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眼中的「叫獸」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春節即將來臨很多出門在外打工的父母紛紛趕回家與家中的老人孩子團聚,孩子們也盼望著爸爸媽媽回家。
願望總是好的,可是家中的氣氛和氛圍缺沒有想像的那麼和諧。
記得我曾經在外讀書的時候,每次回家都有3-4天好日子過,過完這幾天,母親的嘮叨和囉嗦就接踵而至,看什麼都不順眼。
大家是不是深有同感,我們這裡不扯這些故事了,還是說說孩子。
由於沒有父母的陪伴,孩子在老家就跟留守兒童一個樣,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由於隔代教育隔代親,爺爺奶奶們就放下了當年教育孩子的嚴厲,對孩子們寵愛有加。
而父母一直在外,對小孩的習性生活不是很了解,一看到孩子哪裡不對,就開始衝著孩子吼叫,於是父母就成了還眼中的「叫獸」。
記得鄰居有個小朋友,媽媽出差一周不在家,我問她媽媽不在家沒人照顧你,是不是很失落。
他說「恰恰相反,沒人吼叫,太舒服了」。
我們家長經常想通過吼叫的方式,以此來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這樣只會讓孩子在內心反抗,要麼他暫時安靜,等會再鬧,要麼想著我做些事不讓你知道開始撒謊,還有的就會做一些報復父母的行為,甚至有些到了年紀大一些開始出現叛逆反抗。
有些孩子根本就不懂父母的道理和要求,他只是根據父母的吼叫的程度來判斷是否要停止。
有人說我家孩子要叫上7遍才聽,我想問他,是誰給了還叫6遍還聽的模式。
當你開始對孩子吼叫,說明你已經情緒失控了,你已經被點燃了。
你對孩子吼叫,就像一隻野獸兇橫。
當孩子面對一隻野獸的時候,人的本能就是打跑反應,要麼孩子跟你對抗,要麼被你嚇的瑟瑟發抖,讓孩子活在恐懼之中。
面對還的不良行為,我們應該察覺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理解孩子的情緒,用語言跟孩子溝通情緒,這樣會讓孩子感覺到你關心到他,同時讓他分享他內心的想法,讓他敢於表達自己。
如果只是一通吼叫,孩子有話都不敢跟你說,一說你就說他狡辯。
如果你不覺察孩子的興趣,孩子就會感覺被忽視,你不關心他,不愛他。
如果你跟孩子說道理,孩子就會煩你,左耳進右耳出。
同時你也要表達你的感受,用「我」來表達自己看到的和聽到的,以及自己希望的。
只有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的時候,你再跟他一起商討策略,去除一些彼此不願意的,然後按照商定的結果去執行,這樣就會給孩子一種尊重的感覺。
當孩子感覺自己被尊重,這種感覺就會讓愛在家中流動,孩子就會感受這種愛和自由的感覺,就會更加像父母靠攏。
所以說「不吼不叫」也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離不開父母與孩子的溝通
再養和育孩子過程中,要學會去接納孩子的感受,而接納孩子的感受關鍵就是要和孩子之間產生「共情」。在和孩子交流中,媽媽要認真的聆聽孩子的話語和內心感受,不僅僅是了解孩子感受,還要能替孩子說出他們的感...
注意身體透露的情緒信號,做到停止對孩子大吼大叫
大多數父母告訴我,當他們開始觀察自己的吼叫行為,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情緒觸發器以及容易讓情緒升級的想法和感受,通常就會自動減少吼叫。當你開始多花一些時間觀察自己與孩子相處的狀態,你就會發現自己改變了...
你對自己的了解有多不夠,對孩子的了解就有多不夠!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孩子是父母的愛的結晶,是未來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 大吼大叫,對孩子的影響
現在對於孩子教育越來越傾向於和平處理,零吼叫----就是說用不吼不叫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在教育孩子上,在特定時段,父母們的吼叫比輕聲細語管用在養育孩子過成中,父母的吼叫,除了是想制止孩子的一些行...
「吼叫」並不是明智的教育方法!看明星杜江如何管教孩子
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看到孩子調皮時總是立刻晴轉多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聲吼叫。可在冷靜之後,往往又會後悔不迭。的確,「吼叫」並不是明智的教育方法!有時候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起...
父母是怎麼把孩子教成了「壞孩子」
在生活中,很多媽媽們除了想制止孩子的行為之外,當孩子調皮地將媽媽們惹得暴跳如雷時,媽媽們會慣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當時的情緒,而此時的大聲吼叫變成了媽媽們發泄自己情感的方式;當媽媽們苦口婆心...
我的婆婆用古老的方法教育我的孩子,我該怎麼辦?
還記得橙兒媽前些天寫的那篇關於生完寶寶到底要不要回去上班的文章嗎?橙媽在眾多評論中看出各位寶媽們的顧慮大多數都與婆婆有關,中國有句古話:多年兒媳終成婆,雖然這句話有些過度誇張婆媳矛盾,可是婆媳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