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鼓勵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瑣事開始,幾個小方法,培養獨立有責任感的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小文今年已經35歲了,有個女兒,7歲。

婆婆一直想讓她生二胎,但她堅決不肯。

她不生二胎的原因很奇葩:怕生個兒子,怕自己將來當婆婆!

小文和婆婆的關係不太好,她的丈夫是典型的「媽寶男」,所以她有很大的心理陰影,總擔心萬一二胎生個男孩,被婆婆和家人培養成「媽寶男二代」。

大家都勸她不要「因噎廢食」,現在不生二胎,過幾年想生也生不出來了,可她就是固執己見。

生活中大多數「媽寶男」,都是成長過程中父母照顧的太細緻,甚至是包辦一切造成的。

一旦錯失了培養獨立性的最佳年齡,成年後脾氣秉性就很難改了。

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幫孩子繫鞋帶,幫孩子處理朋友之間的矛盾,孩子一問問題,馬上提供解決方案。

這些看起來都沒問題,但是如果父母一直不放手,不讓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不讓孩子經歷各種問題帶來的煩惱,孩子就慢慢的對父母形成了過度的依賴。

長大後,當他處在過度依賴父母的境地時,隨之而來的,除了一點點感謝之外,更多的是沒有價值感,無力感、挫敗、甚至是怨恨。

在經營自己的家庭時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很難獨立。

怎樣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獨立的人?

家長應該從鼓勵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的生活瑣事開始,一步一步,讓孩子學會依靠自己,而不是依靠父母。

1、從孩子會說話、會主動和家長溝通開始,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比如出門穿藍色鞋子還是黑色?牛奶喝半杯還是一杯?吃飯吃多吃少?

很多媽媽不能容忍孩子每天都穿同一雙鞋,不能容忍孩子只喜歡穿粉色裙子,更不能容忍孩子不把杯子中的牛奶喝光,盤中的食物吃光。

想盡方法,讓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或勸告。

這樣做的家長,只能有兩種結果:第一種,培養一個聽話沒主見的孩子;第二種,每天都和執拗的孩子鬥智鬥勇!

2、從幼兒期開始,尊重孩子的每一次努力與嘗試。

兩歲多的寶寶,看到媽媽洗衣服會湊過來幫忙,雖然媽媽明知道是越幫越忙,但是如果能嘗試著讓孩子洗個襪子,就算弄得衣服濕了一團糟又如何?看似小事,但對成長中的寶寶影響是巨大的。

日常生活的每一件瑣事,都是鼓勵孩子獨立的好機會。

孩子嘗試自己穿衣服時,自己打開瓶子、盒子時,家長如果尊重孩子的努力與嘗試,耐心的等待孩子,給孩子機會,孩子就會發展出動手能力強的自己,獨立的自己。

小事可以獨立承擔,才會發展出獨立解決大事的能力。

反之,如果家長沒耐心嫌麻煩,或者害怕孩子嘗試失敗,過度照顧,孩子的依賴性就越來越強,從小事依賴父母,到事事依賴父母。

3、不論孩子大小,不要在細節上過多干涉孩子。

在細節上過多干涉孩子,總是糾正孩子或者總是對孩子的行為說不,喋喋不休的家長,自己累,孩子也煩。

小學三年級的明明正在專心的寫作業,媽媽在旁邊一會兒說:「明明,把頭抬高點,小心近視。

」一會兒又說:「把腳放好,別踩到凳子上。

」 「把本子放正!」 等等。

明明媽媽的做法表面看是為了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實際上卻嚴重干涉孩子,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媽媽如果耐心的等明明寫完作業,再指出孩子的問題,並和孩子約好下次寫作業時注意改正這些習慣。

可以更有效的培養明明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4、鼓勵孩子利用外部資源,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不是萬能的,學校里,社會上很多人很多資源都可以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我們的生活不是孤立的,遇到問題,可以向很多人請教:朋友,老師,醫生,售貨員,圖書館員等等。

告訴孩子外界的資源可以給他提供很多幫助,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從爸爸媽媽這裡得到答案。

鼓勵孩子到外界尋求幫助,既鍛鍊了孩子自己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減輕了家長的負擔。

5、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並且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

在孩子有意識自己嘗試做事的時候,就要給孩子機會。

很多家長不能忍受孩子的笨拙無力,相比教小孩子自己做事情,代辦包辦更省事省時省力;等到孩子長大,已經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吼都吼不動了。

家長要把本該屬於孩子來承擔的責任還給孩子,鼓勵孩子自立,從小開始,從日常瑣事做起,這樣才能避免孩子長大後變成「媽寶男」「公主病」。

幫助孩子看到自己是個獨立的人,有能力的人,他才能成長為有責任感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早教育兒:父母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更獨立!

蒙台梭利曾說:「教育首先要引導孩子沿著獨立的道路前進。」獨立包括獨立的意識和獨立的能力。一個孩子長大後要想有所成就,必須具備獨立思考、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以獨立為基礎,才能應對各種挑戰

廢柴的「媽寶」真的更貼心嗎?

在成人的世界,「媽寶」並不是一個好名詞,當生活需要老媽無微不至的照顧,久而久之,思維也變得不再獨立。但作為一個媽媽,卻對寶寶的依賴卻感覺微妙,既希望他獨立自主,又不可自拔的愛上了這種被依賴的感覺...

避免孩子養成懶惰現象的幾個小方法

據搜狐網 1、讓孩子明白獨立能力培養是他們健康自信成長的需要我們每一位家長,都渴望自己的孩子陽光、自信、健康和樂觀。但是如何讓孩子擁有這些良好的性格特點呢?這就要從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做起了。當孩子...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一)

獨立性決定孩子能做什麼事場景再現 曾經有一個朋友講過這樣一個經歷:他去八達嶺長城遊覽,在入口處遇到一位外國婦女帶著三個孩子也來游長城,這三個孩子中有兩個跟著母親走,還有一個大約兩歲躺在嬰兒車上睡...

這才是正確陪伴孩子的方式 還不知道就晚了

父母長期代替、監管會損害孩子內在成長動力,當他們從小學走向更複雜的中學時,就會變得拘謹不安、困難重重。「高老師,我兒子都陷入電子遊戲不能自拔了,可怎麼辦啊!」一次電話諮詢中,一位初一男孩的媽媽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