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自己的了解有多不夠,對孩子的了解就有多不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孩子是父母的愛的結晶,是未來的期望,父母把孩子生下,不單單要滿足他們物質上的需求,養育他們長大,更負有教育他們好好做人、陪伴他們人生的重責。

但事實上,很多父母只做到了前者或者自認為做到了後者,不得不承認這是很多精英和有錢人做父母的失敗。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的觀點都是「這是我生的孩子,我還不了解他?」「小孩子哪有那麼多感受,吃的住的都是好的還不夠嗎?」「什麼我都給他買最好的,他還要怎樣?不懂知足的熊孩子!」等等,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照顧孩子,並不僅僅是關心他的生活怎麼樣,更重要的是要去在意他的內心,理解他的感受。

講真,若只談照顧生活起居,父母和保姆還有什麼區別?

你的孩子真的喜歡學跳舞、學美術、學奧賽嗎?

你的孩子真的每天如表面一樣沒心沒肺,沒有任何煩惱嗎?

你的孩子真的單純簡單,沒有一絲絲困惑嗎?

對於父母、對於朋友、對於學習、對於生活,你的孩子都願意跟你講嗎?

你真的了解他嗎?

一、尊重孩子的喜好,強迫只會適得其反。

我見過很多強迫孩子去上輔導班的家長,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所以不會在意孩子真的喜歡什麼,只要聽父母的話就可以。

這樣的孩子最終往往是兩種結果,一是叛逆,在有能力抵抗的時候開始反對父母所有的意見和決定,明明知道自己是錯的也非要跟父母對著幹,故意惹是生非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二是軟弱,無止境的順從,因為沒人關心他們究竟喜歡什麼,久而久之不願意再去考慮自己,甚至不知道怎麼去考慮自己,只會一味順從父母的決定,遇到什麼事情都是:「不知道」「都可以」「無所謂」「你們看吧」。

當然也有孩子會與父母抗爭,會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會在有能力的時候去選擇自己的喜好,我們無法判斷你的孩子是哪種,但產生的後果誰又能承擔?

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法罕每天惦記著攝影,從小理想做一名野生動物攝影師,但迫於家裡壓力而上工程學校,在學校里,他成績每每倒數隻因為不熱愛,但又無法抗爭。

慶幸的是他遇到了蘭徹,放棄面試的機會與父親勇敢表達,最後成為著名動物攝影師安德烈·伊斯特凡的助理。

電影是理想的,但現實有誰會幸運的遇到蘭徹呢?

尊重孩子的喜好,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星星,都會閃爍自己的光芒。

不是和別人攀比才是最好的,父母也不要把自身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他們不是你們人生的附屬品,讓孩子去選擇他們自己喜歡的,對的錯的都由自己承擔。

或許有些父母會說「我這是為孩子好啊,讓他們少走彎路有什麼不對嗎?」沒錯,父母的愛沒有錯,但要意識到一點,你可以給孩子提建議讓他們參考,而不是直接規劃他們的人生。

二、關心孩子的喜怒哀樂,理解他們的感受。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每天忙於上班、工作掙錢,將孩子丟給外公外婆或者爺爺奶奶再或者保姆來養。

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物質環境而減少陪伴的時間這無可厚非,可是父母的愛不能局限於此啊。

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內心會極度缺乏安全感,從電視劇、電影甚至是綜藝《變形計》中,我們都可以看出,富人家的小孩也不是真正的快樂,他們也渴望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護,只有能感受到愛,他們才會願意表達自己的愛。

我的一個土豪朋友家的孩子,從小被保姆帶大,跟爸爸媽媽相處的時間非常少。

小孩子現在整個人都很淡漠的狀態,跟親人離別的時候從來只是機械禮貌的擺擺手,一點也不會表現出難過和不舍。

看起來都有點心酸呢。

所以哪怕你工作再忙,玩心再重,煩心事再多也要找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去努力完成自己的諾言,去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愛與存在。

你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是要負責人的,不是把他養活就好了。

還有些父母,習慣用自己的感受來指導孩子的行為,很多時候孩子說自己已經飽了,但是家長反而會說你才吃了這麼點怎麼就飽了,再吃點。

有的時候孩子明明很受傷,家長卻在一旁冷嘲熱諷「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不會哭鼻子了,窩囊廢!」......這樣的情況太多了,所以父母要理解孩子們的感受並接受,只有父母認可孩子的想法,他們才能接受和面對自己的感受,才會更自信健康地去處理自己的感受。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和感知都不夠,更別說對孩子了。

只有更清楚徹底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內心,了解自己的想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探究想法背後的根本原因和終極目的,才能海納百川,容納更多的意識形態和認知模式。

