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真實個案告訴你:孩子發脾氣時,父母到底要怎麼做才正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種種不聽話的、甚至無理取鬧的行為,尤其是孩子的情緒失控、哭鬧不止,很容易讓父母難以忍受。

但父母們可知,在孩子種種「無理取鬧」的背後,隱藏著更多情緒方面的痛,比如不被父母接納、不被父母理解,甚至是被誤解等等。

不少父母或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往往不允許孩子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

常聽到有些父母這樣制止孩子的情緒:「不許哭,再哭讓大灰狼把你叼走了。

」這樣,孩子的情緒不但沒有被接納,反而增添了恐懼。

還有這樣的話:「男孩子怎麼可以哭呢?」聽了這樣的話,孩子心裡會產生愧疚感。

一個孩的自信往往就是被這些不懂得如何來愛孩子的父母所摧毀的。

也因此,沒有無理取鬧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孩子的父母。

父母要做就是,別把孩子堵在情緒成長之路上。

接納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而不是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評判方式的好壞

上周末的時候帶兒子去繪本館參加讀書會,剛開始兒子就有點膽怯,不是願意參與進去。

過了一會比較適應了,才漸漸參與互動。

讀書會的中途我因為遇到一點事情不得不離開一下,正好那時他完全參與進去了,我就悄悄的離開了。

當我辦完事情回來的時候,我看見他由館長領著,眼淚才擦乾,館長告訴我他見我不在了,就默默的流眼淚,沒有哭出聲。

其實我更願意聽館長告訴我他大聲哭。

我問他為什麼哭,他說他害怕。

他才三歲,這樣壓抑自己的情感是不是對他的成長很不好。

在家裡的情緒通常都能自由的發泄,在陌生環境中怎麼就這樣了呢。

我需要如何引導呢?

每個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都不一樣,這會受到先天遺傳,孩子自身的性格特質,以及後天教養環境的多重影響,單從孩子是大聲哭出來,或暗自流淚的表達方式,不能說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

如果父母有人習慣於內斂式的情緒表達,孩子也會在生活中習得這樣的情緒表達方式。

媽媽可以在接納孩子自身特性的基礎上,予以適當的引導,比如通過一些情緒管理類的繪本引導孩子認識、了解情緒,並掌握一些恰當的情緒表達方式。

另外,我更多地想說一說媽媽,離開孩子前,不能默不吭聲地走開,必須要和孩子說一聲,並且約定好回來的時間,並且不能失約。

默默走開,是在孩子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把孩子置身於陌生環境中,會嚴重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和親子間的信任關係。

孩子「無故發脾氣」的背後,也許有著非常合理的需求,父母不能過於嚴苛/粗暴對待

我家小姑娘,這幾天都鬧過:

場景1:吃晚飯時,就要讓媽媽抱,因為自己在幼兒園吃過了,沒有食慾,就是想讓媽媽抱。

媽媽解釋,可以坐在媽媽身邊,「我就是要媽媽抱」已經開始聲音提高,身體半躺,倒在地上。

他爸說:「關禁閉!」孩子歇斯底里哭喊。

爸爸重複說:「不要哭,停了再出去找媽媽。

場景2:睡覺前,長裙穿了兩天,並且睡前吃東西時已經弄髒了。

媽媽說:「衣服髒了,今天洗了掛起來,明天穿乾淨的。

」孩子:「我不!就穿這件!」。

媽媽:「能不哭不喊嗎?(媽媽後來控制不了,打了孩子)」

場景3:也是入睡前,沖了奶粉,躺下,比較晚了,孩子要看書,並且要讀,不是講。

媽媽比較累,睏了:「給你講講行不,媽媽眼睛疼」,孩子:「不行,就是要看書」

案例中這個孩子正處於叛逆期。

她諸多情緒背後,其實有很多未能表達出來的合理需求,還有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捍衛自己權利的需要。

場景1:孩子不餓,就需要媽媽抱。

那麼媽媽滿足孩子的這個需求就好了。

也許孩子只是想念媽媽的懷抱,或者在學校里遇到了一些不開心的事情,需要通過媽媽的抱抱進行自我情緒的安撫。

我們為何不能滿足孩子?如果不能一直抱,那也不用生硬地回絕,可以跟孩子商量一個折中的辦法,比如只抱1分鐘。

其實這樣孩子內心對媽媽的依戀需求就能得到滿足。

場景2:告訴孩子洗完衣服、穿乾淨的,孩子並不會完全理解,不如換種表達方式,比如找另外一件她喜歡的睡裙,跟她說一些諸如這件裙子今天很想跟你一起睡覺之類的話,邊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邊完成換衣服的程序。

