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髒話 老先生說了一句: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家長問:女兒三周前聽街坊鄰居間說髒話(王八蛋),從此女兒就學會了。

有時候生氣時會說這三個字,也不常說,但也夠讓我頭疼。

該怎麼辦?

小孩子學說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小女兒學會了罵人的話,雖不常說,但還是引起了家長的高度重視,希望能防微杜漸,把不良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

反映這位家長具有強烈的教育意識,我很讚賞。

小孩子從一歲左右開始學說話。

也就是說,開始學著使用口頭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情緒或意圖,與人進行交往和溝通。

從不會說話到會說話,打破了「原始」的封閉狀態,是一個「飛躍」。

這對迅速成長中的孩子,可以說具有「化時代」的意義。

家長要特別關注孩子語言的發展。

小孩子學習口頭語言跟大人完全不同

小孩子學習口頭語言,跟我們大人不一樣。

大人學說話是先弄明白了語言的意思才說的,小孩子恰恰與此相反,是學會說,在說的實踐中逐步「悟」出語言的含義。

一般情況,小孩子都是像「鸚鵡學舌」那樣,簡單模仿,別人怎樣說,他就跟著怎樣說。

如古人所說:「如鸚鵡只學人言,不得人意。

」說的話的含義,並不明白。

小孩子開始學說話的時候,並不完全懂得大人說的話的意思,出於模仿的天性和本能,跟著學,學著說。

通過多次親身感受別人說話時的肢體動作、表情和手勢,孩子便漸漸知道這種話在什麼場合、什麼情景說,並且自己模仿著、試著說。

在這個時候,孩子並不真正理解這種罵人的話的真實含義,又缺乏分辨是非、善惡、好壞、美醜的能力。

於是,別人怎麼說,孩子就不加選擇取捨地「照本宣科」。

因此,家長要特別注意,當著孩子的面說話要特別地謹慎,可不能「出口成髒」,「信口開河」。

小孩子是在無意之中學會說罵人的話

古人說:「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如果大人說話不謹慎,讓孩子聽到了不好的話,學會很容易。

話只要說出去了,猶如「覆水難收」。

孩子學會了不好的話,要想糾正,可就要花費很大的氣力。

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話,嘴頭一定「把好門」。

孩子說罵人的話,全是在無意之中學會的。

我想,文章開頭家長說的鄰居當著孩子的面說出這種不文明的話,可能也是無意的。

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小孩子覺得有意思,就就像錄音機似原原本本地記錄了下來,當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模仿著大人說這句話時的情緒和氛圍,使用這句話發泄自己不滿和憤恨。

其實,孩子並不知道其中侮辱人格的含義。

遇到孩子說罵人的話怎麼辦

遇到孩子說罵人的話,家長最好不要發怒,更不要打孩子。

因為孩子並不是真的要罵人,只是模仿別人發泄自己而已。

家長一發怒,一粗暴,很可能給孩子一種「反暗示」,無意中反而強化說罵人話的慾望和興趣。

正確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家長聽到孩子說罵人的話,首先在表情上、手勢上,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否定、不滿、反對和厭惡,讓孩子深切地感受到家長鮮明的立場和態度;事過之後需要的是淡化,不要老是提及這件事。

因為重提一次,就會強化一次。

當孩子說話使用文明語言時,家長要誠心誠意地、情真意切地、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表揚,並以家長自己愉悅的情緒感染孩子,強化孩子說話文明的良好習慣。

導讀: 孩子容易說髒活,這是不少爸媽都遇到的問題。

也不知道他們從哪裡學來的,突然就冒了句髒活出來。

常常讓媽媽摸不著頭腦,更有甚者惱羞成怒。

那麼,面對孩子說髒話的行為,家長究竟應該怎麼處理?

