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相當於把孩子的「主見性」扼殺在搖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乖,聽話,聽話才是好孩子!」

這大概是父母最常對孩子說的話。

當孩子調皮搗蛋時,當孩子有新發現時,

當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當孩子不按父母說的去做時,

父母就會用這句話來提醒孩子,

讓孩子背負著「好孩子」的壓力去服從父母。

父母希望孩子聽話,這種心理可以理解,因為聽話的孩子不會讓父母操心。

可如果把「聽話」作為評判好孩子的唯一標準,並不科學。

一個養成聽話習慣的孩子,在家裡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聽老師的話,到社會上聽別人的話,這樣的人固然不壞,但又怎麼可能有所成就呢?孩子的未來需要他自己主動創造,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往往會使孩子失去主見性。

美國總統尼克森寫過一本書叫《領袖們》。

在書中,他不加掩飾地說:「中國的教育制度可以為群眾提供很好的教育,但卻失去了中國的達爾文和愛因斯坦。

因為中國的教育制度過分強調每個人要樣樣都好,樣樣搞統一,從小把他們訓練得十分馴服,不允許有獨立見解,更不允許有愛因斯坦稱的『離經叛道』,這樣只能培養出守業型人才。

如果父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有主見的創造型人才,就不要對孩子求全責備,就不要把孩子訓練成「聽話的木偶」。

一個有主見的孩子,在學習上會積極地思考,創造性地解題;在生活中會積極地思考,用更有效的辦法做事;在人際交往中會有自己的看法,並自信地堅持自己的觀點。

正如台灣歌唱組合五月天的一首歌里唱得那樣:「當我和世界不一樣,那就讓我不一樣,堅持對我來說,就是以剛克剛。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有主見,

而不只是「聽話」的孩子呢?

善於傾聽孩子的想法

想要培養孩子的主見,父母需要為孩子創造一個民主的家庭氛圍。

在家裡,父母可以經常性地把家裡的問題、把孩子的事情,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商量,並詢問孩子的意見,傾聽孩子的想法。

這樣做有利於激發孩子去思考,從而鍛鍊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而孩子見父母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態對待自己,自然而然會尊重父母以及父母的意見,不至於過分叛逆。

及時對孩子的想法表達認同

父母為什麼要傾聽孩子的想法呢?一方面是為了了解孩子的內心,一方面是為了及時發現孩子合理的想法,給孩子積極的認同,使孩子獲得激勵。

在這一點上,我們有很多父母需要學習。

國外有一個孩子,媽媽讓他畫太陽,他畫好了之後給媽媽看。

媽媽發現那個太陽是藍色的,就問孩子:「你為什麼把太陽畫成藍色的?」孩子說:「我畫的是海里的太陽。

」媽媽說:「好極了,你太有想像力和觀察力了。

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中國父母身上,結果往往大不一樣。

媽媽讓孩子畫蘋果,孩子用藍色的筆畫了一個「大蘋果」,媽媽發現後,趕忙否定道:「蘋果怎麼是藍色的呢?重畫,蘋果應該是紅色的。

在國外父母的眼裡,孩子「不聽話」沒什麼錯,只要孩子的解釋有道理,父母就會認同孩子。

就如同上面的例子,外國父母發現孩子有新奇的想法和行為時,沒有急著批評孩子,而是耐心地傾聽孩子,因為只有傾聽才能更好地讀懂孩子,保護孩子的想像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而中國父母卻做不到這一點,他們認為孩子任何與常規思維不同的想法都是錯的,都必須糾正,結果只能培養出一個做事風格中規中矩、沒有創新意識的孩子。

不要強求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見

尊重孩子的意見,認同孩子的想法,並不意味著連孩子的錯誤意見也要認同。

對於孩子不合理甚至是錯誤的想法,父母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給孩子參考和借鑑,但不要強求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

如果孩子經過一番思考後,能夠接受父母的意見固然是好事。

如果孩子不接受,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父母也不要氣急敗壞地批評孩子「不識好人心」,等事實證明他的想法是錯誤時,父母再適時地教育孩子要學會參考別人的意見。

肯定孩子說「不」的勇氣

要使孩子有主見,就必須幫孩子破除對權威的迷信。

父母要告訴孩子:「父母說的、老師教的不一定都是對的,他們也可能犯錯,因此,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可以表達出來。

」平時父母可以針對性地培養孩子說「不」意識。

比如,有意說出一些有錯的話,讓孩子從中找錯。

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桌子、椅子、床頭櫃、毛巾被都是家具,對嗎?」以鍛鍊孩子發現錯誤的能力,這樣孩子才不至於盲信權威。

\~EN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寶寶樹快樂早教】

早教知識、親子互動、兒歌動畫 、一應俱全

米卡成長天地,小恐龍伴你成長,讓我們快樂地學習!

好習慣/好性格/自然養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樣的媽媽 真的該淘汰了

從小學到中學,我們學過很多關於名人母親的故事,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刻字,林肯的媽媽曾經說過::"與其留給子女百頃土地,不如留給子女一本聖經"。這位偉大的母親深信,讀書可以改造平庸和淺陋,書本能把人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