換衣服可以早一點,避開孩子鬧覺的時候。

場景3:睡前的親子閱讀,是最好的培養親子關係的時候,也是很好的催眠方式。

可以跟孩子約定好看一本,然後睡覺,孩子能做到就要及時鼓勵和稱讚孩子。

如果媽媽累了,也可以一起商量只讀多少頁就好了。

孩子的決定得到一部分的滿足,也就不至於跟媽媽進行過多對抗了。

也許孩子遇到了什麼困難,所以不要輕易給孩子的情緒貼標籤

我家孩子很愛哭,不順心了哭,達不到要求了哭,睡醒了哭,睡醒了看不到我就哭,孩子看我們的情緒,我們生氣了也哭,不知道哪句話說錯了也哭,自己要是想做什麼或是想要什麼,不說就是哭發脾氣,讓你去猜,好像我家孩子很沒有安全感,這該怎麼辦呀?

顯然這位媽媽根本不知道,也沒有努力去了解孩子哭聲背後的需求,就急著給愛哭的孩子貼了個「沒有安全感」的標籤。

有些孩子的哭,是和安全感有關係,但有些孩子的哭,是因為心理欲求沒有得到滿足,而表達自己的憤怒和不滿情緒。

媽媽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哭,才能做好接下來的共情、安撫和解決。

哭是孩子宣洩情緒,表達需求不被滿足的一種方式,媽媽對於愛哭的孩子,首先要做的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可以抱抱孩子,跟孩子說:「媽媽知道你感到委屈」諸如此類理解孩子的話語,也可以給孩子一些時間發泄情緒。

等孩子的情緒稍微平復後,媽媽可以問問孩子:「你遇到什麼困難了嗎?」或者「你願意跟媽媽說說你遇到的問題嗎?」諸如此類有利於深入了解孩子的問話。

然後啟發孩子自己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如果孩子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媽媽可以提出1-2個解決方案供孩子參考,讓孩子選擇要怎樣解決。

如果孩子偏於膽怯,媽媽可以帶領孩子一起解決孩子遇到的困難。

須知:父母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焦點,就是要讓孩子與他的「感覺」在一起。

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好地認知自己的情緒,才能在父母引導下學著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情緒。


因此,在處理孩子發牌氣行為時,你做對了沒?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寶寶愛「暴力」?其實是父母出了問題

前幾天我和一個80後媽媽聊天,我們談到孩子教育問題的時候她對我說了一個很多父母都會遇到的問題——寶寶喜歡打人。這位媽媽的孩子今年剛剛1歲,有時候孩子想拿一些大人的東西時她都會制止孩子,可往往這個...

父母效能訓練講座有感

家長以什麼為基礎教育孩子?做計程車要告訴司機目的地,而教育孩子呢?現在是市場經濟,一切以需求為導向,要以市場經濟的思維去培養孩子。未來的世界需要情商高,具有創新力的人才。這2方面做得最好的國家是...

寶寶是個「愛哭鬼」,看育兒專家幫忙來支招

每個媽媽都是愛自己的寶寶的,每個寶寶也都是上天賜給父母的天使,但是不少寶寶從一出生就非常愛哭,一天不哭個十次八次的就不叫一天,有的寶寶每次哭都閉著眼任你說什麼都不聽,令媽媽頭疼不已,有的時候被...

處理孩子發脾氣哭鬧的基本步驟(父母必知)

博士媽媽說:最近不少麻麻在微信留言,問的是差不多相同的問題,說的是家裡的孩子動不動就會哭鬧耍脾氣,自己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在家裡跟媽媽說想吃糖,但媽媽拒絕了,因為孩子半小時前才吃了一顆,孩子不能吃...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幸福人生從「家」出發

在教養孩子方面,一直流行一句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對此追捧與批判的聲音從來不絕於耳。當我為人父母教養孩子時一度也很迷茫,起點在哪裡,終點何處去,怎樣才能讓孩子順利到達終點?在迷茫中,我參照...