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第一講:如何跟孩子達成默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怎麼說孩子都不聽,越說越不聽。

就在本節課開講的前幾天,我們在微課群向爸爸媽媽們徵集了「你說的什麼話孩子最不愛聽?」發現家長們在溝通方面的問題還是挺多的。

下面,我們就具體說說,怎麼說孩子才肯聽。


一、我們為什麼要說孩子?

在讓孩子聽我們的話之前,先說說我們為什麼要說孩子。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不聽話不說能行嗎?」「孩子把事情做錯了,不教育能行嗎?」「沒個好習慣能行嗎?」感覺家長們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孩子做錯事、對孩子不滿意這個坑裡了。

反而使家長找不到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感覺。

每當我們責備孩子的時候,我們了解自己真實的想法嗎?比如很多家長都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都叫你八遍了你都不聽!」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你了解自己想表達的是什麼嗎?這件事情表面是孩子做錯了,我們必須糾正他,如果不糾正會如何如何……但表象背後的真相是什麼?家長們會說,我當然是為了孩子好,我希望孩子是如何如何的……這個理由很冠冕堂皇。

而實際上的真相是:孩子做錯了,你說他不聽,這個行為挑戰了你的權威和標準,再結合你當時的情緒狀態——孩子的某一個行為激怒了你的情緒,或者你的情緒狀態本來就不好。

另一個真相是:這關乎你的成就感。

你覺得孩子是你的,你要從管好孩子這件事當中體驗成就感。

比如,你認為你為孩子好,你擔心他要是淋雨、吃不乾淨的東西導致生病怎麼辦……而你內心真實的想法往往卻是:孩子生病了你要請假照顧他,這會給你的生活添加諸多的麻煩。

當我們對孩子說「不」的時候,真相其實就是這幾點。

希望家長在責備孩子的時候,也自我反思一下: 「我為什麼要說他,他挑戰了我的什麼?」當你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後,就會明白多了。

二、理解孩子

你是否了解你的孩子?你可能覺得,你與孩子朝夕相處,怎麼會不了解?然而,你是否知道:當你說孩子的時候、當你覺得孩子做的不對的時候,以及當孩子聽到你說」不「的時候,他是怎麼想的?我常說,知道孩子不會什麼不如知道孩子會什麼,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

那麼當你說「不」的時候,孩子在想什麼呢?孩子收到的信息是什麼?

也許你不相信,孩子們的第一直覺想到的其實是:「我又做錯了嗎?我怎麼又不聽話、怎麼又做錯了?」請仔細看著孩子的眼睛,你就會發現,他們往往表現得既無助又無奈。

孩子可能會想:

我覺得自己這麼做很正常,怎麼到爸爸媽媽那裡就不行了呢?

以前我這麼做的時候爸爸說行,現在怎麼不行了?

你們大人可以這樣做,我為什麼不可以?

媽媽說行,爸爸怎麼說不行了,到底聽誰的?

……

很多家長知道孩子兩三歲的時候是逆反期,就不喜歡聽別人對自己說「不」。

但是有沒有家長想過孩子那些看似」叛逆「的行為(事件)背後真正的原因(真相)是什麼?

有的孩子覺得:自己是真的想聽爸爸媽媽的話,都說了以後再也不犯了,但不知道為什麼又犯了。

有的孩子是家裡有二胎了,姐姐不開心,憑什麼給妹妹買東西不給自己買。

有的孩子認為:我做什麼可以聽爸媽的,但怎麼做要聽我的。

很多家長不相信孩子會做,其實應該信任孩子,你只需要規範他們要做什麼,而不用去管怎麼做。

有的孩子認為:爸爸讓我做的這件事太難了,我根本做不到!做不到就不聽唄。

還有的孩子說:「下雨天我就想淋雨、踩踩泥、踩踩水,就是好奇。

「但是家長呢?怕孩子生病,怕他把衣服鞋子弄髒,就不讓他去。

家長們也有過童年,回想一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喜歡玩水?這是孩子的天性,作為家長,為什麼不能滿足他們呢,為什麼一定要說不呢。

有的家長看自己的孩子在外面瘋跑,哈哈大笑,覺得傻乎乎的。

設想一下,孩子天天在各種長輩環繞的環境下,終於自己能出來瘋跑,能不盡情大笑嗎?這正是孩子應有的天性,這種純真正是孩子應該具備的。

這種孩子真是既可愛又可憐,可愛的是她童真爛漫的表現,可憐的是孩子這種機會很少,因為家長覺得這樣不好。

其實,當孩子把自身的情緒通過類似的方式釋放出來後,會變得更加聽話。

這其實很好理解,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

試想一下,如果你天天被指責,做什麼事情都有人說你不對,你會如何反應?

下面我們再一起聽聽前幾天徵集的孩子最不愛聽的那些話:

1.趕緊上床睡覺!

2.你怎麼回事?

3.你能不能別說話了!

4.你趕緊的!

5.別玩手機了!

6.別跟弟弟鬧,輕點摸他!

7.不能總買玩具!

8.咱們算數吧!

9.別看電視了,趕緊關掉!

10.怎麼又不聽話了?

11.大便完了就起來,別老蹲馬桶!

12.為什么妹妹有什麼你就要買什麼,這不是你都不玩的嗎?

13.我跟你說多少次了!

14.不要把湯往杯子裡放!不要把湯倒桌子上玩!