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而不是隨意敷衍回應,態度是最重要的。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感受的時候,不要著急去否認他們,而是用心觀察他們是認真的還是在胡鬧。

無論是親人之間還是情侶之間,大人和大人之間還是大人和小孩之間,很多吵架的原因都是因為沒有弄清楚對方是真的生氣了,還是在跟你鬧小脾氣,撒嬌耍賴呢。

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兒,一個需要首先解決問題,一個需要首先安撫情緒。

孩子雖小,也要被認真對待。

孩子無論多小,他和我們成人一樣,會難過、會害怕、會傷心、會煩躁、會有負面情緒,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想想我們自己在生活中有這樣的不好的感受的時候,最希望得到別人怎樣的關懷。

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接受他們積極或消極的情緒,真正做到關注孩子的感受,並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深度剖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以及做父母的能幫孩子做些什麼,才能算是走進孩子的內心,真正了解孩子。

大人們總以為小孩子年紀小,經歷少,不懂事。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感知能力比大人要豐富得多。

那是生命伊始的狀態,是最本真和敏感的人生階段,還沒有被社會規馴,沒有被主流裹挾,沒有被世俗玷污,孩子的思想還是開放的、自由的,沒有被教科書固化,沒有被殘酷的現實打磨和麻痹。

所以很多時候,傾聽小孩的內心,是在跟很多很多年以前的那個自己在對話,有時候感覺並不好,但是足以讓人成長。

小孩子身上,有無窮無盡的寶藏等待著大人們去挖掘和學習。

珍惜孩子願意跟你傾訴,願意找你閒扯的時光,小心到了一定的年紀,孩子要保留自己的小秘密,對你關上心靈和嘴巴的窗戶,到時候就後悔莫及了。

養育孩子不僅是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尊重喜好,關心內心的感受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樣他們才能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去面對他們眼中的世界。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

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

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歡迎來到娘娘說,說養娃的科學和哲學娃爸田太醫: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後,三甲醫院兒童神外主任醫師娃媽周娘娘:清華媽媽,前新華社記者,女性創業者孩子是父母的愛的結晶,是未來的期望,...

你是孩子眼中的「叫獸」嗎?

春節即將來臨很多出門在外打工的父母紛紛趕回家與家中的老人孩子團聚,孩子們也盼望著爸爸媽媽回家。願望總是好的,可是家中的氣氛和氛圍缺沒有想像的那麼和諧。

怎麼讓孩子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是無法理解孩子做每件事情的理由,總是會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去判定孩子的對錯,其實教育孩子狐妖的就是聆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和明白孩子是因為什麼理由去做事情,然後針對性的給予關心和指導,...

表面是愛,其實是傷害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劉海驊 本報記者 王珠珊 難得一家人周末出遊,童童一大早就高興地穿上自己喜歡的衣服,但媽媽看到後卻沉下臉,大聲吼道:「不是給你挑好衣服了嗎,穿這麼少不怕感冒嗎!」...

親子間必要的溝通

在我們做父母的眼裡,我們永遠是最了解孩子的,當我問孩子們喜歡什麼的時候,父母永遠會在孩子之前回答孩子性格是什麼樣的,喜歡什麼,愛什麼,將來又要做什麼。這些永遠是我們的認知,我們忽視了一件很重要的...

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我相信普天之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沒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健康快樂幸福的……,都是集美好願望於孩子一身。可現實生活中,我們作為孩子時,真正感受到父母全身心的愛了嗎?我們作為父母,又真的把愛傳遞給孩...

情商低的人如何提高情商?

我17歲的時候還在學校讀書,我們有個三人團體,是我,朋友,校董的兒子。三個人因為不同的原因都很出名,一因財,一因色,一因才。是的,我是才,他們兩個是財和色,這真是個悲傷的故事。雖然是三人團體,但...

孩子常見的那些煩惱 你了解過嗎?

有一部很出名的電影叫《少年維特之煩惱》,可見孩子的成長之中遇到這樣或是那樣的煩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父母對孩子成長路上的煩惱不必過於擔心,卻也不能置之不理,應該多加關注孩...

與孩子的技巧溝通,你知道嗎?

與孩子的技巧溝通,你知道嗎?我們經常說的代溝這種東西其實是真實存在的,年齡、成長背景、教育程度、看問題的角度或多或少都會導致我們和孩子想法的不同步。既然差距無法避免,作為父母就應該適應並且接納我...

孩子生氣時說話比較極端怎麼教育

1、冷靜第一件要做的,不是和孩子說道理,而是先讓孩子冷靜下來。不論是用轉移注意力或帶離現場,都是可以的。在溝通時,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可以聽得進去,而不是在旁邊不停地碎碎念。因此,先讓孩子靜下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