媽媽講述:孩子說髒話讓人煩

兒子小凱5歲了,小的時候是個活潑可愛又懂事的孩子,但是現在變了。

他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常會冒出一兩句髒話來,比如「你是蠢豬啊!」「趕快滾蛋」之類的。

上個周末,我帶他一起去參加朋友聚會,他帶了一個變形金剛的玩具去玩。

朋友見他好玩,就跟他:「小凱,你的變形金剛怎麼玩,教我好不好?」兒子很樂意地答應了,然後教朋友一起玩。

教了幾遍之後,我朋友裝作還是不懂的樣子,故意逗小凱,結果他不耐煩了,搶過自己的玩具,說了一句:「你怎麼笨得像豬一樣,趕緊滾開吧!」聽到之後,我當時真的是超級尷尬,朋友臉上的表情也瞬間定住了,然後假笑幾聲,去了洗手間。

孩子說髒話按照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可分為三種:

模仿性髒話:年幼的孩子往往沒有是非觀念,別人說一句罵人的話,他覺得很好玩,也跟著罵人,這是孩子說髒話的一種普通心理。

習慣性髒話:如果孩子的模仿性髒話得到成人的默許或者讚賞,那麼,孩子說髒話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有意識的髒話:3歲以上的孩子說髒話時,除了出於好玩,互相模仿外,還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他們能夠初步理解髒話的含義,並對特定的對象說髒話,這就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

當然,也有些孩子是在與小夥伴發生矛盾或者受了欺負時被迫說髒話,以說髒話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具體的原因有:

1、「我」善於模仿。

孩子都有很強的模仿力,看到什麼就會模仿什麼,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

如果父母、同伴或是影視節目裡有不好的語言,這都會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

2、「我」緩解壓力的方法。

孩子與他人發生衝突或者願望得不到滿足時,他們可能也會用說髒話的方式來發泄心中的情緒,以舒緩自己的壓力。

3、父母對「我」的強化記憶。

孩子有時也許是出於好奇才會說出髒話,其實他們本身並不了解是什麼意思。

如果年齡小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父母可能會覺得好玩,甚至會哈哈一笑,不以為然;如果年齡大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父母則會生氣,訓斥孩子,甚至暴力相加。

不管是哪種原因,父母的反應都會為孩子說髒話的行為進行了強化記憶。

應對方法:

1、冷靜應對

當寶寶口出髒話時,你無須反應過度。

過度反應對於尚不能了解髒話意義的寶寶來講,只會刺激他重複髒話的行為,他會認為說髒話可以引起你更多的注意。

所以冷靜應對才是最重要的處理原則。

不妨先問寶寶是否真的懂得這些髒話的意義?他真正想表達的又是什麼?

2、解釋說明

運用解釋與說明,是為寶寶傳達正面、澄清負面社會價值的好方法。

在和寶寶的討論過程中,要儘量讓他理解,粗俗不雅的語言為何不被大家接受?髒話傳達著什麼樣侮辱的意味?也讓寶寶體會體會,聽到這樣的語言時,是如何感受到不被尊重。

3、正面引導

你還要悉心引導寶寶,教他換個說法試試。

彼此定下規則,隨時提醒寶寶,告訴他如果能克制自己不說髒話,才是乖寶寶。

4、尋求支持

如果他人無意在寶寶面前說出髒話,那麼你最好提醒他們,不要當著寶寶的面說出不雅的言詞;如果他人是為了好玩兒,而有意教寶寶說髒話,那麼你應該鄭重地告訴他,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千萬不能因為面子問題對此視而不見,這將會對寶寶的未來產生重大的影響。

伴隨著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家長會發現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一些髒話開始從孩子嘴巴里冒出來。

不少家長往往會作出強烈的「禁止」反應:「你說什麼?這麼難聽的話,怎麼說得出口?」「再說就不讓你看動畫片!」「再說就打你!」……但結果往往並不見效,有時孩子還會越說越來勁,弄得家長更生氣。

為什麼孩子會說髒話?家長在應對時,會存在誤區嗎?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分析篇

孩子說髒話,往往內容有相似之處,但其產生的心理動因卻各有不同。

一般來看,剛開始時孩子並不知道髒話的含義,只是一味地模仿,這屬於非理解性習得。

孩子主觀上並沒有刻意的目的性,只是覺得新鮮好玩。

如果較大的孩子說髒話,問題可就不那麼簡單,因為孩子已經知道髒話的含義了,說髒話可能就是一種有意識行為,這類行為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非理解性習得的原因

