿起來,並且把書整理得規規矩矩的……

不錯,在學校,小蒙是一個老師喜歡,同學歡迎的孩子。

但是,正是這樣一個愛勞動的孩子,在家裡卻什麼都不願意干。

吃完飯,媽媽讓他幫忙收拾一下碗筷,他說「我作業多著呢!」他閒來無聊的時候,媽媽讓他掃掃地,他說「掃地不是有奶奶嗎?學習那麼累,媽媽你就讓我休息休息吧!」媽媽讓他自己洗襪子,他卻說「洗襪子不是有洗衣服嗎?為什麼非要我手洗?我不洗!」

一天,爸爸出差了,奶奶回老家串親戚了,只有小蒙和媽媽在家。

媽媽胃病犯了,想小蒙到樓下的店裡買點稀飯回來吃,他二話不說,走進臥室,轟的一聲就把門反鎖了。

任憑媽媽怎麼喊,他都不答應。

媽媽胃疼得特別厲害,看著小蒙的一舉一動更是心痛得不得了。

要是在學校里,如果哪個同學生病了,小蒙都會搶著給生病的同學打飯。

面對在學校做事情主動勤快,在家卻懶惰得不成樣子的小蒙,媽媽意識到一定要培養孩子在家也主動勞動的習慣,但是此刻的她是迷茫的,不知道如何下手。

02

在親戚朋友中,時常可以聽到他們評價自己的孩子「家懶外頭勤」,有的甚至說「老子放個屁孩子都要追幾條街」。

那麼,為什麼孩子總喜歡在學校做事情呢?

經驗告訴我們,無非就幾點:

  • 孩子在學校勤快,是想通過勞動顯示自己的能力。

  • 孩子在學校主動幹活,目的是通過幫助他人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

  • 孩子極其享受獨立自主的成就感和受同學尊重的滿足感。

這部分孩子,在學校熱愛勞動,是因為他們心細,他們很容易體會到別人的需求,所以他覺得自己有能力做好,既能幫助別人又能得到別人的表揚和尊重,所以他們是享受的。

那麼,孩子為什麼在家做事情總是懶動呢?因為很多家長沒有給孩子更多施展自己本事的機會。

當孩子拿著掃帚掃地的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會說「這也沒掃乾淨,那也沒掃乾淨,我自己來……」

當孩子拿著抹布擦桌子的時候,家裡人又說「好了,好了,你看你笨手笨腳的,還不如自己去玩……」

當孩子自己要去洗襪子的時候,爸爸媽媽又說「去做作業吧,你負責把學習成績搞好久行了,家務這種事情就交給我吧……」

孩子在家裡幹活,收到最多的就是阻止和貶低自己的話語,時間長了自然也就沒有了興趣,於是在家裡就很容易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毛病。

03

那麼,如何才能改正孩子在學校勤快,在家裡懶惰的不良習慣呢?

  • 父母要放開手腳,培養孩子勤勞的好習慣,不要一味的大包大攬。

比如:收拾玩具、收拾書包、疊被子、疊衣服等簡單的小事都讓孩子自己去完成。

剛開始的時候,也許孩子顯得有些敷衍,馬虎了事,但各位家長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動不動就伸手打人或者動嘴罵人。


當然,態度一定要堅決,不要孩子撒撒嬌,哭哭啼啼的你就心軟。

想要把這個習慣培養起來,就得下點決心。

  • 父母適當的示弱,告訴孩子,自己也希望得到他的幫助

想讓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懂得體諒父母,父母還得掌握一些方法才行。

適當的給孩子示弱,讓孩子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讓他重新享受幫助別人的快樂,這一點很重要!很多時候,孩子可能眼睛看不到事兒,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用嘴說出來,你想讓孩子幫助你幹什麼。

曦曦媽溫馨提示:什麼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想要培養孩子擁有一個主動勤勞的好習慣,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行。

(歡迎大家訂閱頭條號「曦曦媽說教育」,讓我們一起探討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學著偷懶的媽媽,才能培養出成功的孩子!

父母陪伴在小孩子的身邊,可以增強他們的幸福指數,在這種家庭里長大的孩子,多數都非常活潑。不過現實的生活是,很多小孩子由於父母從小就開始寵著,導致他們成年後,非常欠缺獨立自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