15.好好吃飯,別到處跑!

16.吃飯的時候不玩玩具!

17.等一會兒……

18.你怎麼總是哭呢?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

19.你說話算話不?

20.不許吃糖!

21.看完這集動畫片就關電視了!

22.不能喝飲料!

23.這能放嘴裡麼?

24.沒有大人跟著為什麼自己就跑出去了?

25.洗澡!

26.聽完這個故事就睡覺!

27.關燈睡覺!

28.讓吃藥不願意聽……讓刷牙洗臉睡覺不願意聽……讓吃飯不喜歡吃的不願意聽……

29.叫你8遍也聽不見!說了好多回了就是不改!

30.就看兩集完了就關電視!

……

假如這個孩子是你,你天天被這些「不要」」不行「」不可以「環繞著,你會怎麼想,能不能承受這麼大的壓力?現在,你是不是能感受到孩子的無奈和無助了?

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因為你要維護你的尊嚴、標準和準則,孩子也要維護他的尊嚴、標準和準則。

不要覺得孩子小,還不懂這些。

如果不懂,他們不會這麼抗拒你。

下一次,當你跟孩子溝通遇到問題的時候,當你要說「不」的時候,不要指責,不要發怒,你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想清楚你為什麼這麼說? 你說「不」反饋到孩子那裡,他接收到的是什麼?你一定要明白這些。

否則,即使你用網上教授的各種溝通方法和技巧也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孩子能感受得到你是否用心跟他交流。

前面我們講了這麼多,就是想先讓家長感受體驗一下:當你說「不」的時候,你的情緒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然後分析問題,換位思考。

再理解了孩子的情緒背後的真相又是什麼,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三、你是哪種類型的家長

按照家長們的性格和平時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思維角度、交流方式,我把現在的年輕家長們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1、專制型家長:孩子必須服從父母,無論任何時候,家長就是家長,孩子就是孩子。

家長說的話如果孩子不聽,就要承擔各種後果。

這些後果因家長而異,包括打罵、冷暴力等。

簡而言之,只要孩子影響到家長的權威,就要承擔相應後果。

這種類型的家長是目前比較多的,尤其是爸爸們,不讓不讓孩子丟自己的面子而懲罰孩子。

實際上很多時候,孩子並不知道怎麼做才能不給家長丟面子。

2、溝通型家長:這種家長比專制型家長民主,與孩子相處願意採取溝通、講道理的方式交流。

每一件事都給孩子好幾個選擇,但無論孩子做的結果是錯的還是對的,家長都不會表現出態度上的不同。

這種家長顯得包容度更高,但很少把正確答案告訴孩子。

然而,孩子更需要家長給予正確的引領,才能知道怎麼做是對的。

3、行為改進型家長:他們會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給孩子畫格子,所有的事情都要在格子裡進行,只要超出格子規定範圍的就必須改。

但是怎麼改,他們不會給予任何支持和幫助。

久而久之,孩子做不到就會變得消極對抗,變得不聽話。

同時,雖然這類家長會給孩子畫格子、要求孩子只做正確的事情,但因為他們更專注於孩子的行為,對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恰當卻可能會忽略,不能很好地起到榜樣的作用。

4、親情型家長:家長和孩子的依賴關係建立得比較好,父母與孩子之間相互信任。

在這種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教養關係中,孩子比較容易接收父母的意見。

無論孩子做的正確與否,在父母那裡得到的永遠是支持或幫助。

要成為親情型家長比較難,首先夫妻之間的關係要融洽。

這種家長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會根據孩子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和家長自己的性格特點量體裁衣,思考自己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而且他的成功率遠高於前三類家長。

上述四類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又有什麼特點呢?

以要求孩子上床睡覺這一事件為例。

專制型家長:我告訴你應該9點睡覺,你必須9點睡覺。

(為什麼應該?為什麼必須?)

溝通型家長:你認為晚上幾點鐘該睡覺呢?(如果孩子說他認為應該晚上12點睡覺,你是接受還是拒絕孩子的意見?如果你拒絕,你認為孩子又為什麼要聽你的話呢?)

行為改進型家長:如果你晚上不9點鐘之前睡覺,你明天就會起晚了,會遲到,會影響爸爸媽媽工作。

(可是孩子往往不能理解這些後果的嚴重性)

親情型家長:你可以相信我,我知道你晚上不願意睡覺,那咱們可以一起來討論一下什麼時間睡覺合適。

(這樣的家長傳遞給孩子的信息就是:你做錯了沒關係,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下,怎樣做才是正確的)

家長們要把自己往親情型家長的方向發展和努力,因為只有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那些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發揮作用,否則方法再多也未必有效果。

留給家長的小作業:

晚上回家開一個家庭教育會議,一定要保持家庭成員對孩子教育標準的一致性,不能爸爸說這個、媽媽說那個。

同時,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長自己也要做到,家長要起到榜樣的作用。

最後,我想告訴家長們的是,在跟孩子溝通這件事上一定要有耐心,什麼方法都是循序漸進的,不是立即見效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不要拿昨天的錯誤懲罰今天的孩子

大家肯定經歷過一些場景:1、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不知道啊。爸爸:竟然還沒認識到錯誤,啪啪啪。2、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了?我:知道了。爸爸:知道了你還犯錯。啪啪啪。3、爸爸:知不知道哪裡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