1.新鮮感的刺激,無意習得

孩子說髒話,很多時候是屬於無心的行為。

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知能力不強,說髒話對他來說沒有太大的意義。

家長可以留意到,孩子進幼兒園後說髒話的頻率會高起來,因為在家中,家長都比較注意將髒話「屏蔽」,但是伴隨著生活交往圈和接觸事物的擴大,孩子可能從媒體、從同伴那裡學會了說髒話。

尤其是進入幼兒園後,一切事物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新鮮的,在家裡沒聽到過的髒話也是新鮮的,這時候孩子還不理解髒話的真實含義,在他們眼中,學會說某句髒話往往代表著自己掌握了一項新的技能,很有成就感。

2.模仿從眾,尋求群體認同

幼兒園裡小靈找小可要玩具,小可不給,小靈就說:「小氣鬼,喝涼水。

」與小靈要好的小瑞在旁邊也跟著說:「小氣鬼,喝涼水。

」其他幾個旁觀的孩子也跟著說:「小氣鬼,喝涼水。

」從中不難發現,孩子有時說髒話帶有從眾的特點。

因為年幼的孩子本身缺乏判斷力,在看到其他與他有親密關係的人做出某種行為時,很容易產生從眾模仿的行為。

從社會心理學的層面來看,這也是孩子獲取他人認同的一種方式。

根據社會學的研究,在特定的情境下,髒話可以幫助個人獲得群體的認同感,獲得必要的社會資源。

理解性習得的原因

1.博取成人的關注

在幼兒心理的發展過程中,有一些重要的情感需要得到滿足,如最初的依戀感,發展到後來的被接納、被關注的感覺。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接納,但如果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孩子的這種情感需求,他們就會通過其他一些比較極端的方式獲取關注。

孩子在自身有限的生活經歷中會發現,「惡劣」的行為往往是吸引家長關注的有效方式,所以有時他們為了引起成人的關注而做出一些不良行為。

根據孩子的生活經驗,說髒話就屬於家長眼中的「惡劣」行為,自己說髒話,家長一般一定會「教育」自己,所以他們就通過說髒話的方式吸引成人的關注。

2.挫敗感的表達方式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挫折,如與同伴發生矛盾、向家長提要求得不到滿足、做某件事情不能成功等,當孩子遇到這些情況時,很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根據對幼兒心理的研究,在幼兒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的發展過程中,社會情感起著驅動性的作用,情緒情感的發展優先於理智感的發展,所以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往往是從情緒上表現出來。

加之孩子生活經驗的缺乏,往往還沒有學會多種表達自身情緒的方式,因此很容易採用相對極端的方式,來宣洩自身的不良情緒。

而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孩子可能已經知道髒話的含義,便以說髒話的方式恫嚇對他不利的人,甚至利用它來保護自己。

這類說髒話的行為,有時候還伴隨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需要引起重視。

認知篇

教育過程中的一些誤區

以「暴」止「髒」,導致孩子以此控制家長情緒

在家長眼中,孩子說髒話,是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往往認為必須「教育」,於是就採用比較嚴厲的方式。

殊不知,孩子說髒話可能只是無意習得的結果,家長一發火,反而給他一種強烈的刺激。

孩子發現原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控制和支配成人的情緒,這可能更強化他們的這種行為。

根據埃里克森的觀點,3~6歲的孩子在心理發展中處於「主動對內疚」的階段,他們不斷驗證著個人的權力和能力。

隨著體力和智力的逐漸成熟,他們開始嘗試新的更具有挑戰性的技巧,希望體驗到一種參與感,並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所以,當看到家長反應強烈時,孩子就會覺得好像擁有了激發家長情緒的秘密武器,體會到一種成就感。

這其實是對孩子說髒話行為的正強化。

嚴厲地罵孩子並不是制止孩子講髒話的好方法。

製造「笑」果,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了正強化

孩子說髒話,成人往往覺得有一種「戲謔」的效應,那種本屬於成人世界的髒話從孩子口中冒出來,在有些成人眼裡便具有喜感。

尤其是在隔代撫養模式的家庭中,有的祖輩在孩子說髒話時,往往會發笑,或者打趣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說髒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甚至會故意去迎合成人,既逗樂周圍的人,自己也產生愉悅感。

這種做法,很容易讓孩子對髒話從「無意注意」轉化到「有意注意」,激起好奇心,使得原本無意察覺的髒話,成了他們「有意注意」的對象。

這其實是一種變相的鼓勵。

「嚴陣以待」,滿足了孩子被關注的需要

很多家長比較重視孩子的教育,但由於平時工作忙,客觀上能關注孩子的機會並不多,但當孩子說髒話時,一般的家長都會放下手中的事情,嚴肅地對其進行教育。

看起來孩子似乎是被批評了,但是對他而言,這段時間裡爸爸媽媽對自己是關注的,至少是在溝通,這從另外一個層面滿足了他們想和父母親近的需要。

有了這樣的經驗,孩子下次就還有可能用這樣的方式來博得家長的關注。

家長興師動眾的教育,看似是在約束孩子,但可能起到的是一種正強化的效果。

「堵」而不「疏」,影響了孩子心理健康

我們在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中發現,當孩子出現一些消極情緒,並用髒話表達時,很多家長經常用的方式是「堵」而不「疏」,即往往用一種威逼和高壓的方式,試圖制止他們的情緒表達,諸如「你不要再鬧了,再鬧我可要打了」、「不准說」、「如果再罵人,我就把你這些玩具全部扔出去」等。

誠然,這樣的方式可能在短時間內是有效的,孩子往往迫於家長的壓力止住了情緒的表達,但很容易讓他們積壓消極情緒,甚至在心裡對父母產生牴觸情緒。

即便孩子當時停止了發泄,但其內心並未平靜和舒暢,對其情緒能力的發展有弊而無利。

策略篇

孩子說髒話,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有些是非理解性無意習得原因,而有的是理解性的習得原因。

對於前者,家長不必擔心,因為孩子僅僅是好玩有趣或者從眾而已,對於後者,家長可以先找到孩子說髒話的深層次原因,對之進行引導,避免走入教育誤區。

巧用「忽視法」,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零強化」

如果孩子第一次無意中說髒話,可以用「忽視法」,讓其錯過對這一詞語的關注。

如果孩子是有意想獲得大家的關注,仍然可以運用「忽視法」。

對於孩子已經說出的髒話,家長可以不必理睬,只要改善了其所處的語言環境,他學到的髒話就會因得不到強化而漸漸淡化,這在心理學上稱為「零強化」。

對於那種試圖通過說髒話來支配成人情緒的孩子,家長也可以嘗試採用「忽視法」來約束其行為。

只要家人採取一致行動,有意地疏遠、不理睬,孩子會逐漸收斂自己的不當行為。

這種冷處理的方式,會降低其發生同類行為的頻率。

告訴孩子說髒話的後果,進行移情訓練

孩子和成人行為的一個重要差別,就是他們對行為的預判能力差,移情能力弱,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言行會給他人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如心理上的傷害。

他們往往在不知道髒話的確切含義的情況下就說出來了,所以家長可以用明確的語言解釋給孩子聽。

如一個孩子對別人說「你像巫婆」,家長就應該告訴他:「巫婆是不好看的,你說某某是巫婆,就是說他不好看,這會使別人不高興,不願意和你玩了。

」此外,也可以將家長自身的感受告訴孩子。

如當一個孩子在罵另外孩子時,家長就可以對其說:「那個小朋友聽了你的話,非常難過,媽媽也很生氣。

」對於年齡大一點的,還可以適當採用移情訓練的方式引導,如問如果你是被罵的小朋友,你的心裡感受是怎樣的。

孩子有了這樣的經驗,也就容易理解自己行為的不當之處了。

授之於「漁」,讓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表達情緒

孩子罵人,很多時候是消極情緒的表達。

從情緒的產生來看,往往不受孩子理性的控制,雖然說髒話的行為不對,但這些情緒本身的表達和宣洩並不是「壞」的,很多情況下,這些情緒的產生是他們獲取心理平衡的必經階段。

關鍵的問題是,如何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和宣洩,達到心理平衡。

孩子由於生活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很好地表達情緒,就可能用說髒話的方式來宣洩。

因此,作為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一定的方式豐富孩子的語言,悉心引導他們在遇到挫折而生氣、憤怒時,用比較文明的語言來表達,如「我很不高興」、「我生氣了」、「這會兒我不想和你玩了」,等等。

運用「象徵性」的形象,糾正孩子行為

根據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兒童可以通過觀察別人行為的後果進行模仿學習。

文學作品或各種媒體中的故事人物,雖然不如同伴榜樣和成人榜樣直觀,但孩子豐富的想像力,使他們能夠理解故事中的行為後果。

這種想像性的觀察,使得這些「象徵性的角色」有時會對他們產生巨大的影響。

作為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糾正其說髒話行為。

有一位家長在孩子說髒話之後,開始用體罰和講道理的方式,效果都不好,於是就嘗試選了幾個有趣的故事,從正反兩面進行引導,如:「小兔說髒話失去了好朋友」、「小猴子說話有禮貌大家都喜歡它」,由於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熟悉的小動物,孩子很樂意接受,說髒話的毛病不知不覺地改了。

運用孩子「泛靈」的心理特點,引導其行為改變

根據皮亞傑的觀點,幼兒的心理與成人相比,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萬物有靈」的觀念。

在他們眼中,樹木是會說話的,玩具是他的好夥伴,一塊石頭也是會唱歌的。

在糾正孩子說髒話的問題上,家長也可以嘗試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

如一位家長在孩子說「王八蛋」時,裝出痛苦的樣子:「寶寶說髒話,媽媽聽了耳朵好痛啊!」孩子聽了立刻跑過來幫媽媽揉耳朵,嘴裡還說:「不說,不說,寶寶不說!」後來,她剛說出一個字,馬上約束自己:「不說,媽媽耳朵會痛的。

」對於年齡越小的孩子,越不能講大道理,講道理往往是無用的,必須結合具體情境,嘗試運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來處理。

其實,很多孩子最初都是單純地模仿大人說話。

而大人聽到孩子說出難聽的話後,不加制止,反而覺得有趣,孩子會認為說髒話能得到大人的讚賞,說得就更加起勁了。

面對孩子說髒話的不良行為,大人應該怎麼辦呢?

一、給孩子樹立語言榜樣

孩子咿呀學語,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大人說話粗俗,孩子在說話時也容易帶一些不文明的字眼;如果大人說話文明,孩子也會受到薰染,說話謙和有禮。

所以,家長應該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語言榜樣。

二、給孩子指出語言問題

當家長發現孩子第一次說髒話時,不要急於訓斥。

很多孩子對髒話並不理解,他們聽到一句,覺得有意思,就會單純地加以模仿。

家長要在第一時間指出孩子的問題,認真地告訴孩子:「這是髒話,說髒話的行為非常不禮貌,會傷害別人,引起別人的反感,受到別人的譴責,絕不能再說出這樣的字眼。

三、幫孩子改正不良習慣

孩子第一次說髒話可以原諒,若是屢教不改,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了。

家長可把「不說髒話」列入「家庭行為規範」當中,家庭成員之間互相監督。

如果當天語言文明,就獎勵一朵小紅花;如果當天說了髒話,就扣一朵小紅花。

家長和孩子一起比賽,賞罰並用,堅持下去,一定會糾正孩子不良的習慣。

四、教孩子學會適當表達

有些孩子罵人其實是一種心理宣洩。

當他們與別人發生衝突,受到了冤枉,或者願望得不到滿足時,會用說髒話的方式來發泄心裡的怨氣,表達自己的不滿。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矛盾和摩擦,通過積極的溝通來解決問題,學會用文明的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感受。

家長應該怎麼辦

1.凈化孩子周圍的語言環境

孩子不文明的語言一般都來源於周圍的環境,如果家長說話粗俗,滿口髒字,這就很容易使孩子去模仿。

因此,家長應該提高自身的修養,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

當父母發現孩子說髒話時,要找出其說髒話的根源,儘量讓孩子遠離或少接觸不良的環境,為他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如果遇到有人有意教孩子說粗口,應鄭重警告,儘量讓孩子遠離這些環境,否則再純凈的孩子也會被污染。

2.別給寶貝的髒話太多注意力

有時,寶貝說髒話僅是想要某個東西,或想吸引父母對他的注意。

父母不要試圖儘快結束寶貝的這種行為,甚至不惜放棄原則,讓寶貝的小「陰謀」暫時得逞。

年幼的寶寶看重的只是一說髒話就可以達到目的的結果,而不會想到父母真正意圖是什麼。

因此,父母這樣無疑是在鼓勵寶貝,只要說髒話就能達到目的,而那些不能說髒話的道理他們根本就不會往心裡去。

3.讓孩子學會適當的表達方式

許多孩子罵人其實是對自己受到傷害的一種情感宣洩,父母應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態看待與他人之間的磨擦,讓孩子學會寬容他人的過失。

父母要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一個人說話要文明,說髒話的孩子不是個好孩子,正面教育孩子改變這種行為,引導孩子用文明語言表達內心感受。

當孩子總是故意在說髒話,多次勸告都無濟於事的情況下,父母應立即採用一些措施來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小孩說髒話怎麼辦?

有家長問:女兒三周前聽街坊鄰居間說髒話(王八蛋),從此女兒就學會了。有時候生氣時會脫口說出這三個字,倒也不常說。但這種「難聽」的話,從一個女孩子口中說出來,顯得很野蠻,沒教養,也夠讓我頭疼的。該...

寶寶有說髒話的壞毛病 爸媽該如何糾正呢

【六一兒童網導讀】當孩子嘴裡說出髒話時,基本上很多的父母會感到緊張和擔憂,怕孩子學到不好的行為習慣,影響以後的一生。其實說髒話它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小插曲,很多孩子其實不知道髒話是什麼意思,只是...

當孩子說髒話,他媽媽卻這樣做,結果……

媽媽講述:孩子說髒話讓人煩 兒子小凱5歲了,小的時候是個活潑可愛又懂事的孩子,但是現在變了。他在跟別人說話的時候,常會冒出一兩句髒話來,比如「你是蠢豬啊!」「趕快滾蛋」之類的。上個周末,我帶他一...

孩子愛罵人?3招告別壞習慣,和髒話說拜拜!

寶寶說髒話,教育之後仍然樂此不疲,家長應該嚴厲制止嗎?正確的應對方法是什麼?善於模仿兩歲左右開始,寶寶進入了語言爆發期,開始模仿父母或身邊小朋友的語言,尤其是一些看起來非常有意思的髒話和口頭禪,...

孩子說髒話了,這才是他的正常需求啊!

「說髒話」,幾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會出現的現象,當孩子嘴裡蹦出髒字時,很多的父母會感到緊張和擔憂,生怕孩子從此學壞。由於受周圍環境的不良影響,加上孩子有喜歡模仿的天性,「說髒話」這樣的現象並不少見...

公共場合孩子開口說髒話怎麼辦

現在有很多父母都會發現,平時孩子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可能會爆粗口,說一些髒話,這是非常不正確的一種行為,並且嚴重影響孩子一些思想道德品質,所以這也是很多家長感到緊張和擔憂的一件事情。所以應該採取正確...

原創丨孩子脾氣不好?家長再不注意就晚了!

朋友跟我抱怨,說兒子總是嗆著自己說話。作業本落在家裡,緊急讓我們送到學校,剛說了句「每天叮囑你多少次……」兒子立即黑著臉嗆她一句「好了好了,你快走吧!別煩我」跟鄰居家的小朋友玩,沒一會就能打起來...

寶寶愛說髒話,七大法寶幫您輕鬆糾正!

寶寶們還沒有很好的是非觀念,不會判斷對與錯,覺得有趣的都會講出來,想到什麼說什麼,大人越是不讓說他越會覺得有趣。所以,應對寶寶說髒話的問題,爸爸媽媽們可要掌握一些技巧,以下七大法寶幫您輕鬆糾正寶...

孩子粗口成章父母怎樣糾正?

光明網03-18 02:09顯示圖片近日,記者接到不少家長反映,寒假期間孩子跟長輩交流過程中突然冒出幾句髒話,讓人很是尷尬。部分孩子還以學會講髒話為樂。專家介紹,孩子學說髒話,是一種沒有是非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